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怎样建成的
1962年9月上旬,我突然接到省委宣传部的通知,要我到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去,审查毛主席旧居的陈列,准备国庆节接待外宾参观。奉命前往的除了我这个新来的文化局局长,还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克、部队政治干校党史教研室的马玉卿及历史研究所的同志等。
从长沙到韶山约90公里,坐车要两个小时,临近韶山村,平地变为丘陵,树木逐渐多了起来,道路弯曲也多了。一个急转弯之后,突然进入了一个山口,两旁都是山,与我同来的同志说:“到了。”他还指着北面的山坡说:“1959年毛主席回来时,还问起这边的大树呢?”只可惜,大树早在大跃进的时候大炼钢铁中被砍倒作柴烧了。
车子在山口对面的招待所停下来。在招待所东南靠山的地方有几间小房子,原是韶山文化馆,因时常有外宾、国内的知名人士及附近的群众来参观,文化馆被改为毛主席的旧居陈列室。其间有几件实物,如当年毛主席用过的农具、读过的《孟子》 (上面写着“泽东”的名字)、毛主席当年借阅的《盛世危言》,还有些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图片,稀稀拉拉地陈列着。
毛泽东韶山故居
由此向北,靠山的西面有一条土公路,通到上屋场毛主席旧居。旧居是一幢坐南朝北呈凹字形的房子,有三间东屋,三间南屋,三间西屋。东屋是毛主席的父母、毛泽民、毛泽覃和毛主席住过的房子。据旧居工作人员闻作云介绍,毛主席在这里召开过韶山支部会议;毛主席少年时,常在这里挑灯夜读,当年用的桐油灯还摆在一个小桌子上。东南角上有一间标明是客房,但很小。介绍人私下对我说,其实这是毛主席家请零工或长工住的房子,哪有客房比自己住的房子还差的呢?为了不讲毛主席是富农出身只有这样。东屋背后是仓库,是盛谷和放农具的地方,农具相当齐全。仓库背后是坡地,坡地上有竹有树,环境相当优美,那里还竖着一个木牌,上面标明毛主席在此种过菜。另有一个打谷场,是毛主席劳动过的地方。而南屋门上悬着一块木制匾额“毛泽东同志旧居”,西屋据说是别家的。南岸的北面是一个不小的水塘,据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
浏览一番之后,由方克主持,开了一个座谈会,大家提了些意见。马玉卿说:“这些展出的材料,是不能说明毛主席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的。毛主席并不是生而知之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共产主义者,他原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后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书,加上十月革命的影响才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展出应该说明这个过程。”因为离国庆节只有20来天,众人提出意见也很难做大的改进,方克讲了讲就散会了。
1962年12月底,中南局宣传部召开会议,我与方克参加。会议期间,在看望中南局宣传部部长李尔重时,我对他说:“韶山应该着重建设一下,与毛主席的伟大相比,现在的陈设是很不相称的。我去过中山县翠亨村孙中山先生的故居,那就有气魄了。无论如何,韶山也应该建设成一个游览胜地。”李尔重部长也说:“韶山的建设还没有开始,有些图片不要再送了,实在拿不出手!你文化局要管嘛!去找秦雨屏同志(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他不能解决问题,再找延春同志(湖南省委第二书记),总之,要省委下决心就好办了。”后来,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也对我说过“韶山要加紧建设”的话,使我备受鼓舞。
1963年8月7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启文召集会议,传达了省委关于韶山建设的决定:“成立一个韶山管理局,王忆忱任局长,王亦民任副局长;要拟定一个十年规划,建设一个陈列馆;毛主席旧居要保持原貌。”
为了搞好毛主席旧居陈列馆的规划,我们从广州请来了搞设计的金泽光工程师。金泽光,广东人,50多岁,皮肤有点发黑,身体微微发胖。当时湖南酷热,他乍从海边的广东来到内陆盆地长沙,还真有点受不了,尽管电扇开着,还是汗流不止。
见面寒暄之后,我把省委的决定向金泽光作了介绍,他提出到现场看看之后再考虑,于是我请李洪文同志陪他前往韶山。
