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荫贵论招商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专家论招商局”系列序言

作为创办于1872年的中国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轮船招商局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它厚重的历史,涉及晚清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已经超越企业历史自身,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和社会史,甚至包括政治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招商局的独特历史,深受历史研究专家、学者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易惠莉在《招商局与近代中国研究论文集编选说明——兼评招商局史的研究》中论及,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圈点评论,对招商局历史的关注与研究从未停止过。他们的研究课题涉及招商局的不同历史阶段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比较集中的研究在招商局创办的社会政治背景、管理体制、社会作用、收购美商旗昌轮船、齐价合同、局外投资、资金外流、历史人物等方面。

早在1935年就有汤象龙的论文《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发表,1936年又有陈隽如的论文《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发表。1948年,北京大学教授陈振汉为纪念北京大学50周年校庆而撰写了《“官督商办”制度与轮船招商局的经营(1872-1903)》一文。1963年,汪熙发表了《从轮船招商局看洋务派经济活动的历史作用》。1964年,邵循正发表了《关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和道路——论官督商办》。在1963年和1965年,汪敬虞先后发表了《从上海机器织布局看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关系问题——与邵循正先生商榷》、《十九世纪外国侵华企业中的华商附股活动》两篇论文。1958年,美国学者费维恺出版了题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的专著,其中对招商局经营活动的探讨占相当大的篇幅。在费维恺之后,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学者在招商局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50年代中后期以编《海防档》、《矿务档》开始晚清自强运动研究,收集了大量与招商局历史有关的文献档案资料。1962年,台北学者吕实强发表了《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1970年美国华人郝延平发表了《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但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美籍华人学者刘广京,他仅在1959~1962年间,就著有《19世纪中国的轮船企业》、《唐廷枢之买办时代》、《中英轮船航运竞争(1873~1885)》、《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1862~1874)》等专著和论文。这些论著充分利用了西方在华企业的资料,深受大陆招商局历史研究者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对招商局史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洋务运动被纳入中国近代史发展进步的进程,招商局成为为“洋务运动”正名提供依据的研究对象。各地学者在深入研究洋务运动中,形成了众多有关招商局历史的研究成果。同时,作为招商局自身,也愈加重视招商局历史的研究。招商局集团先后在1992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了两次招商局史学术研讨会,并在2004年成立了招商局史研究会,为专家学者研究招商局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从1979年起,学术界又出现了众多对招商局历史研究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国内学者如张国辉、聂宝璋、夏东元、朱荫贵、易惠莉、张后铨、虞和平、倪玉平、陈降、陈潮等人,海外华人学者如黎志刚、王尔敏、张灏、陈锦江、徐中约,美国学者庞百腾等,他们的著述直接或间接地对研究招商局的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上述学者当中,朱荫贵、易惠莉、黎志刚和已故刘广京等人对招商局的历史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他们发表了许多深具学术价值的招商局历史研究文章。但这些文章由于发表时间分散、渠道多样,较难集中反映他们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便于更多的研究者利用、参考。为此,我们一直考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向社会和学界介绍。

朱荫贵、易惠莉、黎志刚也是招商局史研究会聘请的首批特邀顾问兼特约研究员。朱荫贵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易惠莉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化研究所暨历史系教授;黎志刚1982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现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广京则在20世纪40年代由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肄业,赴美国哈佛大学继续求学,以后曾长期执教于戴维斯加州大学。

2012年,适逢招商局创立140周年纪念,为支持、鼓励更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工作,也为更好地反映招商局史研究的成果,招商局集团、招商局史研究会正式启动“专家论招商局”系列书籍的出版工作。今年同时出版朱荫贵、易惠莉、黎志刚和刘广京4位专家研究招商局历史的论文集,今后将继续出版此类论著。期待这一书系的陆续出版,在促进招商局史研究的同时,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加入招商局史研究领域,为进一步丰富招商局历史研究的成果,亦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作出更大贡献。

招商局史研究会

2012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