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传奇·双月号(2017年12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一流军队彰显大国担当

我们的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五年前,我军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朝着实现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前行。五年来,我军大力推进科技兴军,无数科研人员前赴后继,一件件大国重器诞生:“天眼”启动,“墨子”升空,歼—20划破天际,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军事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大力培养人才,官兵们不断探求前沿新知,基层也要“玩前卫”,培养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彰显大国担当。

五年后,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支脱胎换骨的军队,重塑的是革命性整体性,不变的是精神和初心。他们始终冲在前面。2017年7月,朱日和练兵场,黄沙漫卷,铁流滚滚,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责任编辑/袁栋梁

赫赫而无名的黄总设计师

34岁,他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46岁,他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64岁,他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如今93岁的他,仍坚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爸爸这辈子,就是一条道,走到‘亮’”。黄旭华的小女儿黄峻一语中的。

出身于医生世家的黄旭华,原本立志从医。可是在日机的轰炸声中,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少年黄旭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造船,将来我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1958年,面对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调往北京参加研究。“我这时就知道了,研制核潜艇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从而立之年,到古稀之年,黄旭华只做了一件事: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潜艇!

对任何国家而言,核潜艇技术都是核心机密。想造核潜艇,只能靠自己!一天,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儿童模型玩具。他们如获至宝,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我的总结是,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有那么神秘”。黄旭华进一步坚定了自信。

从图纸、模型,到造出真正的核潜艇,其中要突破多少技术难关,我们难以想象。那时的科学家们,竟是用算盘算出核潜艇的大量核心数据。核潜艇上设备、管线数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几年来天天如此!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黄旭华激动得泪水长流。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黄旭华自豪地说,“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原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他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去北京,黄旭华6年没有回家;家里地震,他没有回家;女儿重病,他没有回家;扛煤渣、扛煤气罐……一般男人做的事情,妻子李世英通通一人扛下。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的时间里,黄旭华的父母、兄弟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唯一的联系方式是一个信箱号码。父亲去世,他没有回家;二哥去世,他没有回家,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见到自己的“三儿”。

因为从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工作,30年来,老家人都怨他、气他,直到1987年,上海一家杂志发表了关于“黄总设计师”的报道《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给母亲寄了一本。母亲把报道看了一遍又一遍,流着泪对全家人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将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悔!”黄旭华说。

2017年10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退役,在进行去核化等安全、彻底、稳妥的处理后,进驻博物馆。这标志着中国核潜艇技术具备了从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的全寿命保障能力,也意味着我国核潜艇进入了新老交替的新阶段。

习近平曾感慨,当年如果没有这一批科学家,这些是搞不出来的。现在,我军人才队伍规模有了很大改善,但战略科学家、科技帅才十分匮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十分匮乏,“我是很着急的”!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我们要赢得军事竞争主动,必须下更大气力推进科技兴军”。习近平曾对全军要求。2016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同月,习近平视察国防大学时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

2017年6月,调整改革后的军队院校名称公布,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由77所调整为43所。1个月后,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军事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诞生。这一中国军队中崭新的机构,连同此前成立的军委科技委,让中国国防和军队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顶层架构。中国军事科研力量的“航母编队”正式启航。

“我跳伞容易,但跳了伞一个型号可能就没了,上万人的努力也都泡汤了”

2017年3月,中国官方媒体首次证实歼—20加入空军服役,这一话题成为海内外媒体的关注热点。法国法新社称,歼—20正式服役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最新里程碑”。歼—20速度快能隐身,还可携带远程导弹,是中国在亚洲投射军力以及与美国进行潜在竞争的大跨越。

歼—20从设计再到加入空军服役,离不开无数科学家们的努力,其背后另一群人同样让人瞩目。

“战机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战机更是飞出来的”!试飞员就是让这些战机“飞出来”的人。试飞员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为了让中国歼—10、歼—20飞上天,他们离死神只差一步。

中国试飞员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外国专家评价中国试飞员爱拼命,非到万不得已不肯放弃战机跳伞,甚至有些试飞员为此牺牲。中国试飞员为何爱拼命呢?有一位试飞员给出了答案:我跳伞容易,但跳了伞一个型号可能就没了,上万人的努力也都泡汤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试飞前,试飞员雷强跟总工保证,就是缺胳膊少腿,也要把飞机给整回来,一定让你们采集到试飞数据!

