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都在以较高的增长速度保持经济的增长,尤其是1990年以后的近20年间,半数年份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0%以上,尽管期间遭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曾一度有所下滑,但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在接近8%。在这样的增长背景下,中国公众似乎也已习惯了必须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但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严峻挑战,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且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都是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行驶,那种重数量、重速度的发展理念和行为模式,又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在金融危机后显得更加突出。另外,为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也使得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着一定的通胀压力。因此,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问题就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于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控制通胀,以及如何处理好多重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开展了广泛和热烈的讨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公开招标的重大转重点项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关系”中的中国财政政策及财政管理模式研究(批准号:11AZD004)课题组,全体成员在项目负责人的主持下,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一部分曾借助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宏观经济论坛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还有一部分通过内参报送相关决策机构,或者借助一些学术刊物予以刊发。在本课题的结项过程中,课题组根据项目调整后的研究主题“处理稳增长、调结构关系中的中国财政政策研究”,将以上有关成果进行综合整理编辑,并做出了适当的补充修改,作为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提交有关部门予以审核。经过评审后被批准顺利结项。
尽管课题的研究早就已经告一段落,现在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也已经发生变化。但我们认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就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调整,将依然会是今后很长时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作为在当时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对如何好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这三者关系问题的专题探索,本课题研究得出的一个最基本结论是:多重宏观经济目标下,以结构调整为中心是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得以保证的首要选择。这个结论与后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逻辑思路是基本相符合的。除此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还得出其他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结论。因此,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通过出版本书,以全面展示我们当年的研究成果的全貌。
在将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编辑成本书并申请出版之际,为了把本课题当年的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地呈现给读者,我们只是对那些研究成果进行了选编,而没有再对具体内容做任何的修改和补充。并且在选编时,尽量地将那些没有在报纸杂志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收录了进来,但考虑到本书主题的需要,书中也收录了一些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按照本书篇章的顺序,作者分别为:总论,郭杰、于泽、张杰、范志勇;第一章,郭杰、杨杰;第二章,范志勇、毛学峰;第三章,张杰、刘元春;第四章,郭杰、郭琦;第五章,张杰;第六章,陈彦斌、陈小亮、陈伟泽;第七章,王孝松、李强;第八章,陈彦斌、姚一旻。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代表课题组向上述作者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表示衷心感谢!
本课题的研究2014年就已完成,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都是2012年、2013年的研究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有些研究结论或许与现在的经济情况不一定完全契合,甚至会有相背离的地方。还有本书中所涉及的实证研究的内容,其使用的数据也基本都是2012年以前的数据。但为了让本课题组当时研究的真实情况能更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进行编辑时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请读者给予理解和谅解。
郭杰
2018年1月16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