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总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伊斯兰国”的威胁与对国际安全的思考

王黎 王英良[1]

内容摘要:2011年,美国撤出驻在伊拉克的军队并把安全防务移交给当地政府接管。由于国际机制与地区治理的缺失、伊拉克当局权威的衰弱等因素,“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日益猖獗。他们在对待人权、文化和法律上表现出来的残暴行为令世界各国震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反恐中所坚持的“双重标准”和排他性做法,对此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文章回顾了中东局势与安全困境的脉络,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能力和智慧对当今国际安全与国家间合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反恐 地缘与能源 国际安全

2010年8月,美国受国内经济、国际舆论以及伊拉克内部各派系之争等因素的困扰,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之后,伊拉克的安全与防务移交给了时任的马利基政权。然而,时隔几年后那里的局势并非像美国所宣扬的那样,“伊拉克人民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相反,伊拉克政府的贪腐丑闻不仅连连被披露,而且当地人民普遍认为“美国人留给他们的是一个被严重破坏的国家,以及数以千计的孤儿寡母”。[2]特别是一直在叙利亚进攻巴沙尔政权的反对派中的极端组织,正以“伊斯兰国”(IS)的名义在伊拉克境内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犯罪事件。美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于2014年7月开始对伊境内的“伊斯兰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伊斯兰国”组织发展至今并非偶然,除了前伊拉克马利基政府期间的政策失误和叙利亚内战爆发等原因外,与美国的反恐“双重标准”以及缺乏大战略思考有直接的关系。今天“伊斯兰国”拥有的实力规模和网络媒体等手段,远非一般恐怖组织可比。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当初的确低估了“伊斯兰国”的实力。有鉴于此,奥巴马政府在目前国内政党派系之争、欧洲及中东盟友的动摇、地面战争成本过高等困境下,仍然决定于2014年9月由美国领衔组成的包括英、法等多国参加,以北约、欧盟以及阿盟等为核心的国际联盟连续打击“伊斯兰国”的战略要地。[3]这表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政策与地缘考虑正在经受更复杂的考验。那么,这是否又意味着中国获得了施展其大外交战略的历史机遇?本文论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困境后指出,鉴于中国与中东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地缘联系,中国政府可以适当地承担一些具体的维和责任。这样做既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的真正要义,又可以在中东地区尝试“一带一路”的战略。鉴于中国政府一直呼吁,联合国应该主导中东反恐行动,中国会在必要时有所作为,但又不会像美国那样卷入中东地区的复杂局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