8月24日7时,我去韶山,看望金泽光和其他二位工程师。见面之后他们讲,韶山的耕地面积少,不好再占用农民的土地,房子尽量不盖或少盖,要盖的话,就开辟山坡,还要保持树林,如果毁了树,韶山的景致也就减弱了。现在的矛盾是,招待所放在对着进山口的地方不好看,太暴露,一进门就看到“韶山招待所”的大牌子,大煞风景。如果不搬动,就在招待所前面栽上高树或者楠竹,把它隐蔽起来。韶山陈列馆建在毛主席旧居西北方向的平台上气象站处,在那里修建不占耕地,面积也不小。毛主席旧居前面要加以美化,房子不动,但在屋前栽一些观赏植物还是可以的,使参观的内外宾来到以后有一种美的感受。
金泽光在韶山的考察任务已基本结束,加以天大旱,韶山没有水洗澡,他笑着对我说:“已经一个礼拜没有洗澡了,没想到长沙这么热,在广州最高温度才35℃,晚上有海风,可以睡觉的。这里却不行。”所以,他只好回长沙去继续从事设计工作。
9月1日早晨7时,我与方克陪同金泽光回到长沙。下午金泽光向省委汇报了拟定的计划:把现有的招待所改建一下,内宾、外宾、群众分开,前面用大树遮住,并设喷水池;陈列馆建于现在的气象站,把现在的陈列室改为群众招待所;在韶山学校旁边建一个礼堂,学校与韶山管理局共用。各有关厅局也提了方案,一并交韶山管理局去综合。
既然省委定下来而且设立了韶山管理局,该我们做的事情,比如筹备陈列馆的事,我们尽量去做。我们一方面组织力量赴京,通过组织邀一些画家来韶山作画,我个人也给比较熟识的罗工柳写信请他来,因为他是一流画家,完全可以担负这个任务。11月3日,得到省委通知,决定次日在韶山开会,各有关厅局,湘潭县区委书记、韶山的支部书记都参加,座谈陈列馆建设的意见和规划。于是,我又陪徐启文书记一同匆匆赶去韶山。
在会上,王忆忱局长汇报了韶山的全面建设计划,各有关部门也都讲了他们的规划和问题。比如交通局规划把湘潭市至韶山的交通不但改土路为柏油路,而且由于急转弯太多,不太安全,要裁直,但是这样又占一些农田,该怎么办?林业局提出在公路旁植树,植何种树,收益如何与农民分成?农业局计划投资把区委、公社都建设好,倘有外宾来访的同时要求参观人民公社就不必另外安排了,并提出在韶山扩种茶叶;商业局提出扩大百货公司,出售韶山瞻仰纪念品。总之,真是“八仙过海”,竞相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负责建设“毛主席旧居陈列馆”的,也说了说现在准备的情况。会议决定,第二天分头去看现场。
11月5日上午,我跟着徐启文书记先去看毛主席旧居西面叫作南岸的山地。他打算在此建陈列馆,因为这里离旧居很近,看了旧居随时可以到陈列馆来,就如孙中山先生故居后面有陈列馆一样。但顾虑的是,在这里竖起一座建筑物,旧居的原貌怕难保持了。我们去气象站看,那里不但离旧居远,而且要修公路又要占不少农田,地势又是一下一上起伏不平,花费太大;也在入口处山坡上引风亭看过,打算在这里修建一所饭店,接待参观的群众解决他们的食宿。
在下午的会上,徐启文书记向到会的县、区委和公社、大队的负责同志讲了建设韶山的意义。他说:“我们的国际威望很高,毛主席是受到世界人民尊重的领袖,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些友好国家的革命领袖或者国家的领导人对于韶山的建设提出过善意的意见,督促我们把这里建设好,中南局领导也督促过我们。因此,省委决定成立韶山管理局,动员各有关厅局共同来建设,用十年的时间把这里建成一个优美的大花园。要建设好韶山就要发动当地的群众以及沿途的群众,支持这个建设,参加建设,大家共同努力才行。我们一定要把韶山建设得符合毛主席在国际上的地位,符合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地位……”
11月6日上午,我们驱车在西面高山中弯弯曲曲向西南行。在约行4公里的峡谷中有一个叫作“滴水洞”的地方,这里建有一栋很讲究的二层楼房;一进门是一个大厅,可以开一二十人的会议,也可以作舞厅,地板都是打过蜡的。这是给毛主席特意修建的,好让他回家来有个住处。据说1959年6月23日毛主席回韶山是住在松山招待所,当时没电灯,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是在蜡烛光下写的。我随徐启文、蒋贵先、王忆忱来这里,是选择地基,打算在楼房旁边建设一个小厨房。
蒋贵先比较内行,他说:“应该建在大房之后,距离又不远的地方。菜炒好之后,随即端上,不失其热,不影响味道……”并指着大房之后的北面山下,认为那块地方可以。
徐启文书记仔细观察一番,又用脚步量出距离后说:“就在这里吧,要给平化同志(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说一下。”
我与王忆忱跟着看,没提出什么意见。
忽然,王忆忱指着西北方向的一个高山头上,对我说:
“你看哟。那个山头上是主席家的祖坟,埋着他老爷爷或者爷爷……”
“啊!”我惊讶了,“那么高怎么上去的?”
