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4年美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4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和短中长期的对外转嫁负担,美国经济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拐点,整体向好的迹象十分明显。展望未来,美国经济将继续在波动中复苏,但其负面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特别是美国量宽退出和加息预期,意味着过去六年,美国三轮量宽造成的世界泡沫平衡被破坏,美元升值和资本、产业回流对广大发展中经济体产生巨大冲击。美国经济去泡沫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泡沫化形势正发生逆转。美国能否承担起大国责任,考验着美国决策者的智慧。

一 2014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所调整

2014年,美联储不断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其货币政策,但整体还是维持接近零的超低利率水平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虽然持续直接向市场注资的措施在10月有所调整。

(一)美国货币政策在宽松前提下开始回调

在前期QE3的强力刺激下,2014年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趋好,信贷资金以较低的市场利率更加容易获得,金融市场上房产净值出现上升,为美国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2013年二季度以来,美国消费、商业投资和出口等领域复苏势头呈现加快趋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美国月均新增就业人口达到17.5万人,失业率由7.5%下降到6.6%,GDP实际增长率达到3.75%。2013年12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一致认为,当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失业率仍然较高,通货膨胀率仍然明显低于2%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继续保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合适的。基于劳动市场的改善,美联储决定逐步削减其资产购买计划,自2014年1月起,每月缩减100亿美元美国国债的购买规模,即从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随后又减至550亿美元,再减至350亿美元,7月减少到250亿美元。这标志着美国将以适度节奏退出QE3,宽松货币政策重心将从资产购买逐步向零利率回归。2014年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提出未来货币政策目标:继续维持原有的联邦基准利率,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失业率控制在6.5%以下[1]。在2014年上半年的四次会议中,美联储决定每月减少5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MBS)与长期国债。7月份,美联储每月增持的MBS为150亿美元(年初为350亿美元),长期国债的增持改为每月200亿美元(年初为400亿美元),都较年初有了大幅下降[2]

2014年全年整体来讲,美国继续执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曲线整体微幅上行。如图1所示,从美联储2014年货币供给量来看,M1从年初2.68万亿美元增长到年底的2.897万亿美元,月均增长率为0.72%,M2从年初的11.03万亿增长到了年底的11.63万亿美元,月均增长率为0.48%,保持了相对较缓的增长态势。也就是说,虽然向市场注资规模在减少,但还是在注资,货币供应量整体规模还是在持续上升。如表1所示,从货币供应量讲,除旅行支票形式存在的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形式存在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之外,其他形式货币供应量构成相对稳定。

图1 2014年按季度调整后美国M1和M2货币供应量

资料来源:美联储。

表1 2014年按季节调整后的美联储月度M1货币供应量的构成

2014年是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一年,持续了五年的量化宽松政策至此逐步转向结束,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开始回归其促进就业、维持物价稳定和适度利率水平的长期政策目标。

(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引发的变化

2014年,美国继续保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持续增长,基准利率维持了较低水平。如图2所示,在货币供给量持续上升的条件下,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2014年1月的0.07%上升到了6月的0.1%,此后又连续5个月保持了0.09%的低利率水平。在经济进一步强劲复苏的背景下,2014年年底,美联储开始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将12月的基准利率上升为0.12%,改变了2013年5月以来总体下降的局面。

图2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美国联邦月基准利率

资料来源:美联储。

其次,与量化宽松前期银行等金融部门放贷规模增长缓慢形势不同,2014年美国信贷市场趋于活跃,金融部门的贷款增长加快,美联储在信贷市场上的贷款额逐步减少。如图3、4、5所示,从2014年信贷市场的借贷情况来看,一季度到三季度,美国实体经济,即非金融部门的借款水平均超过了2013年同期的借款水平。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情况来看,除一季度外,2014年的二、三季度美国金融部门向外贷款额大大超过2013年同期水平,二、三季度分别比2013年同期增加454.3亿美元和3392亿美元。如图6所示,与2013年相比,美联储在信贷市场的资金投放规模呈下降态势。2013年的四个季度,美联储对外贷款额呈现高位徘徊状态,均在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之间。而2014年,美联储贷款规模从一季度的9111亿美元下降到三季度的2997亿美元。

