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熊家兄弟(三)
自从李延谦认了夏云为干女儿后,夏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长期以来,她是整天地住地铺,钻山沟,生活没有规律,每天生活在枪林弹雨之中,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军事斗争成了夏云生命的全部内容。与子弹,炮弹打交道,死亡之神好多次都是擦身而过,好在一直是在革命队伍里,在亲人、战友身边。而这次被俘,孤身一人,远离部队,马光他们根本不知道她在哪里,不可能来救她,她万念俱灰,她早已抱定必死的信念。可命运就是这样,你想去死,可命运之神就不让你现在去死啊。
在张子明的柴房里,她觉得此次必死无疑,活着有可能遭受凌辱之苦,还不如死了,既保持了革命气节,又能保持一生的清白。听老一点的战友们讲,当年李先念司令员率部在新疆遭到马步芳部队的伏击后,有不少的女红军战士被俘,被迫当了国民党部队军官们的女人,这些女同志的下场是多么悲惨!真是生不如死啊!试想若干年后,全国解放了,组织上对她们还不知如何处置呢,所以女同志有女人的特点,有与男人更不同的境遇,男人干革命难,女人干革命更难呀。
她在张子明处幸运地躲过一劫,是由于张子明负了重伤,还有求于李延谦给他治疗,保他的命,所以他屈从了李延谦的要求,让李延谦把自己带回了家。刚刚出了虎口,却又要陷入另一个尴尬的境地时,幸亏熊清泉几个人从中相助,让她又避免了另一场悲剧的发生。夏云心想,我与他们素昧平生,他们肯下力帮我,真是好心人啊!
这几天,李延谦对夏云也不错,细心为她疗伤,经常安排厨房做些好吃的给她送来,还时来问寒问暖。可以看出,这个老人也是善良之辈,有时能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出几分歉意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有七情六欲,有时候有点歪念,也不为过。况且人家已经纠过,何罪之有!看来,这一家人都真还是好人啊。
对了,还有那个熊清泉,真是一个好青年。那天,他和叶子龙上山去救她,可以看出是个热血男儿,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救一个新四军伤员,真有正义感,真不简单!可惜革命斗争经验少了点,让敌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敌人开枪打他们那会儿,熊清泉还急中生智地喊了声“手榴弹”,吓得敌人赶忙趴在地上。乘这个机会,俩人赶快逃走。可见在紧要关头,这熊清泉还有点大智大勇,机智灵活,临危不乱呢。救人不成,也不能怪他们啊,他们也是好心想救她。来到李延谦的家里,李文桐又及时把她的情况告诉了熊清泉,熊清泉又急忙连夜跑到李家商量相救。那天要不是他舍命把李延谦灌醉,还不知那晚要发生什么事呢。李延谦喝了酒,酒醉乱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晚熊清泉在外面受冻着凉,这几天身体都还末完全恢复过来,都是为了她。这是熊清泉第二次救她了。
经过几天的调养,夏云逐渐恢复了健康,伤口也长好了,她照了照镜子,桌子的小圆镜里,映着她的脸,俏挺的鼻子,小巧的嘴,眉毛很黑,像两片柳叶直通额角,红润的脸庞使她越发显得精神、漂亮了。
这天,她看到外面天气很好,和煦的阳光照在安静的李家大院内。她走出门来帮花工给花园里的花草浇水。正在这时,熊清泉找她来了。
熊清泉给她带来了一本书。夏云接过来一看,高兴极了。啊!这本书是苏联小说《在人间》!原来,熊清泉怕夏云一个人寂寞,寂寞时看看书消遣消遣。但是拿什么书去呢?他真是费了一通脑筋。他知道夏云是知识分子,见过大世面,走过不少地方,也肯定是读过不少书,可在这穷乡僻壤,偏远小镇,能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书呢?他想起了在县中读书时,同学们相互传阅的一个外国人写的书,很受大家欢迎。这就是《在人间》,是一个外国人叫高尔基写的,他通过县城的同学终于借到了这本书。他自己先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它。然后赶快拿来给夏云。夏云拿过书来,认真地翻阅着,夏云看过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既是广大劳苦大众痛苦生活的缩影,又是作者悲惨童年的真实写照。她一边翻书,一边想,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向他宣传一些革命道理呢,提高他的革命觉悟,依他现在的良心良知,说不定今后还能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呢。
她问熊清泉:“你知道高尔基吗?”熊清泉摇摇头。
“这是一个苏联作家的名字,这个名字的俄文意思就是痛苦,当然是个笔名。就像鲁迅先生,他的真实姓名叫周树人。”
熊清泉听说过鲁迅的名字,是浙江绍兴人,也知道他是一个最有中华民族精神,最有骨气的大作家。他十分崇拜鲁迅,“可这个高尔基是谁?”
熊清泉谦恭地请教夏云,夏云的神情挂上了几份敬重,她娓娓地道来:“高尔基出生于尼日尼,诺夫卡罗德一个木匠的家庭,父母早亡。外祖父是个吝啬粗暴的染坊老板。在那里,只有善良的外祖母和她所讲述的民间故事,给高尔基暗淡的童年带来一线阳光。高尔基十一岁时,外祖父破了产。把幼小的高尔基赶了出来,要他自己去混口饭吃。高尔基当过学徒,码头杂工。在轮船上帮人家洗碗时,他遇到了生平第一位老师——厨师斯木拉,从他那里开始接触到进步文学作品。此后又是到处流浪,经过了极端艰难困苦的生活,对于他周围的底层劳苦大众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和了解。再后来,他开始努力探索社会问题,开始写《童年》三部曲。他的代表作除了《在人间》外,还有《我的大学》,《母亲》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海燕之歌》,更是激起人们向万恶的旧世界进行斗争的号角。”
说到这里,夏云情不自禁地大声背诵道:”白蒙蒙的海面的上头,风儿在收集着阴云。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洋洋地掠过了海燕,好像深黑色的闪电。勇猛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的头上,大声叫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夏云激昂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屋檐下筑巢的燕子也停止衔泥,好像也在梁上驻足倾听。熊清泉听得简单入了迷。他真没有想到,夏云有这么多的学问。
夏云拍拍还在沉思着的熊清泉的肩膀,说道:“你知道这是谁翻译到中国来的吗?”
“是谁?”熊清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人。
夏云很神秘地告诉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翻译的,是他第一个介绍给中国人民的。”
“瞿秋白?”这个名字,熊清泉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夏云下意识地问他,“你听说过马克思吗?也是一个外国人。”
熊清泉记起来了,他在中学时听到别的同学讲过。他们叫他马胡子。
“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德国人,”熊清泉小心翼翼地回答,不知是对是错。“对,你知道他写过什么书吗?”
“不知道。”熊清泉如实地答道。
“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写过一部巨著,叫《资本论》。”
“资本论,写得是什么内容?”这次熊清泉极为认真地问道。
“一部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揭示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社会政治变革的书。”夏云耐心地讲着这本书的要点。熊清泉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新鲜的词句,这么多深奥的道理,这么多新颖的思想观念。夏云讲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把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如何治国治本,如何拯救中国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它和国民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这一切都让熊清泉痴迷。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原来迷茫的观念也让夏云分析得非常透彻、明了。熊清泉听得入了神,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夏云耐心地、反复地向他解释。夏云的话使他完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思想天地,不断升华着他的精神境界。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天空中出现了几颗星星。星星不知疲倦地闪烁着,慢慢地布满了天空,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已是深夜了,夏云房间的灯仍然亮着,他们仍然在交流,在探讨,在争论着。
欲知下文如何,请看第六章“初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