“当地人这么说的,因为风水先生说那个地方风水好,果然,未满三代就出了主席这个伟大的人物,既然风水好,高也要上的,也是有办法上去的。”
我们几个都默默地笑了笑,显出一种不可置信的表示。
韶山真正有成效的建设开始是1964年。1963年以前只能算作酝酿阶段,虽然进行了这样那样的工作,也只能算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在这一年多的过程中,从领导到群众在思想上都认识到韶山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了,事情就好办了。
1964年1月2日,我刚从广州回到长沙即收到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孙策从北京写来的信,说请美术家来湖南为韶山作画恐怕会落空,因为延安、井冈山的同志都到北京请画家到毛主席活动纪念地去作画。北京方面的意见是先支持湖南,但结果如何尚不得而知。这下难办了,但幸好我在广东时,已拜托中南局宣传部代为邀请一些画家来。
1月7日,省委通知我去湖南宾馆看看陶铸同志从广东派来的工程师,他们是为韶山设计而来的。我到宾馆不久,省委第二书记王延春亦赶来看望他们。
这次的设计人员阵容强大,一行七人由广东省基建局局长廖伟带队,内中有大学教授、讲师。金泽光总工程师也来了,他带来了一卷详细的图纸,铺开来供大家研究。我向大家介绍了一年来进行的情况。廖伟传达了陶铸书记的指示:“1.在韶山原有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2.要有文化气氛;3.把韶山建设成一个大花园,参观者来后有看的、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有带的(纪念品); 4.建设要有湖南风格,而且是湖南农村风格,不要搞成小城市,农村的风貌不能变;5.陈列馆外表要朴素,白墙灰瓦,内容可以讲究些、舒适些,陈列馆建设预计在人民币40万元之内,招待所可用人民币70万元……”
1月10日下午,我陪同工程师们到韶山,住在滴水洞,第二天开始察看地势。工程师们先到毛主席旧居,73岁的余总工程师一定要照一张全景式照片,说回去让孙子看看公公去了毛主席的出生地。所到各处,大家都看得极为仔细。
1月14日徐启文书记来到韶山,与我们一起研究陈列馆究竟设在哪里合适。当时大家提出了几个方案,各述其利弊:1.在毛主席旧居后面的山坡上修建,好处在于离旧居近,看过旧居就去看陈列馆方便,但是如果再修建一座即使是农村风格的大房子也会把旧居给衬托下去了;2.在南岸的房后修建,好处在于离旧居近,但是面积不能大,盖成二层楼也太突出,影响参观者的注意力;3.在气象站修建,那里有一个平台,背后树木不少,环境优美,但要修公路,而且要经过农田,不利于当地农民生活;4.在陆家湾南面的松林里修建,那里更优美,可惜毁林太多……经过反复考虑,互相争论,决心仍下不了,但是大家逐渐把在主席旧居附近修建的方案否定了。因为这里的地形与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不同。孙中山先生的故居是两层小楼房,周围也比较空旷,在它的东北面修建陈列室是完全可以的;而韶山毛主席旧居的地形条件完全不同,前面是水池,后面是小山,东面是毛主席劳动过的场所,西面也是人家。选点在气象站、松林的方案,后来也被排除。最后徐启文书记拍板:“就在陈列馆原地改建扩建,把原来的小房子拆掉,按照陶铸同志指示的原则重新设计。这里离旧居虽远一点儿,但是国内外的客人都会有车,群众的交通问题我们也可以逐步解决。大家以为怎样?”这正像一个人想搬家,但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房子,还是回到原地来反而觉得舒服些。于是大家都表示同意,工程师们也认为后面的山是石山,既没有耕地也没有树木,不损害群众的利益,可以放心地去发展。于是一扫犹疑不定的气氛,会场立刻活跃起来了。
地点选定之后,接着就初步提出陈列馆要建1200平方米。工程师向我们要具体内容的详细资料,徐书记和我商量,提些什么?
