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蚱蜢的体色为什么会随季节而改变
春夏季节,绿油油的青草上看见的蚱蜢大都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青草变得枯黄了,蚱蜢的体色也随之变成了黄褐色。难道两者之间有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原来,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有些同一种蝶类的蛹,在绿叶上化的蛹通常是绿色的,而在枯枝上化的蛹则是褐色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昆虫有了保护色,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对自己的生存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些在树上啃食树叶的鳞翅目幼虫常为绿色,这样可以减少被鸟类发现而捕食的概率。又如,生活在水里的蜻蜓稚虫,大多呈灰褐色(与泥土相似),以便隐藏在水底,既能躲避大鱼的捕食,又能捕食路过的小鱼虾。
研究发现,这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的性状不能遗传,它受昆虫食物中的色素,栖息环境的光照、湿度、温度、种群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与昆虫分泌的激素有关。
有的昆虫身体上有另外一类与环境颜色形成鲜明对照的色斑,这类色斑通常为红色、黄色,鲜艳夺目,这类体色叫警戒色。保护色是为了隐蔽自己,而警戒色却是为了暴露自己,让捕食者更容易发现。难道它们不怕被吃掉吗?不用担心,很多具有警戒色的昆虫并不好吃。例如瓢虫,它们的前胸会分泌难闻且苦涩的液体,鸟类如果不小心把它们吃进嘴里,会立即吐出来。它们红色或黄色的斑点就是要警示鸟儿“别来惹我”。再如蜜蜂和胡蜂,腹部末端都有毒针,它们黑黄相间的体色就是对来犯者的一种警示。还有浑身长满毒刺和毒毛的刺蛾幼虫,也常常拥有亮丽而醒目的体色。(胡佳耀 李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