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肾好命更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养肾燃起身体不灭的圣火

PART 1 养肾先要了解肾虚

肾虚现在是越来越多见,男人们肾虚越来越多,我们对不同的肾虚,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必须认清虚实的真假。中医专家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至虚之病,反有盛势”,前一句即指真实假虚,若误用补益药物则实者更实;后者指真虚假实,若误用治疗药物则肾虚的症状会更加虚。

因此,在用补肾药方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肾虚存在而无实证存在。肾脏等病证,以虚证的时候占绝大多数,故有“肾无实证”之说,但并非绝对没有肾实证,也是存在不少表现为肾实无虚的病证,故不能认为一见肾病就是肾虚证。

肾阳虚——总是畏寒怕冷

我们只要抓住几个主要的症状就可以判定肾阳虚了。如果有一些肾虚的典型症状,再加上畏寒怕冷、腹泻这两点症状的话,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有肾阳虚的问题。

从原理上看,肾阳虚是年老体衰、久病伤阳、房劳伤肾、元亏损、肾阳虚损等原因导致的肾的温煦、生殖、气化功能下降的表现。肾阳虚有几个典型的表现,首先是畏寒怕冷。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对身体起着温煦的作用,如果阳气不足,身体的“火力”不够,自然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症状,下肢尤甚。

肾阳虚的第二个典型表现是面色黧黑或者苍白。阳气是运行气血的,肾阳不足,自然无力运行气血,就会出现面色苍白之感。如果肾阳虚衰过甚,人体阴寒内盛,肾脏之色(黑色)就会外现于面部,从而表现为面色黧黑。

肾阳虚还有几个典型表现:由于肾阳不足,不能鼓舞精神,人就会出现神疲乏力、精神委靡之态;肾虚不能上养清窍,脑窍失养,人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的问题,同时还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腹胀腹泻、五更泻、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如果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苔胖、苔白。

治疗肾阳虚宜以温补肾阳为重点,同时根据不同的兼证而采用补脾阳、温补心阳等方法。

肾阳虚的治疗,可以选用肉桂、鹿茸、淫羊藿、仙茅、巴戟天、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核桃仁、益智仁、菟丝子、蛇床子、紫石英、五加皮等中草药,也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济生肾丸、右归丸、青蛾丸等中成药(济)治疗。

肾阴虚——肝火、心火旺盛

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阴液对人体起滋养濡润的作用,肾虚便会水亏,人体得不到阴液的滋润,便会表现出类似上火的症状,诸如口干舌燥、五心(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一个心口)烦热、两颧发红、口唇红赤、盗汗(多发生于午后和晚上)、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肾阴亏虚,男子受相火扰动,便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的问题;女子以血为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便会出现经少、闭经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出现崩漏问题。

由于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阴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滋养,骨髓空虚,脑海便会不足,人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头昏耳鸣的问题。

从体型上看,肾阴虚的人一般形体消瘦。

大家可以把上述症状作为判断肾阴虚问题的依据。

对肾阴虚证的治疗,主要采用滋补肾阴的方法,可以用寒性、咸性药物。可选用生地黄、玄参、女贞子、墨旱莲、桑葚、石斛、龟甲、鳖甲等中药治疗,也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二至丸、虎潜丸等中成药(济)治疗。

肾阴虚,阴一般是物质,阳一般是功能,肾阴虚多数是物质的亏虚,肾阴虚是人身体脏腑功能偏盛或偏衰的反应,可以造成疾病也可以不造成疾病。如果肾阴虚,时间长了,又出现了一些比较重的症状影响了身体的各个方面就作为病来看待,如果说虽然有肾阴虚的倾向,但是没有发病,没有严重的症状,也不作为病来看待,所以我们经常说,十人九虚,但是这些人都可以从事劳动学习,不发病,典型的肾阴虚症状,临床上已经造成疾病,或者是比较典型的一些肾阴虚,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因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肾阴虚,所以反映出的更多的是物质匮乏所引起的,腰酸乏力。有时候四肢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脱发、还有就是五心烦热,五心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还有心口,下午有时感觉到热,还有失眠多梦,男同志有遗精的情况,或者是早泄、性欲减退,女同志有时候月经少,或者是提前,等等。脉象反应出来一种细脉,脉的幅度比较窄,而且比较沉,跳得比较快,这个叫细脉,舌体比较瘦,质是红的、少苔,这是典型的肾阴虚的症状。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晕目眩,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黧黑,舌苔胖、苔白,脉沉弱,或阳痿,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分,对中医来讲,这是一个大法,中医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怎么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不是学中医的话,理解就可以了。本身人体的体内物质,包括精液、唾液、血液、消化液、内分泌液等,当其中的一种物质缺乏或者是下降一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头晕、耳鸣、四肢酸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颊红晕、口干舌燥、包括失眠多梦、头发脱落、牙齿松动等等。

