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他曾在中共三大上特别强调了农民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指出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党员更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
之后他还多次作出论述:“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农民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始终装着农民、惦记着农民,他“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中国约有14亿人口,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少了7亿农民的梦想。“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村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家住别墅、出入小轿车,农民的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好。
但是,从总体上看,要想让农村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任务仍然很繁重。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是必须要跨越的一道坎。为此,党和国家领导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脱贫是一项考验当政者执政能力与智慧且难度非常大的工作,被定位为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2012年,我国的贫困人口是9899万,要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平均每年要完成1237万人口的脱贫任务。如果按照平均速度完成这一任务,每天要有近3.4万人口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从2013年起,我国连续6年每年脱贫1300多万人口。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为此,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走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明确目标重点。
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攻坚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把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作为攻坚工作重点。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发展生产,关键是要选好路子。在选择特色产业上,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多村一业、一村一业和一村多业等模式。产得出,还要卖得脱,防止好产品烂在深山里,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于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要加大易地搬迁脱贫力度。易地搬迁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深入调查研究,精准识别对象,政策宣传到位,确保搬得动;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协调推进,就业、就医、就学措施配套跟进,确保住得进、真脱贫。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有的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方式,从生态保护中受益;有的通过充分利用生态保护成果,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产业,使贫困群众充分受益……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实施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实行补助政策等,实现“靠教育脱贫”。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抓牢一把手这个“牛鼻子”,坚持市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把问题找准,把难点找准,真正把脱贫措施落到实处。
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督促扶贫干部既能过得硬、立得住,又能沉下去、干出来,更好地带动贫困群众富起来。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脱贫攻坚中,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名言金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习近平
读党史 长智慧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可以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完全有把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一些短板和弱项,必须打好多个攻坚战。其中,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当代青少年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党和国家正在一步步向着既定的更高目标迈进,从中可以领略到我们党在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战略目标方面所体现出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高山要翻越、更大的困难要克服。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学好本领,迎接挑战,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