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正确的传媒舆论引导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深度报道:社会转型期中国新闻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技术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高钢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整个中国在谋求国家富强、民主的现代化进程中显示出巨大创造潜能的同时,也显现出各种各样的缺陷、弊端,在这样一个充满奇迹同时也遍布冲突的历史进程中,民众对整个社会呈现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同寻常的变化、复杂尖锐的矛盾,时时处处感觉到兴奋、惊异、陌生和不安。社会的基本情状和运行方式完全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我们看到一个国度从旧式的运行模式中挣脱出来,完成着脱胎换骨的艰难而壮烈的进化。生活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民众对新闻深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件,更需要知道这些事件发生的缘由,不仅要知道这些事件对自己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甚至还要把握这些事件的发展趋向,如果不了解这些深度信息,人们就难以在今天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里实现生存与发展的追求,甚至会失去基本的安全感。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呼唤中国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动状况做出更加全面的描述、更加清晰的说明、更加深刻的解释。
从新闻报道技术模式上看,深度报道是当今中国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技术途径。而深度报道指的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与非深度报道相比,深度报道不仅是反映新闻的静态截面,而且要披露新闻的变化进程;不仅是观察一个新闻的内部关系,而且要揭示一个新闻的内部与外部的复杂关系。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提示我们,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一个是事物的不断发展,而深度报道奉行的思维原则就是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关联,它恰恰与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达成了一致。因此,深度报道的思维方式是科学认知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思维方式,深度报道方式是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客观环境变动状况的报道方式。
国际新闻界在谈及深度报道这个概念时,通常是指两种经典的报道体式,一个是调查性报道、一个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是致力于查明并披露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的深层事实真相的报道。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这样表述他对调查性报道的看法:“调查性报道是暴露报道。它暴露政府和公共机构中的腐败行为和丑事。”解释性报道是致力于对新闻事件的生成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向和深层意义进行解释的报道。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对解释性报道的看法:“它是一种加有背景,揭示新闻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他还说:“解释性报道是要告诉读者某则新闻的意义及其前因后果。它是对复杂的事件进行整理和解释。它比官方的材料和声明说的更深一些,它是一种追究动机的报道,解释集体或个人的行动的原因。”这两类报道对民众深入了解和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审委员会1985年把这两种报道体裁列入了普利策新闻奖的序列。
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不仅有着特殊形态,而且有着重要功能。
第一,深度报道能够帮助民众深刻认识生存环境的变化及意义。
新闻的社会职能从本质上看,就是帮助民众了解其生存环境的变化,从而为他们明智抉择自己的社会行为提供信息参考。重大新闻的选题无疑是针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重大变化动向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往往最及时、最深刻、最全面地披露与分析着民众生存环境发生的变化,从而让民众深入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明智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社会抉择。
第二,深刻地干预官方决策。由于重大新闻的选题往往展示与分析着现今社会与自然环境各个领域出现的重要动向,因此必然对社会的各级领导者的决策发生直接的影响。领导者对社会的发展进程负有重大的责任,他们更需要及时、准确、深刻、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需要找到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作为社会瞭望者的新闻工作者所做的重大新闻报道,往往会直接为社会领导层所关注。
第三,形成特殊的传播效应,在媒体市场上拥有特殊的竞争力。
一个媒体要想在读者群中拥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效应,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往往需要通过重大的新闻报道展示自己对读者的特别价值,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只有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一个新闻媒体才能更全面地展示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实力,从而形成对读者的影响与召唤。当独家视角的报道已经更替了独家内容的报道成为今天独家报道的核心内涵时,深度报道恰恰开辟着媒体重点报道的特色空间,这一切成为媒体在市场上竞争的有效手段。
第四,训练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
由于重大新闻选题具有的各方面的复杂性和它所应担负的传播使命,使得实现重大新闻报道的专业难度往往要大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它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更缜密的思维、更敏锐的观察能力、更细致的调研作风、更高的专业工作水平,从而驾驭复杂的报道任务,正因为如此,实现重大新闻选题的过程是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专业磨炼的良好机会。高质量的新闻从业人员是通过执行高难度的新闻报道任务磨炼出来的,而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中难度最大的领域。
深度报道的选题领域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传媒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深度报道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各类媒体上,但从整体上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新闻媒体对一些重要领域发生的新闻性变动,还普遍缺乏深度调查和深度解释的意识,一些力图对新闻进行深度开掘的报道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达到职业操作的规范和水准,深度报道力量的缺失正在成为制约中国新闻传播影响力扩张的重要原因。
深度报道是需要高昂成本的,国际新闻界认为,宝贵的成本资源向什么领域的报道投入,以开掘报道的深度要素,永远是媒体感到纠结的问题。从新闻界已有的实践进程中看,深度报道的选题大致集中于四个领域:
1.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