这涉及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涉及临床的症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精亏虚,一个是肾气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当然是肾虚的一种,但并非所有的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年轻人的身上容易会出现早泄、遗精,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的症状,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如果是在老年人身上出现肾阴虚,就容易出现脱发或头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来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也比较多。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为是功能性的。所谓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会出现性欲减退、阳痿,人感觉经常有一种神气疲惫的感觉,因为是功能性的,更多的体现在这方面。我们说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人问“我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我说:“肾阴虚也好、肾阳虚也好,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我们在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补肾阴,而且要阴中求阳,在补肾阴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肾气不固——二便、精液、白带、月经有异常

什么是肾气不固呢?中医认为,肾藏精,具有储存封藏精气的功能;气有固摄作用,所以肾气只宜固藏,不宜泄漏。如果劳倦、淫欲过度、久病失养耗伤精气,肾气的固摄作用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出现肾气不固的症状。

肾气不固的症状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表现为二便(大便、小便)、精液、白带、月经、孕胎异常。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说说原因。

“肾司二便”,肾气不固会使膀胱功能失常,于是小儿出现遗尿问题,成人出现昼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夜尿清长、小便失禁等问题。也可能出现后窍失约,致使大便滑脱、久泻不止、大便失禁等问题。

“肾主藏精”,肾气好比是守护肾精的门卫,如果肾气不固,门卫没有力气关门,身体里的精液、月经、白带等自然就会向外逃逸。所以,男人会出现精液自遗(即使不性交也会有精液流出,性交时又一触即发)、滑精、早泄的问题。女子会出现白带清稀,量多不止,或者经期过长,量少而淋漓不止的问题。孕妇可出现胎元不固、滑胎的问题。

肾气不固,治疗上应补肾固阳。由于气属阳,所以肾气不固属于阳虚的范畴,宜采用以温阳益气为主,佐以固涩的方法。

肾气不固可选用芡实、五味子、山茱萸、金樱子、沙苑子、海螵蛸、莲子、龙骨、牡蛎等中药治疗,也可选用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丸、缩泉丸、茯菟丸、锁阳固精丸、五子衍宗丸等中成药(济)治疗。这些药物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本书后文会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使用。

肾气不固主要分为肾和膀胱的不固摄,主要表现为精液、二便、月经、白带、胎元不能固摄为主。

病证名。又称下元不固。指肾气亏虚,固摄失常所致的病证。症见滑精早泄,遗精,小便失禁,遗尿,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女子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等。

肾气不固是肾气虚损,固摄作用减弱所致的病证。凡先天不足、年幼肾气未充、或房事过度、久病伤肾、年老肾气亏虚等均可引起本证。

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清长而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或遗溺、或夜尿增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

中成药治疗:

1.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淡盐开水送服。

2.五子衍宗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金锁固精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脏器。古代医家认为:父母两精交媾,先成胚芽,然后便发育为“肾”,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可近似地理解为今人所说的“遗传基因”)即藏之于肾,故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也可从五行学说中推导出(肾属水、主冬、水下行而静;冬则蛰藏),或受启于他因,古医家认为肾有司封藏的功能特点。这具体表现在将“精”(包括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之精)密固于肾中而为肾精,使这类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不致于无谓地耗损或流失,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功能,故有“肾主藏精,所藏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之说。封藏也表现在肾能协助肺的呼吸,使之不过于浅表,吸入之气可纳入肾中,这称作“肾主纳气”。此外,与现代认识相一致,中医理论强调“肾主小便”,小便是由肾中阳气蒸腾体内津液,留下清的,滤出浊的,并将其暂贮于膀胱,阶段性地排出体外来完成的。再加上脾肺等脏也参与了体内津液的输布,但肺脾等脏的这一功能有赖于肾中阳气的推动,故中医理论中,肾调节并决定着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而有“肾主水”之说。