李中华是空军英雄、试飞专家,是中国目前大气层内飞得最快的飞行员,拥有让死神望而却步的速度——2.35马赫,即800米每秒的速度。

2003年12月1日,李中华向歼—10飞机的极限速度发起挑战,这是一项隐藏着许多“一旦”的试飞挑战。一旦飞机强度不够,飞机的前起落架护板可能会严重地撕裂变形,机翼油箱甚至有渗油的可能;一旦发生险情,飞机很可能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解体,而且试飞员没有办法逃生;一旦试飞失败,试飞员摔的将不仅仅是一架战机,很可能导致一代新型战机研制终止……

每往前飞一步,死神就离他近一步。就是在这样一次最惊险的飞行中,李中华创下了目前我国歼-10飞机的飞行最快纪录——每小时1453公里,不仅保住了国家财产,更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那么多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李中华没有胆怯过。作为一名试飞员,能够亲身参与到中国的飞行进步的过程中,能够做一些事情,是一件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事。当一个战友转业到民航,问李中华什么时候撤的时候,他说:我喜欢试飞,我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中国空军只要还剩下一名试飞员,那一定是我!

李中华常年坚持锻炼、科学饮食,三十年来体重变化不超过一斤,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自律规范自己,“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影响过一次飞行”。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3150个小时的飞行、5次特大险情、15次重大险情、20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从来没有报废过一个科研架次。

2017年7月28日,李中华获得了军人至高的荣誉——首批“八一勋章”,习近平亲自为他佩挂勋章、颁发证书。获得“八一勋章”,对李中华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枚沉甸甸的勋章,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挑战极限、勇争第一的试飞员群体,属于逐梦空天、矢志打赢的飞行员群体,更属于我永远挚爱的英雄的人民空军”!李中华的回答真诚而坦率。从空军成立到现在,有2000多位飞行员献出了生命,就试飞部队而言,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29位试飞员献出了生命。

正是有这样一群人始终为中国军事科研力量献身,“科技兴军”的梦想才能不断实现,一件件大国重器才能跃然而出——

2015年,9·3胜利日大阅兵,多型号东风导弹、空警500预警机等亮相,媒体评价此次阅兵是“中国展示最先进国防科技的一次盛会”。仅仅两年之后,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受阅部队又有近一半装备是首次亮相。

2016年7月,绰号“胖妞”的运—20授装接装仪式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这款国产大型战略运输机满载时能飞4500多公里,可以从大陆直飞至中国周边海域任何一个岛屿机场,快速投递和部署陆军增援部队、场站设施、后勤保障部队、装甲车、坦克甚至武装直升机等重型装备,中国空军的远程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天眼”落成启动,悟空号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一件件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力量。

养猪种菜的炊事兵如何成为导弹“把脉人”

王司恒,火箭军某旅平台测试技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王司恒入伍时怀揣着一个导弹发射梦,却因为读书少,新兵下连被分到了炊事班,专司养猪种菜。他种菜最肥、喂猪最壮,当兵第二年就立功入党,但王司恒不满足。一天,他敲开连长的房门:我要当导弹操作号手!