图3 2010~2013年美国分部门(行业)借贷款情况

资料来源:美联储2014年3季度美国财务状况(2014年12月11日)。

图4 2014年分季度美国非金融部门借款状况

资料来源:美联储2014年3季度美国财务状况(2014年12月11日)。

图5 2014年分季度美国金融部门贷款数额

资料来源:美联储2014年3季度美国财务状况(2014年12月11日)。

图6 2014年美国货币当局贷款情况

资料来源:美联储2014年3季度美国财务状况(2014年12月11日)。

再次,美国家庭资产在2014年三季度出现短期下降,但全年保持了持续上升的基本态势;国内非金融债务稳步上升,非金融企业的债务保持了5%左右的增速,政府债务增长率则大幅下降。2014年三季度,美国家庭与非营利组织净资产略有下降,达到了81.3万亿美元。其中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票价值下降了7000亿美元,房地产的价值上升了2450亿美元。而从中期来看,美国家庭资产在2009年开始进入稳步回升状态。2014年国内非金融债务三季度末达到40.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家庭债务为13.4万亿美元,非金融企业债务为11.8万亿美元,政府总债务为15.8万亿美元。国内非金融债务增长率为4.4%,略高于上一季度的增长率。家庭债务增长了2.7%(不包括已经销账的住房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的初始净值仍保持疲弱状态,而消费信贷市场则以一个固定速率继续保持增长。按年利率计算,非金融企业债务在三季度保持了5.2%的增速,比前一季度有所增加。近几年来,企业债券占据了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长额的绝大部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在2014年二季度增长1.2%后,第三季度下降了2.8%。与2009年高峰时期的4%增长率相比,州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较缓慢或进入负增长状态。2008~2010年联邦政府的债务增长率均在20%以上,而2014年第三季度联邦政府债务增长率下降到7.2%。

最后,美国物价水平是十年来的低位。2014年年初确定的将通货膨胀率降到2%的目标完全得以实现。如图7所示,美国的CPI指数2月份至5月份出现了一轮上升,随后在波动中震荡下行,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如图8所示,与此相适应,CPI指数增长率也呈现同样整体下行趋势。这充分证实了美联储主席Yellen年初的预测。她于2014年初预测,继2013年美国CPI指数上升1.5%之后,预计2014年美国的CPI将保持在1.4%~1.6%。2014年全年CPI的增速有所放缓(0.8个百分点)。近50年来,美国CPI增速最低的一次为2008年的0.1%,2014年美国CPI增速仅次于2008年。同时,美国过去10年的CPI年均增速为2.1%,2014年的CPI增速显然低于十年来的平均水平。美国物价水平没有随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而上升,2014年反而保持在低增速。如图9所示,美国进口物价与CPI有较高的相关性。2014年10月份美国进口物价指数同比下降1.8%,当月CPI同比增长持平于1.7%,基于近30个月样本统计得出的滚动相关系数为0.6149。这表明美国进口物价对其CPI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美元贬值对其CPI造成的影响,使得美国CPI不增反降。

图7 2014年分月份非季度调整后美国的CPI情况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局。

图8 2014年分月份季度调整后美国CPI增速状况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局。

图9 美国进口物价与CPI相关性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二 美国劳动力就业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图10 1990~2014年经季节调整后美国的失业率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局。

图11 2014年经季节调整后的美国劳动力总体就业状况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局。

当前,美国就业市场状况逐步得以明显改善,失业率快速下降。图10所示,自1990年以来,美国失业率经历了三个波峰,分别发生在1992年、2003年和2009年。从就业人数变化趋势看,2011年以来,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一年上一个台阶,失业率从2013年12月的6.7%下降到2014年12月的5.6%。就业率从2013年12月的58.6%上升到2014年12月的59.2%。劳动参与率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美国失业率虽然从2010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较低的水平。如图11所示,2014年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率持续上升。每月平均的就业增长人数为24.6万人,高于2013年的19.4万人。从分部门就业数量来看,专业与商业服务业、建筑、休闲与餐饮、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相对较快。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专业和商业服务业增加了73.2万个就业岗位,为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医疗保健与社会救助行业增加了42.6万个就业岗位,休闲与餐饮业增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建筑业增加了29万个就业岗位,制造业增加了18.6万个就业岗位。从就业增长率来看,如图12所示,非农总就业人数比上年增长了2.1%,伐木与采矿比上年增长5.6%,为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专业与商业服务、交通运输和仓储、休闲与餐饮、医疗保健与社会救助等行业就业增速整体高于平均水平。如图13所示,2014年美国总就业量逐月攀升。

