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和现状

2.2.1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历程及现状模式

1.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历程

西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遗址城市,历来受到政府、学术界和广大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在文物遗址保护方面曾取得过重要成绩,也做出过重大贡献。在规划方面,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京筹备委员会”在对西安城市规划探讨中所提出的几套方案,都主张城市建设新旧分治,且将西安汉唐主要遗址的保护放在总体规划的首位。但可惜该计划未付诸实施,此后也未引起重视。在西安市自1953年开始实施的共四轮总体规划中,四大遗址(唐大明宫、汉长安城、周丰镐及秦阿房宫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均作为保护对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得这些遗址得以保护至今。在管理和研究方面,西安地区不仅逐步建立、健全文物遗址保护机构和相关法规,而且对重要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些都为文物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科学依据。

在城市建设方面,文物部门面对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和遗址保护的尖锐矛盾,为保护文化遗产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原计划东西横穿汉长安遗址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即310国道过境段)及穿越大明宫遗址的西安北二环路,在文物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争论,终于修改原设计方案,完整地保护了汉长安城和大明宫遗址的核心区。在西安地铁线网的规划与建设中,文物遗址的保护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文物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地铁建设部门的共同努力及科学论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最大程度地保护各类古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址,如为保护西安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古城遗址(含明城墙、唐城墙遗址区),地铁2号线、1号线等均采取避开文化层,在地下17~18 m的位置布线;为保护大雁塔,地铁4号线调整原设计方案,由雁塔路、西影路口向东南方向展线,主动避开大雁塔遗址区;为保护钟楼及南、北城门,不仅强化了轨道减震措施,并在钟楼周围建立了环护桩墙,同时改变线位绕行通过,最大程度地保护城墙及古建基址,等等。另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先进行文物勘探,并对文物遗址制定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开发建设的方针,仅在最近几年就先后发掘保护了曾出土彩陶仪仗的南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墓葬遗址(位于西安东郊洪庆地区)、位于长安凤栖原地区的西汉张安世家族墓遗址,以及位于泾河工业园中的明代院落式家族墓园等重要文物遗址。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地区文物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已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各类文物遗址(尤其是国宝级的大遗址)基本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同时也丰富了保护和利用的方式及内容。

西安依托历史遗迹打造城市绿色空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莲湖公园”。它位于明城墙内,建在唐代长安城的“承天门”遗址上。明代朱元璋次子朱樉依这里低洼地势引水成池,广种莲花,故名“莲花池”。1922年辟为公园,称“莲湖公园”,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公园。1927年3月,为纪念在北伐战争前夕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设了革命公园。当时在革命公园内负土筑冢,建有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凭吊纪念。1957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唐兴庆宫遗址修建兴庆宫公园。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西安在发展中持续探索着结合不同类型遗址及文化资源营建绿地的方式,于近10年间达到了建设的高峰期,至今已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园十余处,规模从数平方千米到数十平方千米。它们可以分为以古建筑遗址为依托、以古城市(城垣)遗址为依托、以宫殿苑囿遗址为依托、以帝王陵寝为依托以及以非物质文化(含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为依托五大类型(图2-1)。尤其是近几年大尺度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西安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国家第一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西安就占有3席,分别是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它们与其他的公园一起构成了大西安地区独具特色的遗址类文化公园体系。这是在文物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催生出来的独特现象,也是城市在绿地系统、旅游空间、城市风貌等方面的鲜明特色。

图2-1 西安主城区重要遗址公园分布(彩图附后)

2.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模式

遗址保护之于城市发展,这是让无数专家学者费尽笔墨却依然棘手的议题。在遗址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存在尖锐矛盾的情况下,为了能在全面保证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城市科学、有序的发展,一直是规划界、文物界共同关注并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目标。西安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成为国内遗址公园实践的重要先行者之一。西安的绿地建设,是在不断面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探索中,让众多淹没在城市中的遗址遗迹重新诉说曾经辉煌的历史,积累了珍贵的经验,并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遗址类文化公园体系,并为此也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模式。为了更好地解决遗址保护与城市和谐发展的问题,有必要对这些模式进行总结:目前的保护与利用模式可被归纳为考古遗址公园(类型A)、遗址性质的城市公园(类型B)、遗址性质的景区(类型C)、遗址博物馆(含周边绿地)(类型D)4种类型(表2-1)。根据2009年国家文物局制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而遗址性质的城市公园包括综合公园、主题公园、带状公园等子类。

表2-1 大西安地区重要遗址公园建设历程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