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二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刘璐 潘玉
摘要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发展迅速,成果卓著,给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回顾互联网2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概要地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互联网技术的初步探索、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探索的积极推进五个阶段,以中国互联网成长的历史脉络为经,以各阶段的显著进步和代表性成果为纬,纵横交织地展示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的大致图景。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发展历程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Liu Lu Pan Yu
Abstract The internet which has entered in China 20 years has brought a huge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Chinese society.Recalling the internet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This article will outline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into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ntinuous advance,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leapfrog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o explor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fiv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by historical context as to the outcome of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representative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weft,intertwined picture show roughly 20 years of China’s internet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rnet,Network applications,Network management,Development process
1994年,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互联网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网络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前沿技术探索从未停歇,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多元。可以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显露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回顾互联网2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此,本文概要地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互联网技术的初步探索、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探索的积极推进五个阶段,以中国互联网成长的历史脉络为经,以各阶段的显著进步和代表性成果为纬,纵横交织地展示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的大致图景。
一 互联网技术的初步探索
1987年,一封由英德两种文字书写的意为“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从中国跨越了半个地球抵达德国,这短短的一行字开启了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也成为中国探索互联网这一全新领域的开山之作。此后,中国努力探索和研发互联网技术,为日后进入互联网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网络应用的最初探索
一封电子邮件的网络初探,让中国科学家认识到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在此前后,中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与欧美部分地区实现了电子邮件通信。[1]
在中国互联网的探索初期,网络应用仅仅存在于少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且仅限于小范围的电子邮件服务。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X400协议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相连,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当时邮电部的X.25试验网(CNPAC)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联。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联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2]
中国对互联网的探索也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89年10月,国家计委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国内命名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世界银行命名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NCFC)——在1992年底完成了三个院校网(中科院院网CASNET、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的建设。到了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实现了三个院校网相互联通,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3]
(二)构建中国顶级域名cn
在成功用电子邮件向世界问好之后,中国科学家开始着手构建中国自己的网络身份标识。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顶级域名cn,并开通了以中国顶级域名cn为网络身份标识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4]此举使我国在互联网世界中成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为我国日后在国际互联网舞台上大放光彩奠定了基础。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之所以采用“cn”两个字母,是因为“中国”的英文单词为“China”,因此将中国的一级域名定义为“.cn”。随后,中国科学家还专门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在1993年4月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
(三)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时空距离被逐渐缩小,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何时联入internet也备受世界瞩目。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了将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了中国联入internet的问题。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联入internet的要求,并就此问题与国际internet界人士进行商议。INET’93会议后,钱华林研究员参加了CCIRN(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Intercontinental Research Networking)会议,其中一项议程专门讨论中国联入internet的问题,获得大部分与会人员的支持。[5]这次会议对中国的专家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联入internet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1994年4月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了联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联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6]从此,中国迈入了互联网世界之门,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二 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开启了铺设网络信息高速路的历程。技术上,开通公用数据通信网和实现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互联互通,为internet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度上,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使网络信息建设向着规范化方向迈进;基础建设上,逐步完善网络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国公用通信网的开通
1993年9月,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开通,到1996年底,该网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同时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联通。[7]同年,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开通,至1996年底,覆盖了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CHINADDN在互联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后建立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多采用CHINADDN。而后,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建立和开通,在中国八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成为中国第一个向公众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服务的宽带数据通信网络,对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四大internet主干网相继建立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从此,中国普通公民开始进入互联网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世界,信息传输网络环境亟须向速度快、容量大、多元化改进。中国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立,实现了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中国internet主干网建设的先行者是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网CSTNET”,而后,由中国自行设计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于1995年12月完成,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于1996年1月正式开通提供服务,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联入美国的256K专线并于1996年9月6日正式开通。