“我们哪里有呢?现在还未来得及研究,这要请政治干校的马玉卿同志来,他是研究党史的,对主席思想比较熟悉,而我们现在还未来得及组织研究呢!”
“那也不能等啊!”徐书记说,“我们先商量一下,提个大概。我们不提出来,人家就没法进行设计。”
“徐书记,依我看,现有的这个展出轮廓算作基础,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扩展。比如说,可不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陈列室。综合馆,展出时代背景,即毛泽东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毛主席的家族,来韶山参观首先要知道的是这个方面;毛主席在韶山的革命活动;毛主席在湖南的革命活动;毛主席回韶山的情况;其他,为了准备将来的发展可留下一两间房子……”
“就这样吧!”他说。“干这个事可不是容易的,这是个挨骂的事!”
我愕然了(我原以为是受人尊敬至少会说是做了一件好事的),于是说:“不见得吧!怎么会呢?”
“这里是国内外许多人都要来的地方,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七嘴八舌,你能说他们都说一样的?还有,今天说房子盖得好,过几年又说不好,说不好的时候就想起我们来,要骂人的!”
“这也没办法!随他们去说吧!”
事后,我从韶山打电话给省文化局,请他们先把搞韶山陈列内容的同志们组织起来,赶快拟出提纲,以便与工程师具体商谈。回长沙后,我们又组织了一个韶山陈列馆内容设计领导小组,由佟英同志任组长,我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学膺同志参加,陈列馆馆长拟请马玉卿同志担任,另外还组织了一个班子,拟出提纲分头去收集材料,包括到中央档案馆、中央宣传部。
工作是分头进行的,工程师们设计完成之后于1月22日向省委汇报,不仅有平面图,而且有陈列馆的彩绘效果图,着实好看,也符合平化同志要求的“庄严、朴素、美观、大方”。张平化书记征求省委其他负责同志的意见后,说道:“同志们为韶山的建设设计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动量,特别是余老70多岁了,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把韶山建设得更好。为此,我代表省委向大家表示感谢!我同意这个方案,要按照陶铸同志的五条方针进行改建扩建,建设的重点应是陈列馆和招待所。大家到韶山来,看看房子,无非是普通农民的房子,要想看到毛主席的事迹和毛泽东思想,还得靠陈列馆。陈列室可以设七个,留两个室备发展之用。每个陈列室内容都要充实,陈列馆是最重要的地方,是进行系统教育的地方,应有的尽量要有,可以不考虑是否与长沙等地重复不重复的问题。陈列内容要系统全面,多收集些实物,哪怕是复制品也好,再加上照片图表之类就丰富起来了。韶山现在的陈列与毛主席的伟大不相称,也就是说现在的陈列不能介绍出毛主席的伟大。现在的陈列可以介绍到上井冈山,大部分材料应该是在湖南的活动,以后还可以考虑,将来要变成党史展览。具体陈列的主要内容,请方克同志好好地管一下。8月31日举行预展,10月1日开放……”他又说:“请中南工作组的同志回去后详细向陶铸同志汇报,还可以按他的意见再作修改,如果他同意,就定下来了。”
方针任务确定之后,我们即抽调干部成立了韶山陈列馆办公室,由马玉卿、孙策、李洪文共同负责拟订陈列计划并外出收集材料,另外还要组织一批画家包括油画、国画、水粉画以及其他等等,围绕毛主席的革命史作画。关于技术设计,则请省基建局孟局长共同确定。徐启文书记对我说:“10月1日一定要展出。你去北京要人(要画家、雕塑家)、要钱,因为韶山的建设文化部应负责。”但是我把这个意思向局里讲述的时候,计划处副处长黄英华说:“我刚从北京回来,文化部不会给钱的。他们问,韶山建设是谁指示要办的,没有文字的批示是不行的。”
这事说起来也有意思。我们也曾想到过,没有中央的批件,谁敢做主进行这样的建设呢?但是,若写这样一个报告给中央,便不可能不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如果批个“不办”,此事就没有希望了。不仅使我们为难,参观的群众、外宾远道来韶山,所得的印象却是如此之平淡,也不会满意,起不了什么宣传的作用。因此,我们决定不向中央写报告,也是中南局陶铸、省委张平化等主要负责同志定了的,这样当然不会有中央的批件。文化部不会给钱,早在意料之中,但是徐启文书记既然要我去北京,我也只好去,并且有一种力量鼓舞着我去。但是去之前要做好几件准备工作:要有韶山的设计蓝图;要有陈列的详细提纲;要有省委的详细介绍信。