图12 2014年非农产业分行业就业增加与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状况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

图13 2014年美国总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局。

美国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得益于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就业的政策。如《创造就业及终结离岸外包法案》、《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政策,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研究教育开发项目,扩大了公共部门支出,采取了新的能源政策等反周期措施。这些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出口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

三 美国经济增长及再工业化取得成效

(一)美国经济增长取得较大进展

图14 经季节调整后的美国GDP增长率走势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局。

在低利率等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速明显加快。据美国公布的有关数据,如图14所示,按年率计算,2014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因气候寒冷降到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为-2.6%,但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就回调到4.6%,第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5%,创出11年来的最高经济增速。根据2015年1月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报告,三季度的实际GDP增长构成中,消费支出、非住宅固定投资、联邦政府支出、出口、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及住宅等固定投资做出了积极贡献。彭博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将增长2.6%,全年GDP同比增速将达到2.2%。

(二)美国再工业化取得成效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了重振制造业的战略。包括扶植重要战略性行业、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研发和教育等领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实施能源自主战略和保护性贸易政策。如能源自主政策有效推动了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在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保护性贸易政策则有效缓解了国外同类产品对美国产品的竞争压力,同时扩大了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尤其是制定实施5年出口翻番计划,为美国再工业化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显著业绩。首先,美国汽车产业得到迅速恢复,并成为创造就业和扩大出口的积极贡献者。如图15所示,美国汽车销量呈强劲上升趋势。根据AutoData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经季节因素调整后,2014年10月份的美国汽车销售量以年率计算回升至1646万辆,仅次于2004年10月时所创的1710万辆,销售额同比增长21%。

图15 美国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销售量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其次,美国工业强势复苏。工业产值、产能与产能利用水平均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如图16所示,自2013年5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19个月在50%以上。2014年,美国制造业的PMI指数从51.3%上升到了12月的55.5%,虽然美国12月的PMI指数较11月份的58.7%有明显下降,但从整个年度来看,如图17所示,美国制造业依然保持了温和的增长态势,与2012和2013年相比,2014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从美国工业产值指数来看,如图18所示,工业产值指数从1月份的101.3上升到了12月的106.5,已经超过危机前2007年的水平。同时,从单月数据对比来看,每月的产值指数也均超往年。从工业产能来看,如图19所示,美国的工业产能也继续上升,从年初的129.7%上升到了年末的133.6%;如图20所示,产能的利用水平也取得了较大提升,从2014年年初的78.1%上升到了年末的79.7%,一年内上升了1.6个百分点,闲置产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图16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美国PMI指数

资料来源:December 2014 Manufacturing ISM Report On Business:http://www.ism.ws/ISMReport/MfgROB.cfm?navItemNumber=12942。

图17 2014年季度调整后的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率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18 美国工业产值指数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19 美国工业产能水平(占2007年产出的比重)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20 美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21 美国工业产值、产能水平

资料来源:美联储。

如图21所示,从长期来看,2014年美国工业产值指数和产能水平都已超过197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呈现出了高位增长态势。从中期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7和2008年美国工业产值、产能水平大幅下跌,2010年止跌回升,随后呈现出了持续复苏态势,至2013年8月美国工业产值指数超过2007年危机前的水平。2014年,美国工业产值、产能指数进一步上升。到2014年底,美国的工业产值、产能均处在历史上的最高位。但从工业产业的利用率来看,工业产能的利用率水平,虽然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仍低于危机前的产能利用水平。

再次,美国工业细分部门增长表现差异较大。能源、建筑业、国防与航天装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受政策影响而快速发展。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能源政策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图22所示,美国能源产业的产值指数高于2007年危机前水平,并呈现快速发展状态,2014年的产值指数接近130。而工业原料产业中的非能源产业的产值指数尚未达到100,即尚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2007年以来,美国加大了对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直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业虽然尚未恢复到2007年水平,但是相比于其他商业,则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类似的,从图23可以看出,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快于非耐用品业,国防与航天装备业发展快于一般商业装备制造业。