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往往造成民众生存环境的深刻改变,让人民知道自己生存环境的发展进程,帮助他们准确认识自己生存环境的改善与自身命运改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领域进行解释性报道的意义,不仅在于鼓舞民众生活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为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出相应的决策判断,激发他们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进行他们的选择与创造。目前,中国新闻界在这一报道领域的技术缺陷大致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闻敏感,特别是对量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质变意义的社会发展成就缺乏敏锐的感知。二是在报道技术领域的非职业化,很多报道就是直接引述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的说法,更多的是对专业部门工作报告的直接编发。成就性报道未必就是歌功颂德的僵硬的公文式文本和空洞的广告式文本,社会进步和成就如果其本身是对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有着全新意义的,那么,表现它的报道文本就一定应该具有感动读者的力量。
2.各级领导机构做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领导机构的重大决策直接作用着一个地区、一个领域、一个国度及至整个世界的运行进程,决定着一方事业的成败兴衰,从而直接影响着民众的利益得失与命运沉浮,因此,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要决策会成为主流新闻传媒的关注重点。对这一领域的新闻进行深度报道,需要准确、深刻、清晰地解释各级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决策对整个国家或对某条战线、某个地区发展进程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些决策与自身利益的关系。目前,中国新闻界在这一报道领域的技术缺陷大致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不能从领导机构的决策与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进程之间的作用关系中去开掘新闻价值。二是在报道方式上不能摆脱枯燥的公文气息。
3.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及弊端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中,各种问题、弊病、缺陷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侵害着民众的利益、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就是察觉并披露社会运行的矛盾、问题、缺陷和弊端,为扫除这些社会发展障碍发出呼吁、寻找对策及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于2003年9月23日在同中国新闻界人士座谈时说:“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新闻宣传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要认真开展舆论监督,有效开展舆论监督,不断改进舆论监督。当前舆论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情况;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不良行为;法律法规、党纪政令所不容的违纪违法行为;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败坏社会风气以及人民群众所憎恶的各种不良行为等方面。”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工具,中国新闻媒体正在日益娴熟地利用着这一专业工具,为推进社会政治文明进程做着艰辛而有效的工作。目前,中国新闻界在这一报道领域的技术缺陷大致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从事社会舆论监督的宏观眼界,这种眼界一方面要求媒体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敏锐感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要害问题,对其进行及时、清晰的披露,做好社会的守望者;另一方面要求媒体注重传播效果,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二是缺乏深度解析的技术能力,特别表现在不能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解释其影响的范围、探索其解决的途径。
4.重大公共突发事件
重大公共突发性事件指的是在社会议程设置之外、在人们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事件,它往往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力,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种种难以预测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履行职业责任、参与舆论形成、左右传播方向、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工作机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2003年9月23日在同中国新闻界人士座谈时说:“改进和加强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关键是要开通大道,堵住小道,正确引导舆论,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注重效果’的要求,加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形成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对待各类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一定要头脑清醒、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妥善引导。”这些认识要落实于中国新闻传播的实践上还面临诸多的障碍,但是中国媒体的实践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性的进步。这一领域的报道需要遵循的专业原则和操作技术或许包括:
(1)快速反应: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首先是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的报道不仅会为媒体赢得传播威信,而且会为媒体赢得报道全程的主动权。
(2)连续报道:由于突发性事件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十分急剧,因此,记者需要及时追踪事态的最新发展,并且将变化的最新态势报道给民众,以此实现对事件全貌的描述。
(3)全面观察:对于构成事件的各方面要素要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事件的深层缘由和影响范围需要挖掘和说明,以求展示事件的全貌、揭示事件的意义。
(4)智慧引导:媒体是担负社会责任的,它对于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提示社会的警觉、完善相应的对策、促进社会的稳定运行,因此,在此类报道中,记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以深刻的洞察力和责任感支撑全程报道。
目前,中国新闻界在这一报道领域的技术缺陷表现在:
一是更多地关注于突发性事件表面形态的描述甚至热衷于猎奇性细节报道。二是对事件的背景、事件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缺乏全面深入的解析。
深度报道的操作技术
美国新闻界认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应该是“以今天的事态核对昨天的背景,从而说出明天的意义。”美国新闻学者沃尔特·福克斯说:“记者只是简单地叙述发生了什么事实,只是简单地交代传统报道中的五个W已经不合时宜,而‘为什么’的问题突然成为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事项。在电子时代,新闻报道中需要意义与背景,而提供这些内容的工作便获得一个特别的称谓:解释。”一个对社会与民众负责任的新闻媒体,需要对影响着民众利益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新成就、新事物、新问题、新冲突,进行深入浅出、全面深刻的解释,以保证民众真实、全面、及时、深刻地了解其生存环境的变动状态。深度报道的成功取决于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