3月26日,我到了北京。3月28日晨,我去文化部徐平羽副部长家,当说明来意后,他立即拒绝说:“不行,韶山不能盖陈列馆,那会破坏纪念地的原貌!”
“不在主席旧居的地方,而是离旧居老远的地方……”
“有中央的批件吗?”
“没有……”
“没有,就不行……”
“你听我说说嘛……”
我把省委和中南局的意见向他陈述了以后,他仍不同意。我又把蓝图铺在他的桌子上,边指给他看边解释,他这才有所松动,但称要和文物局副局长王书庄详细谈谈。
我又约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局长谈,反正是要钱嘛!他说没有钱,并要我们的计划,我给了他一份。大约是他跟徐光霄副部长谈过了,所以徐部长于3月31日上午约我到他办公室去。他首先说明,他弄不清韶山建设是怎么回事?只知国务院外办发过一个通知,说4月至10月不要安排外宾去韶山参观。我便把韶山建设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着重说了一些参观者不满的反映,以及中南局、省委的指示决定,建设的方针任务等等。徐部长听得很仔细,不断提出问题要我答复,听完以后说:“文化部和中宣部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非有中央的批示不好办事,所以请你们以省委的名义向中央写报告。”
中央宣传部的态度也是一样不给解决问题。4月1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处陈道同志与我接谈时说:“没有中央的批件,像韶山这样的地方,没有人敢动的,中宣部担不起这个担子。莫说部长们不在家(谁知道是真是假,我给周扬、林默涵写过信),即使在家也是一样。主席关于自己的事都要自己管。去年,他的诗如何发?何日见报?谁先转载?他都要自己过问,还有主席的文章,各地要学习,打算批准印,但是到中央就不行了,没有批准。所以,没有中央的批件,一件都无从谈起。”
夜晚,我用长途电话向湖南方面汇报。因为徐书记的意见,是请文化部和中宣部向中央请示,怕省委请示中央,毛主席不同意搞,所以要我去说通。虽然他也曾说过“要不来钱,就不要回来”的话,但这只能是说明决心,不能当真。事到如今,他当然还是同意我回去,下一步如何,由他和平化书记商量一下再说。
所幸的是罗工柳答应和我一同去湖南,他还给自己去韶山提出三个任务:一指导建筑;二组织绘画;三自己作画。我当然高兴,到底是在同一根据地待过的老同志肯支持我们。
回到长沙,徐书记告诉我说,他和平化书记已经谈过了,决定自己干。中南局陶铸书记也说:“中南局出50万元,湖南省委出50万元,不正式请示中央,待有机会向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口头请示,在这个问题上犯不了错误。”
罗工柳同志来到长沙后,曾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即建立一个陈列馆筹备办公室,因为任务紧,只有六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抓紧可能完不成任务!这个建议很快得到领导同意,并决定由孙策同志负责。
为抓紧完成任务,以马玉卿为首,很快组织编写出了具体的陈列提纲,然后他们便分成几路去收集材料。马玉卿到北京中宣部和中央档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新华社等有关机关收集历史材料,还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他们认为宣传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所有各纪念地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都不如韶山的条件好,它们只能是部分地展出,而韶山却有条件展出毛主席的全部革命斗争史,全国只有这么一个地方最方便这样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见,以致改变了我们陈列的指导方针。