看他那股认真劲儿,连长拿出几本初中课本:“你先把它们学会。”从那以后,王司恒一头扎进书本里,顺利考取士官学校,学到了心仪已久的导弹专业。

那年该旅执行实弹发射任务,王司恒因上学没能参加,回来听着老班长讲发射场上的故事,他如痴如醉。“只有专业过硬,才能为导弹‘把脉’。”这话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当最棒的“把脉人”。

学原理、背参数、画“三路”,他一年学通本专业,两年学完导弹测试全专业,成为全旅比武竞赛的冠军霸主,当上了测试专业组组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司恒将这把火“烧”到了优化测试流程上。“时间就是战斗力”。王司恒通过对测试原理和流程反复推敲,使测试时间缩短了数小时。

官兵们评价他,他就是导弹测试的“活平台”,无需上手就能精准测试,犹如“隔空把脉”。那年,上级机关立项研究某型导弹“在最短时间完成多套平台测试”课题,王司恒成为课题组唯一一名士兵。

闲不住的王司恒“越战越勇”。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战斗力?他又把目光瞄向了操作号手。在一次次测试中,他逐分逐秒比对操作动作和所需时间,探索出“减员操作法”,将测试所需号位缩减了一半。如今,在该旅,王司恒成了大家公认的最牛导弹“把脉人”。

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将一面鲜艳的军旗授予我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员魏凤和、政治委员王家胜,标志着我军诞生了一个新的军种——火箭军。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海、空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二炮名号,始终如雷贯耳。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的第二炮兵,由毛泽东批准,周恩来亲自命名,始终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握,是我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从1966年到2015年,半个世纪的征程中,二炮圆满完成了保家卫国威慑对手的神圣使命,在辞旧迎新之时,二炮功成身退,将更大的重任交付给新成立的火箭军。

为什么成立火箭军?与之前的二炮有何不同?习近平指出,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他强调,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从兵种到军种,火箭军改变的是名称、阵形,不变的是战略导弹部队的能力和气质。

近年来,火箭军大力实施“神剑人才工程”,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和导弹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数千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居国内和军队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火箭军还与地方科研单位共建11个军地协作人才培养站,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培养出1000多名专家型导弹技术骨干、80多名导弹旅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进一步夯实了大国长剑的人才基座。

宁做十万的准备,也不出万一的失误

周德强,火箭军某旅发射车驾驶员,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荣立三等功2次。

密林深处,火箭军某导弹旅受领机动转进发射任务。山路狭窄湿滑、弯多坡陡难行,“巨无霸”般的导弹战车如何顺利抵达指定地域?

“我来开路!”发射二营一级军士长周德强振臂一挥,率先登上头车。前后左右几个凝视,机器轰鸣声响起,他快速切换离合,脚踩油门刹车,驾驶“巨无霸”在山谷中穿梭。一道道沟壑、一个个急弯,都被他甩在身后,提前到达发射地域。

其实,险中取胜并不是周德强的绝活。导弹发射车“一停准”,才是他千锤百炼的成果。2013年,该旅首次千人百车跨区执行红蓝对抗任务。一次铁路机动中,上级导调组出了一个课目,周德强所驾驶的发射车须在短时间内完成2次上下平板车。

铁路机动装卸载中,发射车属于超宽超长超限装备。火车平板比发射车宽不到15厘米,发射车车头与车尾两侧车轮只有同时与平板边缘保持7厘米的均衡距离,8桥的轴心与平板末端保持1.2米的距离,才能确保重达百吨的发射车在运输途中不偏不倚、绝对安全。

别说保持如此精确的框定距离,就算让驾驶了十几年的老司机,稳稳地把偌大的导弹车开上平板就非常不易。然而,周德强做到了误差不过3厘米。从起步与平板对齐,从上平板到车停准,周德强用极为精准的力道,让发射车保持不到3公里的时速,方向盘的打转范围以毫米级进行。最终,平板转换快速完成,列车编组按点准时发车。

周德强常说:“开的是导弹发射车,运的却是战斗力。”从当发射车司机第一天起,周德强这样告诫自己,宁做十万的准备,也不出万一的失误。

周德强有着解放翻斗、东风半挂等十几种车的驾驶经验。但他深知,要想灵活掌控这个庞然大物,必须对油门、制动和方向盘的运用灵活自如。为此,他从发射车的原理开始研究,将影响车姿态变动的每一“桥”、每一个部件都摸清吃透。为了精准掌握油门与车速,他着力练习百米测速,力道多大、车速多快、百米用时多少都要心知肚明。