除上述功能外,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的位置在于腰部,腰部的慢性伤损、疼痛常与肾有关。肾位于五脏最低位置,生殖器和肛门的病变常也与肾有关,踝膝关节等的某些症状也反映了肾脏的状态。此外,全身的骨、髓、发、齿等都与肾所藏之精密切相关,因为是肾中所藏之精化生成“髓”,髓灌注在骨腔中以充养骨;充养和滋润脊髓;并上注于脑而为脑髓;充养头发;齿为骨之余;齿亦与肾精息息相关。再者,耳朵也与肾有着众多特别紧密的联系,遂有“肾开窍于耳”之说。

为了细化对肾的功能的认识,中医理论又进一步区分出了肾中精气(含肾精、肾气)和肾阴、肾阳等具体概念。肾中所藏精气可具体分作“肾精”“肾气”两方面,两者虽名称上可清晰地区分,但功能上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是为了论述和临床诊治的方便,才把它们的生理效用有意识地划分开来。其中,肾精也可称作“元阴”“真阴”“真水”,意指生命物质中最本质、最精微的部分,它维系着生长、发育与生殖,控制着生命的关键过程。肾精亏虚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与生殖的障碍或早衰等症。具体而言,在婴幼儿,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骨痿弱或软骨病、站立行走皆迟、牙迟。在少年中,表现为发育迟缓、障碍或出现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等,诸如动作迟钝、语言謇迟、身材矮小、智力偏低下等症。青壮年中,除上述情况,还可见性能力低下、生殖无能或早显老态等,症可见性器发育不良、隐睾、死精、无精证、小子宫、先天性闭经、无排卵等及未老发鬓先白、牙齿脱落等。中老年人中则主要表现为较同龄人早老或患有严重的体虚衰羸等,症见齿摇松动、发鬓尽白、耳鸣耳聋、健忘痴呆、骨质疏松、一派龙钟老态。总之,肾精亏虚关涉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及生长发育与生殖障碍和早衰等。

肾气理论上讲,是人体根本之气,类同于“元气”,也称作“元阳”“真阳”“真气”。但习惯运用上,肾气不足主要指肾气的摄纳作用减退,而非其广泛的推动、激发和温煦作用衰弱,后者通常归在“肾阳虚”之列。