图22 建筑业与其他行业、能源业与非能源业产值指数比较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23 耐用品与非耐用品、商业设备与国防装备制造业产值指数比较

资料来源:美联储。

最后,高科技产业发展快于整个工业发展水平,但产能利用率较低。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差异化发展局面,半导体及其他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最为迅速。从图24可以发现,虽然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较快,高技术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却低于其他行业。不包括高技术制造业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而未排除高技术制造业的整个工业产能利用率却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从图25可以发现,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半导体及其他电子元器件,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导航、测量、电子医疗与控制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尤其是半导体及其他电子元器件行业,产值指数从年初的286增加到年底的308.6,发展速度最快。而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通信设备、音频与视频设备等则发展较为缓慢,产值指数均在100以下,尚未恢复至2007年的水平。

图24 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指数与产能利用率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图25 2014年高科技产业分部门产值指数(2007=100)

资料来源:美联储。

四 美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得以改善

在“出口倍增计划”的压力下,美国出口近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2014年也不例外。

图26 2014年按月调整后的美国出口总额、货物出口额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图27 2014年按月度调整后的美国服务出口额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首先,2014年美国出口额增长保持了良好势头。2014年的1~11月,美国出口总额为2.147万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总额为1.498万亿美元,服务出口额为0.65万亿美元。从月度数据比较来看,如图26所示,2014年的出口总额、货物出口额除在2月份低于2013年外,其他月份均高于2013年。如图27所示,美国服务业出口一直延续强势态势,2014年服务贸易月度出口额均高于2013年同期水平。

其次,2014年美国出口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从2014年1~3季度的数据来看,如图28所示,在货物出口中,美国资本密集货物出口占比为34%,工业原料占比为32%,汽车为10%,消费品为12%,与2013年相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食品、食料与饮料的出口比2013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再出口比2013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

图28 2013、2014年美国货物出口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从服务业的出口结构来看,如图29所示,2014年旅游、专利、金融、商务、运输这五项服务出口占比较大,其中旅游业为25%,专利19%,商务18%,运输13%,金融12%,与2013年相比,没有发生变化,而公共产品与服务比2013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保养与维修服务比2013年占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

图29 2013、2014年美国服务业出口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最后,美国对华贸易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国别结构未发生变化,但美中贸易结构发生了轻微的变化,高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比重大幅提高。如图30所示,2009年以来,美国从华进口增速依旧快于对华出口增速。2014年前三季度,美国对华出口总额为1228.09亿美元,而同期进口为3547.96亿美元,进出口差额为2319.87亿美元,美国从华进口相当于对华出口的三倍左右。

图30 1999~2014年美国对华贸易进出口额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从中国在美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如图31、32所示,2014年前三季度与2013年并无变化,中国依旧在美国出口结构中占比为7%,在美国进口结构中占比为17%。美中两国货物与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图31 2013~2014年美国出口国别结构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图32 2013~2014年美国进口国别结构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从2013~2014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的结构来看,如图33所示,美国对华出口的汽车及零部件与发动机呈现大幅上升态势,2013年对华出口占比为9%,2014年前三季度跃升至12%;除汽车之外的资本密集品[3]在前三个季度的占比达到了36%,比2013年全年34%的比重高出两个百分点;而食品、食料与饮料下降了5个百分点,工业原材料的占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说明美国高科技高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入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

从美国对华的服务贸易来看,如图34所示,旅游(包含教育)服务占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专利服务占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其他商业服务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运输服务和金融服务分别下降了1个百分点,说明中国对美国的高科技使用与教育等方面的进口额度加大。

图33 2013~2014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图34 2013~2014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结构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

五 美国正在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奥巴马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推动开放市场、遵循美国贸易政策和商业规则、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美国增加就业提供新的机会,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为美国创造竞争新优势提供良好规则条件。这种战略意图主要体现在2009年以来美国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两大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谈判;同时,也体现在美国大力推动的所谓高标准的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BIT2012)、服务贸易协议(TISA)以及新议题。