为了练转弯,他在驾驶室放上水平仪,规定自己百次转弯不能超过1次偏移。最小转弯半径是多少,他在地上划上基准线,一练就是两个月,直到车辆在不同速度下过最小弯道不轧线。

如何才能让发射车准确停车?周德强在车辆的前中后3部分分别吊上3个拳头大小的铅垂,在地上划了上百个矩阵点,用以摸索制动的力道和停车的感觉。数千次的起步、停车,再起步、再停车,如此反复训练,他脚踩制动踩到酸软无力,好几次下车时都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每一次驾驶考核,周德强都名列前茅,战友评价他练车时达到“物我两忘”“人车合一”的境界。

战友所言非虚,数十次红蓝对抗、实弹发射、快速机动转进、暗夜战斗发射演练等大项任务,即使路程最长、干扰最多、路况最差,与同型号的兄弟单位对比,周德强所在营一直领先,营长李德先点赞:快在发射车,功在周德强,一脚刹车,对点对向一步到位。

一脚刹车、一步到位,这曾是周德强的驾驶追求,如今成了为战斗力提速的优势,对此,周德强说:“驾驶‘千金之躯’,只有永远告诫自己还不够快、不够稳、不够精准,继而千锤百炼,驾驶技术才能不断攀越新峰值。”

把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

今天,解放军需要什么样的将领?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想打仗、谋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来,把优秀人才放在吃劲、要紧之处。根据这一要求,历经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机构、新职务、新人员涌现,一支强大人民军队的战略布局越来越明晰。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军委共晋升了28名上将,近年来晋升的上将,不断刷新最年轻纪录。

2016年7月29日,西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福熙、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乙晓光晋升上将。这是本轮军改后的第一次上将晋衔,两名新晋上将均为“55后”。

2017年7月28日,五位将领晋升上将军衔分别是: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陆军政治委员刘雷、空军政治委员于忠福、火箭军政治委员王家胜、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高津。出生于1959年4月的高津此次成为最年轻现役上将,今年58岁。还在2014年,高津升任军科院长,创下或保持数个纪录:超越副总参谋长乙晓光,成为现役最年轻正大军区级将领,成为首个出身二炮的军科院院长,成为军科院史上最年轻的院长。2015年12月,高津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首任司令员。

2017年,五大战区的主官有所调整。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习近平逐一将军旗授予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政治委员魏亮,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政治委员朱福熙,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政治委员褚益民,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政治委员殷方龙。

2017年上半年,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西部战区政委吴社洲、北部战区政委范骁骏首次以新身份公开亮相。其中,尤以袁誉柏最受关注。

1956年出生的袁誉柏是潜艇兵,历任潜艇某基地参谋长、司令员,北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等职。他具备丰富的外事经历,曾多次和外军展开联演联训。2013年,他作为中国海军第14批护航舰艇编队指挥员参加护航。袁誉柏履新南部战区司令员,使得五大战区主官中首次出现“海军蓝”,打破了以前清一色陆军作为主官的局面。

2017年9月21日,官方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近日在驻黑龙江、吉林、辽宁部队调研,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政治委员范骁骏,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军委机关有关部门领导等参加有关调研。这是李桥铭首次以“北部战区司令员”一职公开亮相。他曾是原41军军长,也是目前唯一一位“60后”战区司令员。他在担任军长时曾下到基层当“兵”,并在“当兵”体会中写道,“与基层官兵贴得越近,底气越足。重回班排,洗冷水澡、蹲连队的通厕一度让我感到不适应,加深了我对基层之难、官兵之苦的切身体会。作为领导干部,多睡一睡连队的硬板床,多吃一吃基层的大锅饭,才能多一点兵气,少一些官气”。