6月19日上午,徐启文书记找我们谈话。他说:“已看过陈列方案了,如果陈列内容是给毛主席做传记,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等于给他做鉴定,政治性最强了。我考虑,不可过分说他是天才、先知,必须结合当时的环境而又说明他与别人不同,结合条件讲他个人,才容易使人信服。毛主席是平凡又伟大的,是平凡与伟大的统一。还要向平化同志汇报一下,预展后请大家再提意见,最后定下来。陈列室的家具设计要和整个气氛合拍,客厅要富有艺术性。陈列室的讲解员可以给12个编制,但要找些水平高的如中学教员之类的人来担任,而小姑娘肯定是不行的。”这些指示都很重要,第二天我们在开会讨论这个提纲时就传达了,提纲本身也就通过了。第三天徐启文书记来审查。他看得很细致,大部分都通过了。他对于陈子云的油画很称赞,这位年轻的画家画毛主席青年时代作农村调查的形象很生动,有光彩。
6月24日,我们向平化书记汇报,平化书记表示同意陈列提纲。他还说,关于历史文件中有的人后来变坏了(如周佛海)的文章目录,可以存在,这是历史嘛!关于毛主席谈论过的书要摆就摆他亲自读过的书,向中央请示毛主席的早期著作,要有了材料以后再请示。
当时,关于陈列中反面材料的问题,不只是周佛海的问题。首先碰到的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是否把它陈列出来?其次是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是否摆出来,大家看法不一。有的同志认为要相信群众的判断力,摆出来无妨!有的同志认为摆出来就要进行解释,群众并不都是懂得党史的,而要讲清楚很费时间,不摆可能好些,省得犯错误挨批评。的确,经过历次政治运动,谁敢在这个大问题上着边呢!
8月,马玉卿等去广州向陶铸书记汇报陈列内容及其准备工作,请他审查,顺带连陈列馆的名称也请他定一下。他定为“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拟请郭沫若同志题写。
9月初,陶铸、张平化两书记来韶山,审查韶山陈列馆的展览内容。此时离10月1日没有多久了。如果要小修改问题不大,大修就怕来不及了。当时,我因病未能前往,是由胡代炜同志去的。事后听说,他们肯定了这次展出的内容,但张平化书记提出,没有收集刘少奇同志的材料是个原则性的错误,为此大家紧张了一阵,赶快补足。那时的七个陈列室还空着两个,当然不妥。陶铸书记提出,可搞成军事馆和文艺馆,因为毛主席的思想是靠武装斗争和思想斗争取得胜利的。于是马玉卿又准备重新去北京征求意见与材料。不消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不仅内容丰富,一间房子表现不出来,而且有些问题也不大好办,比如作家与作品从何时算起,取舍如何而定呢?以后陶铸书记未坚持,也就没搞。
9月28日晚7时半,我到了韶山,即去“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陈列馆的外观是湖南的农村风格,白墙灰瓦,门高大宽敞,巍然壮观,真正是朴素大方;走进去后无论墙壁地板都是很漂亮的,所有上墙的展品镜框整齐,大小匀称,雕塑也形象生动;陈列室次第上了山坡,又缓缓地下来,形成一个院落,其中有水池可以养鱼,空地可以植树,美化了环境。总之这一切都符合陶铸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终于把韶山陈列馆建设起来了,它可以满足国际友人、兄弟党和国内同志的要求了。
9月29日上午,我再次去陈列馆,这一次看得比较细致,看到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毛主席教育家人于革命——一家六位烈士的事迹生动感人;毛主席青少年时期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和思想也很有教益;毛主席在1925年时填的一张表上写着“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专政”,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湘江评论》、《新民学会通讯集》,八七会议以后拟定的《秋收暴动提纲》等历史文献都是珍贵的……
韶山陈列馆开馆以后,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1963年接待了1万余人,1964年接待了7万余人,1965年接待了21万余人。当看到那么多的国内外的同志和朋友,怀着对毛主席的尊敬心情前来韶山参观,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湖南省政协文史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