2014年,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两个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2014年2月,TPP成员方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部长级会议,以求在全面和平衡的原则下在市场准入领域达成工作方案。2014年5月,TPP成员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部长级会议,目的是期待在市场准入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缩小在高标准规则问题上的分歧。2014年10月27日,TPP成员方在悉尼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部长级会议,声称TPP成员在市场准入、贸易和投资规则两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2014年11月10日,TPP贸易部长会议向各国首脑递交谈判状况报告,包括市场准入、区域协定、新的贸易问题、跨部门贸易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等内容。2014年11月,在TPP领导人的会面中又重申了缔结全面的、高标准的和平衡的协议,支持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承诺。同时围绕数字经济和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新问题也重申了继续推进的承诺,2015年,围绕TPP的最终敲定,谈判工作将继续进行。

2014年,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谈判共进行了四轮,讨论TTIP如何在广泛领域增加跨大西洋贸易及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提升竞争力方面作出贡献。也包括商品、服务的新市场准入,投资和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和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相关成本。在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欧盟领导人重申了他们对达成一个全面的、高标准的TTIP协议的承诺。到2014年的年初,美国与欧盟的TTIP谈判已经历了三轮谈判。2014年3月10日,美欧之间围绕服务、劳动、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和监管部门等议题在布鲁塞尔展开了第四轮谈判。2014年5月19日,美欧展开了第五轮谈判,谈判的议题为监管一致,知识产权,劳动和部分行业领域的监管,也包括服务与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方面。2014年7月18日,TTIP第六轮谈判开始,确认了今后TTIP的谈判路径。2014年9月18日,TTIP第六轮谈判结束,对提案的文本语言进行审查。2014年11月6日,美国、欧盟、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发布关于TTIP的领导人声明,重申推动全面、高标准的TTIP的重要性。

六 美国经济的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经济复苏终于在2014年迎来了重要转折点。展望来年,美国经济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但是,美国经济复苏政策的调整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和冲击。

(一)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态势将继续向好

首先,美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基础已经具备。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下降,家庭资产稳步回升。2014年,美国国内债务状况大幅改善,国内非金融债务稳步上升。这一切表明,美国经济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具备了继续向好的基础。二是实体经济转型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经营,美国再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功,工业经济止跌回升的态势较为明显。这为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提供了实业基础。三是多年促进出口政策的努力,为出口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础。随着美国工业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显现,美国商品和服务通过各种渠道扩展延伸到世界各地,将进一步为拉动美国经济提供动力。

其次,美国消费者信心恢复明显。如图35所示,自2014年8月以来,美国消费者指数就呈现快速抬头趋势,这表明美国消费者在家庭资产净值增加的条件下,消费信心大增。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10月份上升为86.9,11月份为89.4,创下近7年新高。2015年1月30日,密歇根大学和路透社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2015年1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8.1,高于上年12月份的93.6,为2004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创下11年来的新高。受未来美国经济形势及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的预期影响,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倍增,这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2015年,多个国际机构在对全球经济复苏预测中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美国增长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美国2015年增速上调为3.6%,并认为主要原因是该国的内需变得更为强劲。

图35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二)美国经济政策调整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2015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向好将带动其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引致其进口需求上升和对外投资增长,进而重新担当起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过去6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主要是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的发达国家。

同时,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很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外部冲击。研究结果表明,如图36所示,国际资本购买美国中长期债券净额与长期债券收益率存在比较稳定的反向关系。如2014年9月份,美国国债购买净额为481.39亿美元,6期移动平均值上升至106.15亿美元,当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走低至2.53%,当月两者反向关系略有显现。如果美元加息,将会提高美国国债收益率,进而引发国际资本加快流入美国,导致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市场撤离,过去6年的全球泡沫平衡就会被破坏,进而给世界经济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图36 国际资本流动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关系

资料来源:Wind资讯。

总之,面向2015年,美国经济将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中的一枝独秀,重新扮演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和外部冲击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美国会承担更多大国责任,还是继续转嫁结构调整风险和不确定性冲击?2015年将可能揭开谜底。

(撰稿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申现杰)


[1] Monetary Policy Report,February 11,2014.

[2] Monetary Policy Report,July 15,2014.

[3] 美国统计分类中的资本密集品(capital goods)主要包括发电及电力设备,非电子机械(如石油专探,矿物设备,工业与服务机械,农业机械设备,计算机、半导体及辅助设备,电信设备,商业机械设备,科学与医疗设备),交通设备等,但是美国的资本密集品中不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与发动机,此一项在美国的对外贸易数据中单独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