2017年,陆、海、空、火箭军四军种全部完成换帅。2017年1月20日,沈金龙首次以海军司令员身份出席海军的将官军衔晋升仪式,接替吴胜利,成为执掌海军的最高指挥官。出生于1956年的沈金龙从基层逐步成长,历任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某驱逐舰支队首任支队长、旅顺保障基地司令员、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指挥学院院长等职,并于2014年12月晋升为南海舰队司令员。其间,中国军方实现了南海海域岛礁战备巡逻常态化,应对了美军军舰先后4次“自由航行”行动,其中有3次,美国军舰驶入中国直接控制岛礁的12海里范围,中国军舰均进行了有效识别、查证和跟踪监视。去年12月中旬,中国军方首次在南中国海海域捕获美军无人潜航器,沈金龙当时是一线指挥员。此次履新海军司令员,使他成为除开国将领外,首位直接从舰队司令员升任海军司令员的海军将领。

2017年8月,原陆军司令员李作成被任命为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17岁走进军营,从普通士兵一路成长为将军,经历了硝烟弥漫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奋战过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右臂曾被子弹打穿,乘坐的冲锋舟差点儿在洪流中翻沉,几番出生入死,是名副其实的“从战火中走出的将军”。8月31日,韩卫国以陆军司令员身份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卫戍区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式。随着韩卫国履新陆军司令员,谁是新任中部战区司令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过去两年中,韩卫国先是由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破格提升为中部战区首任司令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战区主官,后又履新陆军司令员,前后3次职衔变动,被称为军队高层调整中的“黑马”。生于1956年的韩卫国,14岁就参军入伍,在福建省军区独立师从普通战士做起,历任排长、连长、作训参谋、营长、团参谋长,1979年曾任独立师侦察兵集训队大队长。韩卫国曾有机会转到内卫部队,但他主动向组织提请调至野战部队,后因出色的表现,调至陆军第31军91师273团任参谋长。有老兵回忆,1986年时任步兵第273团副团长的韩卫国带着战士修整团部到靶场的道路,挖塘种树,干到热火朝天时,也和战士们一样,光着膀子,喊着号子。1996年闽西“8·8”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时任步兵第91师副师长的韩卫国面对被洪水围困“孤岛”上的群众的呼救,率先跳入急流,指挥官兵用身体筑起一道人墙,让冲锋舟从身边驶向对岸,解救了630多名群众。2017年“八一”前夕,他晋升上将,此后担任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总指挥。

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出生于1957年的杭州,从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毕业后,进入原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第24师服役,并在高手如林的空靶实弹射击比赛中,夺得了全师直线空靶射击比赛第一名。丁来杭长期服役的原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第24师,是一支拱卫首都天空的王牌部队,下辖飞行技术精湛的八一飞行表演大队。在第24师,丁来杭从一名年轻飞行员成长为战斗部队的师级干部。此后,他历任原北京军区空军训练基地司令员、空军原福州指挥所司令员、原成都军区空军参谋长、原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北部战区空军司令员等职,先后在空军的4个战略方向服役。履新空军司令员后,丁来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海岛去、到高原去、到边疆去、到极寒地区,到酷暑的地方,飞行员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胜任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这样才能实现习近平主席对空军提出的总要求。”

最神秘的火箭军司令员的接替者似乎并不出人意料。9月21日,火箭军原副司令员周亚宁以火箭军司令员身份公开亮相,在北京出席尹东先进事迹报告会。1957年出生的周亚宁18岁入伍,后长期在原第二炮兵部队服役,历任原二炮某基地某导弹旅旅长、后勤部部长、参谋长,某基地司令员、原二炮副司令员等职,本轮军改后改任火箭军副司令员。周亚宁在训练管理上非常严格,强调要挤出训练中的水分,以适应实战化要求。在担任旅长时,他麾下的一个发射营在对抗演练中出现失误。当时营里认为失误的原因是对手不按规则“出牌”,周亚宁说:“问题就在这里,‘敌人’会按你的规则‘出牌’吗?不走出理想化的误区,不吃败仗才怪呢!”