肾的功能首先是封藏,有固摄纳藏各种生命物质的作用。这一功能低下,即称肾气虚,表现出摄纳无力的特点。具体而言,又细分肾气不固、肾不纳气两种情形。两者皆以肾气摄纳作用减退为主要机理,但起因、累及脏器和症状表现不一。肾气不固主要指对下部的固摄作用减退,从而表现出二便、精液、白带、月经及孕胎的异常。如肾气不固,使膀胱失于约束,可见少儿遗尿,成人中的昼尿频多(如部分尿崩症),尿后余沥不净(如前列腺肥大所致)、夜尿清长(现代所说的肾功能不全)、小便失禁等;也可使后窍失约,症见大便滑脱,或久泄不止,或大便失禁。对男性而言,还可使精室关阑无力,表现为遗精频作、早泄滑精等。对女性来说,或表现为白带清稀,状如水样,量多不止,表现为月经淋漏、经行期长,量少却淋漓不净;或表现为孕妇的胎元不固,习惯性流产等。还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上述症状起因复杂,只有那些持续较久,并伴有腰膝酸软、舌淡脉弱、面色不华等其他肾虚见症者,才可明确判定为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主要见于久喘久咳,以致肺气肿、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中,症见呼吸浅表,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辄气喘气急,声音低怯等。中医认为肾的封藏作用可协助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甚至可使吸入之气直达脐下,纳入肾中。肺病日久,气乏其来源,久可及肾,而表现出上述见症。此时,光治肺补肺已无济于事,必须肺肾同治,且以治肾,固肾纳气为主,才可收到一定的疗效。肾阴理论上说是肾中精气中偏于滋润、濡养的功能表现,但实际上主要指相对于“肾阳”的一个特殊概念,往往需从病理方面来反推它的功能特点。肾阴虚就是阴虚的集中和典型体现(阴虚详见下文)。中医理论认为:肾阴是人体阴液、阴精之本,五脏之阴皆以肾阴为根基。故五脏阴伤(阴虚)皆可及肾,肾阴虚也常兼见其他诸脏阴虚之症。在后文所述的阴虚内热见症(如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手足心烫、心烦、口干、咽燥、形体消瘦、颧红、盗汗等)的基础上,有腰膝酸软,腰部不适、耳鸣耳聋、头晕、或遗精梦交等,即属肾阴虚。这其实是机体失于滋养(多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慢性感染或自然虚损等)又见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肾阳理论上说也类似于肾阴,指肾中精气偏于推动、激发、温煦的功能。它同样也是诸脏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因此有时又称作“命门火衰”(命门指性命之门户,此语是强调肾阳在激发、推动全身诸脏功能中的“原动力”意义)。肾阳的功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性与生殖机能;②肾阳的蒸腾气化决定了水液代谢;③推动心脾等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供热量温煦全身。故肾阳虚主要症状是男子阳痿、精冷、性冷,女子阴寒(下部生殖器有寒冷感)、性冷淡、宫寒不孕;此外尚有水肿,尿少;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入冬膝以下更冷;以及脾阳虚极的久泄不止,五更晨泄等。

很明显,肾亏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多种不尽相同的病理情况。其中,肾精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虚、肾阳虚等各自都包含着较为错综的病症特点。综合而言,凡言肾亏,又都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这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多属于比较严重的病理情况,且多为虚证,或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表现。

2.各脏腑疾病发展到后期,均可出现肾虚见症,故有“久病及肾”之说;几乎所有的人,到了中老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肾虚情况。因为任何顺利走完生命历程的人都会经历生、长、壮、老、亡这一过程,而后面的阶段便会出现生理性肾虚的情况(衰老)。这大概是人们都听说过,并特别关注肾亏(肾虚)的原因所在。

3.肾虚的症状表现虽十分错综,但仍可归纳出一些共性症状来。其中,最主要的大概莫过于腰膝不适(酸软)、耳鸣耳聋及性和生殖功能异常了。特别是腰膝症状,因“腰为肾之府”。故慢性的腰部不适常是提示肾虚的很强重要指征。

近来,人们对肾虚,主要是肾阳虚做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发现肾阳虚时,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紊乱或处于低水平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红细胞糖酵解作用减慢,能量获得减少……总之,肾阳虚时机体处于功能低下状态。这其实是所有阳虚的共有特点,仅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进一步研究促使人们认定肾阳虚的病理发源地在下丘脑以上的中枢,是下丘脑——垂体——及其某些靶腺上的一定程度的未老先衰。至于肾阴虚的研究,人们尚未获得较一致的看法。关于肾中精气,肾精亏虚的研究,人们又比较多地集中在锌、镁、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上,倾向于认为肾精亏虚有着锌、镁等含量低下的病理特点,这些,只能部分说明了肾亏的机理。

中医学对肾亏的治疗,有较多办法,并常能获得颇为满意的疗效。所用之药根据前述症型特点,大致可分成四大类:①补益肾中精气之品,如冬虫夏草、黄精、山萸肉、何首乌、女贞子、人参、黄芪、紫河车(人胞)、山药等,其中人参以后诸药,偏于补肾气;②温助肾阳之品,如鹿茸、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蚕蛾、附子、仙茅、杜仲、川断、桑寄生等;其中,杜仲、川断、桑寄生等还有较好的强筋骨,去腰疼等功效;③滋阴补肾清解虚热之品,如熟地、阿胶、桑葚子、枸杞子、龟板、鳖甲、知母、黄柏等,后几味药滋阴坚肾清热的功效较佳;④摄纳收敛之品,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肉豆蔻、桑螵蛸、白果、蛤蚧等,这些药主要用于肾气不固之证;其中,后三味药对肾不纳气更属其所专长。

