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晉太原成王碑考
太原郡治晉陽城,秦莊襄王三年立。《尚書》所謂既脩太原者也。《春秋說題辭》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廣雅》曰:大鹵,太原也。《釋名》曰:地不生物曰鹵,鹵,罏也。《穀梁傳》曰: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尚書大傳》曰:東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郡取稱也。《魏土地記》曰:城東有汾水南流,水東有《晉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碑》。[38]
此處爲墓碑,碑石及文皆已亡佚,無拓本傳世。酈注據《魏土地記》云其碑立于晉陽城東汾水東岸,碑名“晉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碑”,然未載其碑文。
“晉太原成王司馬輔”,爲西晉初安平獻王孚之第三子,宣帝之弟,其事見《晉書·宗室傳》。曹魏末爲野王太守,晉武受禪,封渤海王,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戶,泰始二年(266)就國。後爲衛尉,出爲東中郎將,轉南中郎將。咸寧三年(277),徙爲太原王,監并州諸軍事。太康四年(283)入朝,五年(284)薨,追贈鎮北將軍。永平元年(291),更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晉書·武帝紀》云:“(太康五年)冬十一月甲辰,太原王輔薨。”[39]由此可知,司馬輔於晉武帝泰始初年被封爲渤海王,至咸寧三年始徙爲太原王,都晉陽。晉陽,唐堯、夏禹皆都於此[40],秦莊襄王三年(前248)立晉陽縣,爲太原郡治,西晉時爲太原國國都[41],其故城位於今山西太原晉源區。司馬輔被封爲太原王,薨後當葬其封地國都晉陽城,故酈注所載此碑當立於晉陽城司馬輔墓前。
司馬輔於晉武帝太康五年(284)冬十一月甲辰薨,追贈鎮北將軍,其後於惠帝永平元年(291)更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然據酈注所載碑名,並言司馬輔“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官名及封爵,其中“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太原王”皆爲其生時所稱,“成”則爲其諡號,“鎮北將軍”爲其薨後隨即所獲追贈封號,然碑文未載其永平元年所更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之號,故可推知:此碑當立于太康五年冬十一月甲辰之後,永平元年之前,碑額當題爲“晉使持節都督并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碑”,碑文當載司馬輔之生平事跡。另據萬斯同《晉方鎮年表》“太康五年并州下”仍列太原王輔,據其本傳所言,其于咸寧三年,徙爲太原王監并州諸軍事,太康四年入朝,則已去“并州諸軍事”之職,故《晉書·武帝紀》所載其薨時僅稱“太原王”,以此論之,萬氏所言當有誤。
此碑除酈注之外,唯《太平寰宇記》卷四○“河東道并州平晉縣”載“王陵城”,言:“有晉太原王司馬輔冢存。”[42]由此可知,至北宋時晉太原王司馬輔之墓尚存,然未言有碑,而歐、趙、洪諸家皆未著録,蓋此碑及文當亡佚已久。《太平寰宇記》是卷“文水縣”條又言:“太原王墓在縣西北十五里,唐則天父武士彠也,雙闕與碑石共存。”[43]明人修《太原志》“古蹟·文水縣”條言:“唐武士彠墓,在文水縣北十里,唐武則天皇后父也。則天革命,改墓曰陵。舊有碑二通,《太原王碑》高宗撰並書,今已不見,止有《高皇帝碑》。”[44]可知文水縣(今山西呂梁文水縣)有太原王墓及太原王碑,然此碑爲唐則天之父武士彠墓碑,爲唐高宗撰並書,並非晉時太原成王輔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