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靺鞨民族源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渤海靺鞨”一词在史籍中的出现

在有关渤海国记载的史籍中,最早为渤海国立传的应是《旧唐书》,在《旧唐书》卷一九九下列传一四九《北狄》中就列有:铁勒、契丹、奚、室韦、靺鞨、渤海靺鞨、乌罗浑等条。在“渤海靺鞨”条中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的历史学家、后晋的政治家刘昫受命编纂的,修成于开运二年(945)。此时距渤海亡国仅19年,但《旧唐书》不是最早记载渤海的史籍。

最早记载渤海的史籍应是《唐六典》。《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玄宗时官修。该典题唐李林甫撰,实为张说、张九龄等编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738)。该书记载:“凡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在者有七十余蕃,谓三姓葛逻禄……远蕃靺鞨、渤海靺鞨、室韦……各有土境,分为四蕃焉。”[1]这个记载是在大祚荣建国40年、唐朝册封靺鞨国为渤海后的第25年。

比《旧唐书》稍晚一点记载渤海的是《唐会要》。《唐会要》是记载唐朝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专著,北宋王溥撰,公元961年完成。在《唐会要》中也载:“渤海靺鞨本高丽别种,后徙居营州,其王姓大氏。”此记载距渤海亡国35年。同样是王溥编撰、大体与《唐会要》同一时间成书的《五代会要》也记:“渤海本号靺鞨,盖高丽之别种也。”

成书于公元974年的《旧五代史》,是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等李九龄等同修。在《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外国列传中记载:“渤海靺鞨,其俗呼其王为可毒夫,对面呼圣,…… 父曰老王,母曰太妃,妻曰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世以大氏为酋长。”此记载距渤海亡国48年。

同样为渤海国立传的《新唐书》虽然成书较晚,但距渤海亡国也就130多年,由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1060年完成。在《新唐书》卷二一九的《北狄传》中这样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新唐书》对渤海国的记载较为详细,明显看出增加了行政区划、行政制度、语言习惯、经济特产等《旧唐书》所不曾采纳的内容。在《新唐书·艺文志》中载“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备尽岛夷风俗、宫殿”,是知《新唐书》的编撰者看到了三卷本的《渤海国记》,因此,写到渤海时内容要丰富得多。张建章究竟有怎样的经历?为什么要写《渤海国记》?《渤海国记》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一直未能确认。1956年,在北京德胜门外冰窖口附近出土的张建章墓碑解决了这些疑问。在张的墓志上,记述了他的生平及在公元833年秋以瀛州司马的身份报聘渤海,回唐后,以其所见所闻写成《渤海记》。《渤海记》早已失传,但其内容多被《新唐书》采纳,足见《新唐书》有关渤海国的史料具有权威性。

在当时的其他史籍中,对渤海靺鞨也不乏记载。例如,在成书于1005年的《册府元龟》中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本高丽别种也,唐开元中,高丽灭,祚荣家属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居之。”成书于1053年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上记载:“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也。”在南宋王应麟编撰的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玉海》中也记载:“唐渤海遣子入侍。传:渤海,本粟末靺鞨。及祚荣号震国王,中宗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

以上仅是渤海国存在期间及亡后不久编撰的史籍中,有关“渤海靺鞨”的记载。然而,“中国历代史官,在撰修中国史书时,一直把渤海史作为修史的内容之一而载入古籍中。上自前代先世,下迄亡后遗裔,分别为之立传,据实加以著录。直接或间接载有渤海史实的古籍多达百余种,其中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类书、总集、政典、地志、文选、诗集、小说、笔记。”[2]它们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渤海历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