补肾不仅可改善肾亏的病理状态,而且可以缓解衰老的某些症状并延缓衰老过程,故其意义是较普遍的。然而,要获得满意疗效,必须辨别清楚是何种肾虚,从而选用适宜之药,不可盲目服用。

肾精不足——生长发育不好、抵抗能力下降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人一生的生长发育直至衰老都与肾密切相关。因此,善养生者,无不从补肾入手。

中医讲的肾,指的是一个系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上位于人体背部两侧的“蚕豆”状脏器。

中医的肾包括:①和生长有关的所有系统;②髓的系统,包括脊髓,脑髓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 ③生殖系统;④主管大小便,“肾司二便”; ⑤人体水的系统;⑥造血系统;⑦力量的系统;⑧“志”的系统,“肾藏志”; ⑨骨的系统;⑩部分代谢的系统,等等。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所藏的精包括两大部分,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也是产生新生命的物质基础。

后天之精来源于人出生后摄入的饮食营养,经过脾胃消化吸收,转化为能够被人利用的精微物质。水谷精微物质经过脾胃吸收,进入脏腑,被各脏腑利用、代谢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化为代谢物被代谢到体外,一部分转化成更加精微的物质(后天之精)藏于肾中,对先天之精进行补充,以维持肾中精气的充盛。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促进、相互滋生的。先天之精旺盛,可以使人的生命活动旺盛,摄取水谷精微的能力强大,后天之精的来源才有保证;后天之精的来源充足,可以不断地补充先天之精,使先天之精更加充盛。我们日常养生,只有让身体走向这种良性循环,身体的健康才有坚实的保障。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养肾对养生的重要作用。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的就是肾精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小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缓、骨骼痿软,多与肾精不足有关。

肾是藏精的主要脏器,肾精可以生髓,髓充养骨骼,使骨骼健壮,牙齿坚固;髓充养于脑,则脑的生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如若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则骨骼失养,牙齿松动脱落;髓海不足,则头昏神疲,智力减退。

肾精不足的人还容易患上多种疾病。这是因为肾精可以化气,而气相当于我们身体里面的卫士,对疾病有防御的功能。先天、后天之精充盛,则化气充足,防御能力也就比较强;若是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身体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人就会更容易患病。

治疗肾精不足宜采用补肾填精之法。同时,由于肾精不足的患者,有的偏阳虚,有的偏阴虚,治疗的时候还应该根据阳虚和阴虚的轻重对症治疗,建议先请专业人士诊治。

肾精不足可选用熟地黄、紫河车、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治疗,也可选用河车补丸、七宝美髯丸、参茸丸等中成药(济)治疗。

肾功能失常——影响生殖功能

肾主藏精,纳气,主骨生筋。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这样看来,中医所说的肾,既包括泌尿系统,又概括了生殖系统和部分内分泌系统。

1.肾藏精:肾藏精包括两个方面。一指生殖之桶,它是繁衍生殖的基本物质,二指水谷之柄,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备物质。

生殖之精,是构成形体的原始物质,当男女之精结合之后,就在母体中孕育成形,初生儿得到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而发育成长,达到一定年龄,脏腑之精逐步充盈,乃下归于肾而为生殖之精。前人把与生俱来的精称为“先天之精”,把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

精不但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成长发育繁殖的基本物质,它的储藏和输泻,都是由肾主宰。如果肾脏有病就可能出现遗精、精少、不孕等症。

肾的另一种功能是肾气,肾气与生俱来,是先天之精的转化。肾气的盛衰,关系到人生长、发育、衰老的整个过程。例如女子七岁左右,男子八岁左右,肾气渐充,就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女子十四岁左右,男子十六岁左右,肾气逐渐旺盛,生殖机能开始成熟,女子就有月经来潮,男子就有精气溢泻的变化,这是生长发育阶段;女子五十岁左右,男子六七十岁左右,由于肾气日衰,女子月经停止,男子精少,一般便失去生殖能力,这是生长发育机能逐步衰退的阶段。

