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制度壁垒与新型城镇化:基于实地调查的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鉴于河南目前经济增长速率、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的层次结构和20世纪5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相似,且河南的人口总量也与日本人口总量比较接近。所以将河南与日本的城镇化作比较,是有价值的。

日本城镇形态基本是以大城市主导下的城镇带为特色,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名古屋在中间,到西部的大阪约为200公里,到东部的东京大约350公里。三大城市圈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61%。由图11可知,1950年日本的城镇化水平是37%,1960年迅速提升到63%。由图12可知,年平均流向大城市圈的农村人口为80万~90万人,年均增速在5%左右。

河南目前的城镇化率是42.4%,大致相当于日本的1951~1952年的水平,至2020年,也就是未来8年时间,预计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都市圈的市区也将吸纳大约900万人,年均增速也是5%左右。2021年其城镇化率将超过63%,达到63%所用的时间与日本相差不大,都市圈人口规模增速、城镇化率增速都与日本高度吻合。

日本1920~2010年的城市化率和人口迁移情况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1920~201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

图13 1950~2005年日本人口迁移数量变化情况

日本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形态主要以大城市为主导,人口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中小城市严重退化,乡村被边缘化。1962年日本政府出台“全综”,旨在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1971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工业导入计划”,旨在向农村地区输入工业资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这些政策根本阻挡不了人们向城市尤其是向大城市迈进的步伐,尽管到196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3%,但整个60年代,其城镇化率依然以每年高于1个百分点的比例上升,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且从地方圈流向都市圈的人口每年高于100万人,比50年代的数值还要高。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三圈综”政策,通过完善教育、文化等生活环境,实现在地方圈定居的目标,随后的几年是“地方的时代”,大城市的人口呈净流出,但这一过程仅仅持续了几年时间,之后“东京一极高度集中”的现象再次出现,甚至大阪核心城市圈都有没落的痕迹,尤其是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这从侧面印证了“人往高处走”的特点,也说明政府的政策难以阻挡人们前往大城市的步伐。日本旨在平衡城乡发展、平衡大都市和地方圈发展的政策都失败了。日本“就地城市化”彻底失败,其走出的是一条以大城市为绝对主导的模式。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城镇化的模式一定要符合人口流动的趋势,违背人口流动趋势,搞就地城镇化,搞小城镇化,注定是要失败的。

日本的整个城市化说明,要严格控制中小城市的规模,合理规划,做大做好中心城市。“人往高处走”的现象在日本非常明显,当前河南也初显端倪,人口已经呈现往郑州及周边地区聚集的趋势。未来如何做大郑州,与此同时如何合理的规划,解决已有的“城市病”,避免出现新的症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