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治势力分裂割据
汉文史书记载,“唐末瓜沙之地复为所隔,然而国亦自衰弱的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1]。藏文史书也记载,“吐蕃本土历经彼此火并内讧,日趋支离破碎,于是境内各处每每分割为二,诸如大政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枝与玉叶,食肉者与食糌粑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2]。
吐蕃王朝瓦解后,青藏高原地区出现的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首先,吐蕃上层贵族的激烈内讧和混战,导致了统治体系的瓦解;其次,是宗教冲突,主要是佛教与西藏地方传统苯教势力的冲突,也包括政教两种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破坏了维系王朝统一的思想基础;再次,吐蕃各地的奴隶和百姓起义造反,杀贵族、掘坟墓、反抗压迫剥削运动,瓦解了吐蕃王朝的社会基础。最后,是受吐蕃王朝征服和奴役,并驱使出征的青藏高原各个部落的起义,动摇了吐蕃军事扩张和在新征服地区统治的控制基础。由于吐蕃王朝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并以军事扩张为重要巩固手段的,在吐蕃境内存在形态多样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部落,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管理体制的邦国组织,在失去共同的利益凝聚目标之后,很难重新组织起来,建立新的统一政权。同时,由于吐蕃王朝的长期扩张,几乎耗尽了王朝赖以存在的物质和社会人力资源,而与唐朝的长期战争,以及对唐朝的军事掠夺,大大破坏了唐朝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物质基础,加之唐朝内部的藩镇叛乱、内讧和整个王朝由盛而衰局面的出现,吐蕃对唐朝的战争已很难掠夺到早期那样丰厚的财富,而战争也完全破坏了唐蕃双方正常的贸易交流渠道,于是,由相互依赖到一损俱损,同样影响到吐蕃王朝的发展命运,而且进一步影响到支撑吐蕃地区再度出现统一政权的物质条件。因此,吐蕃地区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分裂割据和各种力量和资源积累的过程,由于有不间断的各个势力间相互冲突相伴随,普通百姓所经历的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地方社会也必定要经过一次艰难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