2.肾主纳气:体内气息能正常运化,依赖于肺的呼吸和肾的收纳。从二者的关系上看,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指元气)为气之根。只有肾的精气充足,元气才能固守。若肾虚根本不固,纳气失常,则要影响肺气宣扬,就会出现短气喘逆、呼多吸少、上下气不相续接等症状。

3.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髓是肾精所生,藏于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脑与脊髓相通,故称“脑为髓海”,说明肾与骨、髓、脑有密切关系。若肾精充足,骨髓充盈,骨得髓养,则骨骼坚强有力。脑髓盈满,则耳目聪明,精力充沛,故祖国医学有“头为精明之府”的说法。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失所养,则骨骼轻软,行动无力。脑髓空虚,可出现眩晕、耳鸣、全身疲乏、记忆减退等。肾是人体中最大的排泄器官,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绝大部分是通过它排出体外的。肾藏精,髓是精的转化,所以说肾能生髓,以充养骨骼,骨得髓的滋养才能健壮。因此,在临床上由于肾精亏虚而导致骨瘦的患者的治疗应从肾脏着手。

4.肾主水,开窍于二阴:主水是说肾有管理水液的作用,水液在体内代谢,使水液进入胃肠,通过脾转输给肺,再由肺气的肃降将其中清中之清的(精微部分)敷布于全身,清中之浊的,下输于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把其中清的部分,经过经脉再上输于肺,剩余的水分(浊的)则由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肾气虚弱,功能失常,气不化水,则水液内停,下水不利,水液泛滥溢于肌肤,则形成水肿,水气上凌心肺,又可出现心悸,喘不得卧等症。

肾与二阴(指前后二阴)有一定关系。肾脏的阳气,既有调节水液的作用,又有温煦脾脏的功能。如果肾阳不足,在临床上往往出现小便不禁、遗尿或五更泻等症状。

5.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与耳和发有着一定关系。如肾虚的病人往往表现有耳鸣、耳聋等症状。发虽为血之余,但其根源却在于肾气。如青壮年发黑而光泽,这是肾气充盈的表现。反之,老年人发白而易脱落,这是肾气虚衰的征兆。

肾不纳气——影响人体正常呼吸

“肾主纳气”,是医学的专业术语,是说肾与人的吸气功能有关,肺虽是主呼吸的,但肾有摄纳肺气(“纳气”)的作用。在临床上一般的久病咳喘,特别是年老肾虚患者,多有纳气困难等症。

“肾主纳气”,是说肾与人的吸气功能有关。

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说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管,但中医认为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还与肾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由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到肾,由肾来摄纳之,这样才能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

呼吸出入的气,虽主在肺,但根在肾。肾气足所以肺气充,反过来讲,肾气亏损就不能助肺吸气,患者就会产生呼多吸少,并且有吸气不能到达丹田的感觉。无论是肾气虚衰,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还是肺气久虚,久病及肾,都会导致肾气的纳气功能失常,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

“肾主纳气”,说明肾与吸气功能有关。所以然者,由于肾合命门,命门为“呼吸之门”“元气之所系”。从经络来讲,“肾上连肺,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再则,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因此,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肾气足则肺气充,反之,肾气亏损则不能助肺吸气,患者即可产生呼多吸少,并有吸气不能至丹田的感觉。临床上,肾虚不能摄纳肺气之病证,并不鲜见。肺虽是主呼吸的,但肾有摄纳肺气的(“纳气”)作用。在临床上一般的久病咳喘,特别是年老肾虚患者,多有纳气困难。气喘的特点是呼多吸少。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表现是吸气困难,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需要用补肾纳气的方法来治疗。

“肾主纳气”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为生理学名词,指肾的生理功能,肾有摄纳肺所吸入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肾脉上贯膈,入肺中,呼吸出入之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景岳全书·传忠录》:“肺出气也,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