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44/34848644/b_34848644.jpg)
三 研究问题与贡献
针对这些不足,本书计划解决两大类问题:信任的差异比较以及信任的社会资本影响。具体来说,研究问题如下:第一,通过统计的方法来准确地验证不同类型的信任是否存在等级差异,且比较此格局内不同类型的信任在量上存在何种程度的差异。第二,以普遍信任为例,分析中国的信任是否有地区差异。如果有,具体情况如何。第三,分析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讨论网社会资本和拜年网社会资本)是否都会对普遍信任产生影响。如果是,两者对普遍信任的影响是否呈现倒U形以及这些影响是否存在程度差异。第四,在结构资源的影响下,社会资本对普遍信任的效用是否会发生方向和程度的变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书对相关信任研究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将信任分成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两类,并在两个大类之下做了相关子信任的描述和对比。这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框架。对普遍信任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弥补了对普遍信任研究不足的现状。同时,分析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普遍信任的影响,在理论上实现了社会资本和信任的区分,为以后有关社会网络资源和普遍信任的关系研究做了铺垫,并弥补了对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作用比较研究的不足。最后,还把个体社会资本与信任的研究置于宏观社会结构背景之下,实现了微观、中观和宏观理论的结合。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弥补了以上理论研究中的不足,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信任是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社会现实,基于不同的被信任对象,个体持有不同类型的子信任。鉴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社会事件,只有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信任状况,才可能对社会民众的整体信任有个比较清楚的把握。尤其是了解不同类型的信任差异程度,能帮助预知可能发生的社会行动,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并且针对信任程度较低的信任类型,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应的改善工作。因此,第一个研究问题的解决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非常重要。
作为对陌生人的信任,普遍信任在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运行时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摆脱信任危机、提高信任程度,从改善普遍信任度入手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路径。但是,鉴于地域的广阔性,中国的社会政策以分区分块实施的方式较为常见。因此,如果能够了解普遍信任在不同地区存在何种差异,可为区别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指导,既可避免“一刀切”,也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助于提高相关政策的实施效率。
把握社会资本对普遍信任的影响状况,不仅有利于理解个体对不同信任对象存在信任差异的原因,更有助于找到提高普遍信任度的切入点。同时,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代表了嵌入在个体不同网络内的资源,在解构它们对普遍信任影响差异的同时,也对个体社会网络的资源差异做了分析。换言之,通过它们对普遍信任的差异影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可使用资源的差异状况,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信任相关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此外,由于普遍信任建立在对陌生人相关信息的判断之上,所以个体对新鲜信息的接纳度,反映了个体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情况,而对两个维度社会资本的差异分析可帮助了解个体的社会网络如何影响个体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对做好相关基层工作以及调整社会发展政策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掌握制度性结构资源对社会资本与普遍信任关系的影响,可以系统地理解个体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由于个体生存于制度结构之内,所以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相互影响。个体接受社会结构提供的机会和约束,同时个体行为也塑造了社会结构。在不同的制度性结构资源下,个体社会资本对普遍信任发生某种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制度性结构的作用。更进一步说,从政策上重新安排制度性结构资源的分布,对于从宏观上调节个体的社会网络和普遍信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也为个体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个体从更高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社会行动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