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1.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者们的观点如下:
(1)“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观念形态。尽管其局限性十分明显,然而,作为冲破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禁锢下的一种新兴观念和气息,无疑是反对守旧排外的、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着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洋务派组织机构翻译西方著作和创办报刊,促进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动摇了封建教育制度。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用西方方法训练军队、创办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办好洋务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又需要大批的翻译人才、技术人才和军事指挥人才。为此,他们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模式,兴办了洋务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到英、法、德、美、日等国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培养出了一批新型人才。这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教育观念和所谓的正统私塾教育模式的极大冲击,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挑战,并极大地否定了旧的教育制度的存在价值,影响极其深远。
(3)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带来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对封建经济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其所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也为后来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些企业甚至成为现代企业的雏形。一些在洋务运动中建起的军用工业和开采的矿山业,都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轻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4)洋务派的幕僚设置冲击了封建官吏制度。在洋务运动以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官员都是由皇帝或代理皇帝办事的衙门挑选和委派的,形成了一个官僚等级金字塔。洋务运动兴起后,洋务派官僚贴榜招贤,广延才人奇士,组建幕府,使用幕府的幕僚来辅佐自己的政务。每开展一项新的洋务工作,他们都委派幕府中的幕僚或其他公认的专家来负责主持。幕僚的使用使旧的官吏制度出现了断裂。
从幕僚自身看,他们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一部分人既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对西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一部分人则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对西方文化较有造诣。随着西方文化日益涌入,中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于是他们舍弃中国传统文化,追随西方文化。从幕僚的地位看,他们生活和活动于封建官僚网络的缝隙里,成为封建官僚体系的异己力量。他们成了冲击和瓦解封建官僚体系及封建政治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派不仅冲击了封建的官吏制度,而且造就了封建政治的强悍对手。
2.关于辛亥革命的地位、性质及影响
学者们的观点如下:
(1)辛亥革命的地位。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革命的手段冲击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引进了西方政治文化模式,打破了传统政治文化模式,走上了彻底革命的道路,应该称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根本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就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来说,是一次实践“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共和革命”。把“共和革命”作为辛亥革命的别称,是完全符合历史的本义和革命党人的原意的。
(3)辛亥革命的影响。学者们认为,辛亥革命时机不成熟,是过激主义,其结果是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由此有学者断言革命不如改良,革命破坏性更大;辛亥革命中断了近代中国的改良进程,促发了长达数十年的军阀混乱,民主观念也并未深入民心;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强烈震动,政治上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思想上,也是一次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后颁布的法规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同时,辛亥革命也真正开启了中国社会意识现代化的闸门。
3.关于辛亥革命是否失败的争论
学者们的观点如下:
(1)“既胜利又失败了”: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推翻腐朽专制的满清王朝,为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没有失败。相反,作为运动本身,以其巨大的惯性,以新的形式排除一切阻力,继续慢慢地向前发展。
(2)“革命失败”:其实只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派在推翻清王朝。基于此,在政治上就相应地产生了辛亥革命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新的政治角逐中遭到失败。
(3)“革命失败的理由并不足以表明辛亥革命就已经失败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内涵及其变化过程还属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以革命发动者的政权转移为依据来断定革命全局已失败,其说服力是不够的;封建帝制推翻后,旧的腐败还没有来得及根除,新的腐败却应运而生,人民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4.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学者们的观点如下:
(1)经济方面: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在财政上钳制南京临时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临时政府以铁路、矿山作抵押举借外债,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孙中山与临时政府在人民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同时,巨大的财政困难加剧了政治危机,革命派内部开始分裂。
(2)文化范畴方面: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和对西方的误解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自身方面:会党的许多内在的固有的弱点被带进资产阶级革命队伍里。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这些弱点与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弱点互相渗透。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有效地对其进行改造、团结和利用,最终导致了分裂,成了同盟会最终涣散、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4)“反满”情结的局限与辛亥革命的失败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大多数阶级、阶层的“反满”均带有不同程度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甚至大汉族主义的色彩,但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反满”情结很快就消失了,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5)半殖民地意识在起作用,宰制了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它给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提供了可能,使武昌起义后各独立省份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和退让,导致了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的妥协让步,从而构成了辛亥革命的悲剧结局;孙中山以“五权分立”学说为基础的国家观是不成熟的,具有明显的重大缺陷:对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认识不足,对国家职能认识不清,对国家政体形式认识不清,对军队的作用认识不足。这种不成熟性和缺陷也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1] 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下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4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