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4.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前言

随着2016年全国“两会”的召开,“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让全民对传统观念中的工匠精神重新予以高度关注并引发了热议。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在现阶段要重新培育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呢?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指一种从事机械重复劳动的工作者,工匠精神充其量也就是指精雕细刻、耐得住性子工作的手艺人。然而,这是一种表象,真正出色的工匠是可以名留青史的,比如,中国古代的有巢氏、鲁班、毕昇……都是心灵手巧、手艺卓绝的能工巧匠。他们虽然地位没有同时代那些政客们显赫,权势也不及帝王将相,但他们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他们没有刻意想为自己树碑立传,但他们的工匠精神通过人民的传涌传承直至今天。这些人身上的工匠精神,代表着智慧、创新、认真、有责任感,而他们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对理想信念的孜孜以求、对事业的精益求精等优秀精神,让人们叹服,他们是无数劳动人民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可贵的工匠精神至今仍留存在人们心中,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细细想来,工匠精神代表着敬业、认真、用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人以工匠精神做事,就会坚定、踏实、敬业乐业、尽职尽责,就会注重细节,努力追求卓越的品质,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充电”、学习、研究、创新。在现代社会,“工匠”不一定是指手工业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匠”,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而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迫切需要增强工匠精神。

现今,虽然科技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但各行各业仍然离不开“工匠精神”。这从瑞士依然支持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制表业的例子上就可窥见一斑。瑞士制表行业的工人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打细磨、细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的体现。在现代化企业中工作的这些制表匠们并不追求以量取胜,他们崇尚的是质量第一,他们毕生的追求是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钟表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产品的孜孜以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注的“工匠精神”,瑞士的钟表至今仍然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并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传统的制造业同样一直把“工匠精神”作为理念来坚守,并且至今依然保留和发扬着。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都在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事业做到极致。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是企业管理者与“工匠”之间形成的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在动力。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得到广泛发扬。

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崇尚“工匠精神”的民族,在现代社会依然不乏有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努力地奋斗着。有人说,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产品出口之国,也是一个匠人灿如群星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以前在世界各国的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受到热捧。可是现在,为何今日的“中国制造”有很大一部分给人粗制滥造的印象?显然,是因为工匠精神的缺失。

现今,进一步探讨和大力提倡富含传统优秀精神元素的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主旨目的在于:从业者不仅仅要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和生存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也就是说,“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今天,社会已进入工业40时代,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工匠精神依然不可或缺。而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勤学、上进、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工匠精神”落实到个人层面,就是对待自己的事业,需要花费极大的心思和精力用心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要求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树立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理念,将每一件工作当成艺术一样去对待。“工匠精神”落在国家层面,就是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有益于社会,每一件产品都属精益求精、匠心传承。所以,不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企业、国家而言,“工匠精神”都不容忽视,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