(三)中国网络管理制度的出台
在中国网络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管理制度也同步跟进。1996年1月1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各项互联网运营管理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中国信息化建设开始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例如,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1996年6月3日,电子工业部出台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有关决定》。
(四)中国网络媒体的萌生发展
在中国网络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的同时,中国网络媒体也萌生发展。在初步发展阶段,网络媒体的基本面貌是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上网推出电子版、网络版。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和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向广大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1996年9月22日,中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作为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网正式建成。1996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开通到美国的2M国际线路。同月,在德国总统访华期间,中德学术网络互联线路CERNET-DFN开通,中国大陆到欧洲的第一个internet连接建立。1996年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四川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8]
三 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伴随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潜能开始凸显,为了加强互联网建设和安全管理,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文件政策和设置调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配置,促使四大主干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一)网络管理制度日臻完善
1997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人民日报网络版的基础上创办了人民网,进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中国开通的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8个城市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为了顺应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出台相关文件、设置相应调查和管理机构。1997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达了《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的注意事项》(国新办发文[1997]1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对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的管理,保障对外新闻宣传的健康发展,国家实行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指导、归口管理的方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开展对外新闻宣传实行归口管理,统筹协调新闻宣传进入国际互联网络(以下简称入网)的有关问题。对外发行的新闻报刊和其他对外出版物(包括文字印刷品和音像品),原则上可以入网。新闻宣传单位入网须提出申请,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各新闻宣传单位利用国际互联网对外新闻宣传的内容,需在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统一入网,不得自行通过其他途径入网,更不得自行在国外入网。已通过其他途径入网的,要一律补办报批手续,获准继续入网的应转到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上。入网新闻宣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入网的宣传内容全面负责。各入网新闻宣传单位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络从事不符合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和违反对外宣传、外事工作纪律的活动。[9]
此后,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将互联网发展纳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规划。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n。1997年6月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并于同日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
(二)四大主干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1997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四大主干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取得了金关、金卡、金桥“三金”工程阶段性成果,使得中国网络基础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使8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将8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10]骨干网二期工程的启动,全面扩张了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和使用规模,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互联网的使用规模迅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约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25.408M。为了顺应日益扩大的互联网使用规模,公安部也抓紧推进信息检查和管理工作。[11]1998年8月,公安部正式成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打击网上犯罪,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 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中国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也跨越式地向前迈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跃升,社交网站、微信息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公司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跃升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1998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74.7万台,上网用户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18396个,WWW站点约5300个,国际出口带宽143M256K。[12]显然,同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一次发布的数据相比,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而这一良好的发展状况也促使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跃升。1999年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全线开通了卫星主干网,大大加快了网络运行速度。同月,中国科技网(CSTNET)开通了两套卫星系统,全面取代了IP/X.25,并用高速卫星信道连到了全国40多个城市。[13]此后,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保持跃升的发展态势。
自2011年开始,中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4年12月,共计有IPv4地址3.3亿个,IPv6地址数量为18797块/32,年增长12.8%;域名总数增至2060万个,年增长11.7%;中国“.cn”域名总数为1109万个,年增长2.4%,占中国域名总数的53.8%,“.com”域名数量为795万个,占比为38.6%,“.中国”域名总数达到28.5万个;中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中国网页数量为1899亿个,年增长26.6%,静态网页数量为1127亿个,占网页总数量的59.36%,动态网页数量为772亿个,占网页总量的40.64%;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4118663 Mbps,年增长率为20.9%。[14]
图1 中国IPv6地址数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15-02-03,http://www.cac.gov.cn/2015-02/03/c_1114222357.html。
(二)社交网站SNS蓬勃发展
进入Web2.0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2005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概念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在其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催生出了诸多新事物,如Blog、RSS、WIKI、交友网络等。这些由个人管理,可以自主粘贴文章、图片或影片的网页或联机日记,让人们跨越了时空的阻隔,能够自由地分享信息、交流情感。
2008年5月之后,开心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SNS不仅内容新颖多样、应用丰富多彩,而且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把自己的用户动态全部开放出来,让用户可以自由分享各自看到的信息。不止于此,还对各种信息进行重组和深化,然后推送给各位用户。
(三)微信息社交网络发展势头强劲
微博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微信息社交网络时代的大幕。微博方便快捷,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区分用户群体。于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众多社会名人、娱乐明星、企业机构以及普通网民也加入其中,通过推介、自行搜索等方式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如今,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务微博让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11年是政务微博发展元年,到了2012年10月底,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达60064个[15],到了2012年11月11日,腾讯微博认证政务微博已达70084个[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息社交产品逐渐与位置服务等移动特性相结合,相继出现了米聊、微信、简简单单等移动客户端产品。其中,微信尤其受用户青睐,它专门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应用软件,用户只需下载安装微信软件,便可以不受时空的阻隔,轻松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交流、视频交流,在信息传播与互动交流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成为众多即时通信软件中的佼佼者。
