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研究
对当前国内外各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以及遗产环境方面的理论、方法、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
2. 西安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以及遗址环境的价值与特征
首先分析西安历史文化遗址的资源特征、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回顾西安遗址保护历程,对目前所采用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进行归纳,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探索西安遗址类公共空间的演进特点与发展趋势。其次剖析西安各类大遗址分布与地景空间的关联性,厘清大遗址所处宏观环境的文化价值与独特性,分析目前遗址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
3. 西安“历史遗址区域”体系构建
从遗址群整体价值保护与地景空间整体价值保护的角度出发,将遗址本体及其所依存的大尺度地理环境与文化内涵视为一个整体,构建“历史遗址区域”体系作为城市的限建区,研究它自身保护、发展,以及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阐述该体系各个层次的特点、范围划分的依据;提出将该体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内容纳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议;并对西安的历史遗址区域进行空间划分,以期研究其作为城市的子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寻求大遗址外围空间环境保护与营建的适宜途径。
4. 西安大遗址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功能维度研究大遗址周边城市功能的适宜性:从历史遗址区域外部的规划新区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内部城乡统筹、产业调整等方面探究大遗址周边适宜的用地性质和职能安排,并探讨如何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来保障该体系与外围地区整体发展的协同。其次,从生态维度研究大遗址与城市发展的生态过渡,尺度自上而下逐层剖析大遗址对城市生态网络的影响,提出其外围空间生态保护与安全治理的思路和手段。最后,从空间维度研究大遗址与周边城市建设的空间过渡:分别从“水文化”“陵寝文化”“都城与宫殿文化”等角度探索不同遗址类型对周边人工建设的物质空间要求,并提出相关建设控制原则。
5. 西安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的适宜性格局研究
通过上述多视角探讨对大遗址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影响关系,提出大遗址周边空间环境适宜的格局类型,包括对比包围模式、廊道隔离模式、咬合过渡模式与开敞过渡模式。通过案例研究,分别阐述不同模式的存在条件,以及空间格局规划、生态保护与风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各类模式的应用原则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