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史料搜集的工具——目录

(一)目录的作用

陈垣说:“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容易地找到了。”季羡林说:

研究一门学问,或者研究一个专题,第一步工作就是了解过去研究的情况和已经达到的水平。要做到这一步,必须精通这一学问或者这一个专题书目。这一件工作不做或者做不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就不能开始。因为如果不了解过去的研究情况,不知道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而贸然下手,必然会闹出笑话。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你还死啃不休;别人已经有充分理由证明此路不通,而你还死钻不止,其结果必然是浪费精力,南辕北辙。[5]

古籍目录的作用可分为五个方面:

(1)考察古籍概况,确定研究目标:通过目录,可以对本专业的古籍数量,学术价值如何,哪些古籍亟待整理出版,哪些需要辑补或辑佚等,从而确定研究的目标。

(2)搜集版本,选择善本: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一部书的刊刻情况,版本的多少及其优劣。

(3)考篇目之分合:一部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多经过数次整理和刊刻,篇卷往往有分有合。

(4)考书之真伪:利用历代目录是否著录,可以考辨古书的真伪。

(5)考亡佚之书: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书的亡佚状况,如书名、卷数、作者、书的性质等,为辑佚提供有关的线索。

当然,我们写论文,只有古籍目录是不行的,还要广泛参考现代著作、报刊的目录和索引,还可根据情况,制作自己研究所需的专题目录,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

(二)史料的目录学分类

1.刘歆《七略》的文献分类

2.由西晋到唐代的四部分类法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四部分类法

纪昀等人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采入和未采入的古籍提要汇编而成。全书200卷,其中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3461种、79309卷,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书6793种、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著作,是总结过去目录学成就、反映当时文化水平的巨著。《总目》的分类,是正统派的四部分类法。在划分部类子目方面,参考了过去的各种公私书目,斟酌去取,使四部分类法更能适用于著录一切旧籍以及当时兴起的一些新著,达到了更为切合实用、更为完善的境地。《总目》的分类法分部、类、属三级,计分经、史、子、集4部,44类,66属。如子部之下有儒家、释家、道家等14类,术数类之下又分数学之属、占候之属、占卜之属、阴阳五行之属等7属。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经部之下又有小类。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10类。

“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共15类。

“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14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类。

4.有价值的私人藏书目录和今人整理书目

(1)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晁公武晚年,居嘉州手自编定,是为四卷本。刊行之后,晁公武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补正,由姚应绩刊刻成书,是为二十卷本。《郡斋读书志》20卷,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体例安排严谨,所录各书为晁氏实藏,对典籍情况的介绍,咸有凭据。《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藏书目,对于后世目录学影响很大。

(2)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全目共著录图书3039种、51180卷,数量大大超过宋及以前的私人藏书,与当时官府藏书相比,也毫不逊色。

(3)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1卷,共收录图书3000余种,突出本朝著作与新出现的图书,设在经部书和一些史部书名之下简记版本情况,该书开创了中国古代书目著录版本的先例。

(4)明高儒的《百川书志》,凡二十卷,分为4类93门。该目较大的特色在于“野史、外史、小史”三类。其中对版本的记载,对版本学和文化史研究有参考价值。然而著录不全,分类庞杂。

(5)明钱曾的《读书敏求记》,著录各书均标注卷帙完阙,作者名氏,或述授受源流,或记考证评论;对于一书缮写刊刻之工拙,版本优劣之辨别论述较多。书中提出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和纸墨的颜色来鉴定雕版印刷的年代,从祖本、子本、原版、修版来确定版本的价值。这是第一部研究版本目录的专著。

(6)明范钦的《四明范氏天一阁书目》,书目不分卷,分为36类,将明代的制书,仅记书册的书名和册数。

(7)明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以自己藏书为基础而编撰的明代著述目录。全书32卷,分为经、史、子、集4部,51类,类目详细并有所创新。在不少类目之后附有南宋末及辽、金、元图书。每书著录著者、书名和卷数,必要时撰写有提要。

(8)清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志》20卷,《续志》4卷。收录陆氏所藏宋、元、明三代旧刻精钞并为世所罕见者600余种。每书除记书名、卷数、版刻及撰人姓名外,并详录书中序跋,间录藏章印记;宋、元两代刊本则备载行款缺笔,以便考核。

(9)清瞿镛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24卷,“每书之后必载其行款,陈其同异,以见宋元本之善”。收书1300余种,辨析版本尤精当。

(10)清末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志》40卷,《附录》1卷,共收书2000余种,收录丁氏家藏各种宋元刊本及精钞、精校本、稿本等善本书。有一批名家批校本,最多卢文弨教本,有一批稿本,主要是乡先贤手稿,有一批日本和朝鲜刻本、抄本,有一批四库进呈本和四库底本。丁丙在《善本书室藏书志跋》里提出的四条善本的标准:旧刻、精本、旧抄、旧校。

(11)王重民撰《中国善本书提要》,全书收录王氏经眼的古籍善本书目4200余种,另有补遗100余种,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编排,而略加变更。各类书籍中,纪传、编年等类,按其书记事内容之时代为序;传记按被传者时代先后顺序编次;谱牒、方志、地方艺文,依地区序列;其他类目大多按著者时代先后为序。每书除记述书名、卷数、册数、每半叶行数、每行字数、板框高下大小、牌记等版刻特征外,更撰著了内容丰富的提要,考校版本源流,介绍作者生平事略、该书内容及其研究价值,详记序跋、题识。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已有提要者即不再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