(四)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投入运行,2006年之后发展迅速,众多运营商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相继推出了飞信、无限音乐俱乐部、移动MSN、手机语音导航等应用平台,尤其是iPhone、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步伐。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PC用户数。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持续上升。2009年是3G移动互联网的元年,随着3G牌照的发放,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自己的3G业务品牌。进入2010年,各种移动APP呈井喷式爆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也爆发式成长,手机等移动终端迅速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2014年,4G业务更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即时通信作为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在高使用率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微博、电子邮件等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博客社交性退化,媒体功能凸显,使用率呈现回升态势;电子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手机旅行预订应用表现突出。[17]
(五)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14年3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是中国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2014年4月,新浪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社会化媒体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由此诞生了。2014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整体营收达到6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60.6%。[18]几年前,新浪微博曾被称为“山寨”推特,但现在新浪微博用户比推特更为活跃。新浪微博的发展也表明,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没有像一些西方人预测的那样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灾难,相反,中国为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在新浪微博上市之后,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使得原本由硅谷统领的互联网行业或多或少地向亚洲偏移,据标普资本IQ的数据显示,当阿里巴巴开始交易时,在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联网公司里,有四家是亚洲公司,而在2004年时,这一排行榜中仅有两家亚洲公司的身影。[19]
图2 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
资料来源:《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排名出炉》[EB/OL],网易科技,2014-09-17,http://www.ithome.com/html/it/103832.html。
五 互联网发展探索的积极推进
互联网帮助人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与束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中国对互联网发展的探索没有停歇,诸如物联网、云技术、5G网络等都是关于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设想和展望。
(一)关于物联网的探索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简单地界定为: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20]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还可以搜寻物品位置、防止物品被盗。
2012年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国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21]在该项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中国的物联网研究目前正在蓬勃开展。
(二)关于云技术的探索
云技术又被称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最基本的原理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搜寻、计算、分析,然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完成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信息的处理,实现同具有强大效能的“超级计算机”一样的网络服务。[22]
目前,中国市场关于云技术的需求很大,但供应却显不足,尤其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专利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硬的企业并不多。为此,2012年9月18日,科技部公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专门用于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中国云技术行业也在努力打造行业品牌,如中国云技术行业的领军者北京傲唯刃道科技有限公司,号召业内企业共同努力提高研发技艺,提供最可靠的产品及服务,真正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
(三)关于5G网络的探索
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中国通信行业进入4G网络时代。在4G网络时代,局域网、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卫星网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通播网,用户无论使用什么终端,都可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当此之际,中国移动公司抓住时机,仅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使4G用户数迅猛涨至1600万,正式商用8个月后,中国移动的4G用户已经突破3000万。[23]4G网络推出不久,中国不少研究机构和运营商便又开始了5G网络技术的探索,如华为、三星、爱立信等企业均提出了5G网络初步设想,主要是计划通过使用大量的天线元件来实现高频带宽的信号传输。
六 结语
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从一根网线到四大主干网络的互联互通,从中国顶级域名cn的构建到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从网络应用的最初探索到微信息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令人欣慰和惊叹,而这一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未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互联网将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将会展现更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刘璐,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潘玉,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1]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2]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3]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4]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5]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6]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7]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9kvJEYSYypotbSRHPEmQKkS0F-1ZAbdMXrtwykEmfOPp6ggSZiL6cr6sk5DfCwYVPt7AJ_4nmBEXSaOI-ypZq.
[8]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9] 闵大洪.传播科技纵横[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292.
[10]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12]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13]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EB/OL].新华网,2007-01-11.http://news.xinhuanet.com/hlw/2007-01/11/content_5593864.htm.
[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2015-02-03.http://www.cac.gov.cn/2015-02/03.c_1114222357.html.
[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2015-02-03.http://www.cac.gov.cn/2015-02/03.c_1114222357.html.
[16] 2012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4dTq7Hf5t1gBKU_PTbF_AABmKvpLJmttUtxREC0aEpxKGVbsRc1w3GqoppYQHfV3G52cL28QDDwAYncsWsiw31pcU_0zPDAzlkzFMlHBca.
[1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2015-02-03.http://www.cac.gov.cn/2015-02/03.c_1114222357.html.
[18] 新浪旗下微博登陆纳斯达克 IPO发行价每股17美元[EB/OL].新华网,2014-04-17.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4/17/c_1110292075.htm.
[19] 互联网市值十强:中企占四席与硅谷分庭抗礼[EB/OL].网易科技,2014-09-17.http://tech.163.com/14/0917/07/A6BZNUU20009158BF.html.
[20] 发挥物联网的“网络”效益[EB/OL].物联网世界网,2013-06-17.http://www.iotworld.com.cn/html/News/201306/52e18b61cddfb6db.shtml.
[21] 互联网市值十强:中企占四席与硅谷分庭抗礼[EB/OL].网易科技,2014-09-17.http://tech.163.com/14/0917/07/A6BZNUU20009158BF.html.
[22] 云技术[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OQqtawTrFeb0mCNodnSf6v5on59eagCF7lgBNAkCRWy3KrehhR2RXVqPCYw0fcBmdfvHOHUwM6d8MYLOxr6JK.
[23] 王龙梅.4G用户数曝光 通信行业三大佬地位悬殊[EB/OL].第一信托网,2014-08-28.http://www.dyxtw.com/news/2014-08-28/13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