1.坚持用事实构成报道
坚持用事实构成报道是进行深度报道的基本原则。解释性报道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不是在议论中实现的,而是在对与新闻相关的各种事实的描述中实现的,而在中国新闻媒体上见到的一些解释性报道,往往充满了记者的观点、结论甚至是断言。无论是调查性报道还是解释性报道,它们的任务是要用各种事实要素对主体新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说明,让人们从各种事实和事实间的相互作用中去了解新闻的全貌和意义。然而,由于记者要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一任务的性质往往会导致记者怀有一种将自己对新闻的理解、结论直接表述出来的内心冲动,这之中就蕴藏着一种陈述主观判断而不是叙述事实的危险。记者在写作解释性报道的时候,无疑是有自己的观点和倾向的,但是对于一个职业记者来说,这种观点和倾向的形成要依据于事实,表述这些观点和倾向时也要依据事实,通过对事实的叙述去解释你想说明的事情,这才是深度报道的力量所在。
2.全面掌握相关的事实资料
美国新闻出版自由委员会20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要在环境中赋予每日事件以意义,对其进行真实、全面、睿智的报道。仅仅真实地报道事实是不够的。现在需要报道关于事实的真相!”他们的意图非常明确,不能只报道新闻事件本身,一定要说明新闻事件生成与发展的环境,从而真正揭示出新闻事件的真相。真相与表象之间是有深刻关系的,但是两者是大不相同的。
需要进行深度报道的新闻事件和动态一定有不容易被一般人理解的难点,而要说明这些难点,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掌握相关的事实资料,以此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说明。写作深度报道的关键技术就是用相关事实去说明新闻在特定背景下的过程、状态、原因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背景事实是深度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五类事实要素对于从事深度报道是重要的:历史性事实。反映新闻发展过程的相关事实,这类事实会帮助你解释新闻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新闻的缘由。环境性事实。反映新闻产生和演进环境的相关事实,这类事实会帮助你解释新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新闻的影响。简历性事实。反映新闻中人物生平与机构简历的相关事实,这类事实会帮助你解释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机构的由来及特点,从而帮助你完整描述新闻中的主体人物或机构的形象。数据性事实。与新闻相关的各种统计和分析的数据,这类事实会为你提供解释新闻所需要的定量分析和基于这种定量分析的有说服力的结论。反应性事实。即新闻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媒体所在地区的民众中引起的反响、评价,这类事实会帮助你解释新闻对社会各界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3.深刻理解报道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
记者要想准确清晰地对主体新闻进行解释,就必须对主体新闻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有透彻的了解,要让自己成为杂家。
4.不断追究新闻的深层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由无数的因果链环关系构成的,要想把新闻解释清楚、剖析深刻,就必须注意说明构成新闻的前因后果。无论是调查性报道还是解释性报道,都是要对人们不了解、不理解而又需要清晰了解和透彻理解的事情进行说明、分析和解释,因此,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追寻事件的因果关系,对所要说明和解释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这是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环节。
5.在事实中发现并建造解释新闻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过程中要运用事实建造起解释新闻的逻辑结构。一切复杂的因果关系都应该通过事实的描述进行展现与说明,记者需要判断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新闻的真相和意义,从而进一步决定这些事实在报道中如何排列、展开,以便读者深刻了解新闻。
6.用通俗的语言完成对新闻的解释
需要解释的新闻往往出现在民众不熟悉的领域,甚至很可能是一般人非常陌生的专业领域,这就需要记者能够在深刻理解新闻的全貌与意义之后,用通俗的语言将新闻真实地描述出来。
任何一个国度的文明转型过程都会充满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伴随着痛苦、磨难,同时也伴随着兴奋与希望的进化体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也经历了自己的历史转型期。美国历史学家说,1890年是美国历史上的分水岭,这之前的美国是一个农业的美国,而这之后的美国开始演变成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国家了。([美国]亨利·斯蒂尔·康马杰:《美国精神》,李其荣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中,以权谋私、制假造假、官商勾结、营私舞弊,各种各样的丑恶与弊端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侵害着公众的利益、恶化着社会的环境。处于那一时代的美国新闻界中有良知、有理想、负责任、敢行动的那些锐意改革人士,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发起了那场震撼美国历史的“黑幕揭发运动”,他们对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各种弊端和缺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抨击。这一时期以林肯·斯蒂芬斯、艾达·塔贝尔、雷·斯坦纳德·贝克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记者和撰稿人,通过对当时美国社会种种丑恶、弊端、黑幕的揭发,唤醒了公众的觉悟,激活了社会的良知,形成了正义的舆论。
这场甚至引起当时美国总统高度关注的运动有效地推进了20世纪初美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1908年1月美国《人人》杂志评价这场运动的成就时说:“华尔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欺骗公众了,保险业的运行机制健全了,银行增加了新的防范措施。广告基本真实,药物和食品掺假将冒更大的风险。运输公司开始关注公民的人身安全。各州和城市更加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弱势群体得到了保护。旧时政治老板的风光不再……”一个保证社会良性运转的社会法律体系也在“黑幕揭发运动”的推动下开始在美国形成。美国“各市、州和国家的社会立法汹涌而至,几乎席卷公众所感兴趣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一切活动方式。”([美国]查尔斯·爱德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规律设定的命运不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度的文明进步都将具有自身的演进路径,然而,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间,会感受到太多人类相似经历的启迪。我们看到,中国新闻界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中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着这个东方国度深度报道的技术模式,他们怀抱着真诚的理想和建设的热情,对今天中国社会的运行进行着观察、思考、监督、批判、建设,为推进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释放着他们的专业能量。
(原载《新闻传播》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