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关键问题及创新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我国农业社会化的演进逻辑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发展潜力怎样?
第二,我国现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如何?在服务中存在哪些问题?国外发达国家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哪些有益经验和启示?
第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变化的动力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
第四,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需的外部资源要素有哪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结构是什么?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些部分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体系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第五,各供给主体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功能?发展状况怎样?如何协调配合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创新之处
1.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
基于对体系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本研究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界定为:为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提供各种服务所构成的服务网络与组织系统。简单地说,就是为农民生产与经营提供服务的组织网络,在本质上就是运用组织形式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力量。
2.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发展思路
为适应“三农”领域的发展变化,在中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初步设计出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科教示范、市场优化、民间协同、社区参与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并对各服务供给主体的角色和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在宏观层面,应对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市场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科研教育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以促进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微观层面,应对农村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培育内生性动力。
3.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对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行了论述
本研究运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AGIL分析框架,对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各类服务供给主体的功能特征及相互关系。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发挥着目标达成功能,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带头、推动的作用,并对其他供给主体及其服务工作进行指导、调控和监管,协调各供给主体间的关系,而市场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科研教育单位则发挥着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持的功能,它们之间是合作与配合的关系。
4.提出体系建设中要具有“社区意识”
针对目前学术界侧重于依靠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观点,本研究认为这两种模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政策与投资来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其实是一种不经济、不均衡以及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倡导要在体系建设中具有“社区意识”,要转换思维,进入村庄内部寻找转变途径,通过对农村社区资源的开发,培育内生性力量,走自主服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