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的进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这样描述宋元时期的世界图景:宋元时代的欧亚大陆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商品和技术交流。海洋四通八达,技术与市场、原料与商品、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思想与艺术彼此交流、相互影响,从东北亚的日本、高丽,到东南亚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湾和东非各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全球化”的活跃贸易网络。[8]今天,同样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中国已经成为包括韩国、日本、东盟、巴西、俄罗斯、南非在内的全球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以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比重则由1978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3年的12%;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9]
从目前的功能和范围看,孟中印缅直接相关地区包括中国云南、孟加拉国、缅甸、印度东北部各邦,总覆盖面积约为1.65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达4.4亿人。从现状看,孟中印缅区域人口占世界的6.7%左右,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却仅占世界总量的2%左右,属于欠发达地区。正是看到了这一地区的落后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云南学者于1999年提出了构建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机制的构想。自1999年孟中印缅四国在昆明举行第一次经济合作会议并签署了《昆明倡议》以来,已经举办了15届合作论坛和11次会议,但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中国与印孟缅贸易额从2000年的44.53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859.29亿美元。云南与印孟缅的贸易额也从2000年的4.16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8.03亿美元。在投资和工程承包领域,2000年以来四国相互投资显著增长。2000年中国在孟印缅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为4.08亿美元,2012年达103.53亿美元。2003年中国对孟印缅直接投资为156万美元,2012年达4.08亿美元。相比各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存在合作层次低、合作领域窄、合作规模小等问题。中国西南、印度东北部、缅甸、孟加拉国相对而言均不发达,此前双边贸易量小,邦省级别的合作有限。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仅能与北方丝绸之路相连接,而且还能通向“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区域的港口城市,便于从陆海“双轨道”促进经贸合作便利化。2013年5月和10月,李克强总理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实现年内互访后,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写进了《中印联合声明》,并于同年12月在中国昆明召开了孟中印缅四国工作组会议,四国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并就发展前景、合作领域、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至此,这一“浮在空中的构想”终于落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由原来的准备阶段进入起飞阶段。当务之急是在共同倡议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推动经济走廊建设步入共建共发展的快车道。如果能以昆明、曼德勒、达卡、加尔各答等沿线节点城市为主要依托,实质性推进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机制,除了可以激活长期被“边缘化”的边境省份的发展活力,通过区域内道路互联互通减少运输成本,发挥各国边境省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降低贸易成本和交易成本,拉动孟中印缅四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向西辐射到印度洋沿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洋沿岸的中东国家包括伊朗、沙特、阿曼、科威特、伊拉克等,向东辐射到印度洋沿岸的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等国,西太平洋地区的日、韩等国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不仅能促进孟中印缅各国之间的联动,更能通过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