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谋共建共发展

朱翠萍[1]

【内容提要】“古丝绸之路”曾经塑造的东西方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空前盛况,使多元化的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和各种派别的宗教实现了相互包容与和谐共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从《昆明倡议》到各国学者研究,历经了16年,这一“浮在空中的构想”终于落地,在政府层面达成共识并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虽然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且合作确实能给各方带来实惠,但目前推进合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中印两国实质性推进的动力和行动明显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从学者层面和政府层面与相关国家深入讨论,形成共识,共同谋划,共同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在回顾南方丝绸之路历史脉络与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以下问题:①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取得的主要进展;②中印两国能够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获得哪些共同利益;③中印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形成的共识;④中印共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 印度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共同利益 挑战

2013年,是中国外交战略、经济战略和安全战略的创新与转型之年。这一年,中国领导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外交思路与举措,比较典型的包括: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和印度期间,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明确表示通过开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与印度共同倡议开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圣彼得堡G20会议并访问中亚四国期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在随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上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战略构想。紧接着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南亚时,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了与新时期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遥相呼应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进一步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的战略主张。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2014年11月5~11日北京APEC会议期间,东道主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加强亚洲互联互通。

李克强就任总理后的首访首站选择了印度,习近平主席也于2014年9月17~19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发展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政策相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亚欧非区域大合作,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由谨慎随势到主动谋事的新变革,目的是将文明交流始终贯穿于商品贸易之中,形成中国全方位、可持续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