现在,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的军事主官平均年龄为60岁,而此前五大军种军事主官平均年龄为65岁。年轻化成为各军种高层调整的最大特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军队高级干部选拔配备高度重视,亲自筹划高层班子调整配备,亲自把关确定原则,亲自部署军级以上干部大范围交流,亲自同新提升的战区级干部和重要岗位军级干部谈话,就政治要求、打仗能力、实践历练、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殷切期望。外媒评价:习近平“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决胜于未来、决胜于人才,如此清晰的选人用人导向,就是这盘棋的精髓所在。

基层军官也要有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

入伍7年,当连长3年,他带领官兵荣立集体二等功,这个年仅30岁的军官叫尹东,是某导弹旅发射1连连长,强军路上潜心砺剑的一名新型基层指挥员。

尹东始终坚信一个道理:“60分的连长,带不出100分的兵,带兵人得做‘刀尖’上最硬的那块钢。”一直以来,尹东坚持用最严谨的态度学习,最强的毅力训练。在高标准锻炼自身的同时,他对战士的训练要求更是精益求精。他把“从难从严施训、兵练到极致”当作备战打仗的练兵法则,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反复锤炼,锐其锋芒。

为提高瞄准号手的“秒杀”本领,尹东自抬“门槛”,让训练标尺直逼极限值,向精确操作发起“冲锋”。发射车占领阵地时,尹东要求车身与进车线之间方位角偏差须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夜暗、雨雪、大雾等复杂条件练就驾驶员的过硬本领。战士们由衷地说:“连队战斗力的每一分增量,都是连长尹东用打仗尺子一分一毫量出来的!”

刚当上连长时,尹东也遭遇了“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新办法不多”的带兵困惑。当时上级刚好组织基层干部理论集训,学习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军的重要论述,尹东豁然开朗:“这办法那办法,依法遵法,就是带兵的好方法!”

“打提前量”是许多官兵干工作的习惯性做法,提前起床、提前集合、提前出动……认真学习过条令条例,尹东和这样的“惯性”做法较上了劲。“听到出操号后,各班排迅速集合。”对照《内务条令》里的规定,尹东对官兵申明:“‘迅速’不是提前,如果事事打提前量,不仅败坏作风还损害战斗力!”

无论战备训练,还是教育管理,面对“土政策”,尹东和连队支部班子果断拿起法规铁尺,硬起手腕清理强连兴连的“绊脚石”。

针对战备物资摆放杂乱问题,他们对照规章一点点抠、一项项改,重新规范3类库室、500余件战备物资的摆放秩序,实现了在上级无预告拉动中次次领先。

有官兵畏难战术训练,尹东就在瓦砾中开辟“战场”,拉起铁丝网、点燃发烟罐、架上高压水枪,带头领着官兵匍匐前进。后来,这一做法在全基地推广。

面对评先时一些“轮流坐庄”的“惯例”,尹东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上级下达的评先名额,如不符合条件,他宁可空缺也不“凑合”,大大激发了官兵的练兵热情。

事情依法办,连队依法建。2015年,旅队承担全军学习贯彻新《纲要》试点任务,尹东将经常性工作细化为78项具体指标,把强军目标落实到一人一岗、一点一滴,赢得观摩代表纷纷点赞。2014年,全军某重大演习,尹东带领一连作为发射主力,取得两发两中的优异成绩。尹东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当连长后第一堂课,尹东便“推销”他喜欢的思维方法——“思维导图”。有战士当场质疑:基层连队玩“前卫”有啥用?尹东解释说:“我们虽然身处山沟,但执掌大国重器,可以被大山挡住阳光,但不能遮住强军目光,得有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

大学生士兵刘大鹏擅长平面设计,但学专业总理不清思路。尹东用他“做示范”,教他把复杂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散性思维整理成“树状图”,枝丫相连,逐渐细化。刘大鹏专业水平提升很快,不久就在考核中跃上“龙虎榜”。

“我们连长眼睛虽小,但目光聚焦看得远。”班长吴亦飞笑着说。夜间发射时,尹东发现,官兵最担心的是地域不熟、路况难辨。当连长后,他立即组织官兵对作战区域进行“地毯式”勘察,采集机动里程、桥梁涵洞等千余组数据,设计出了“作战区域兵要数据系统”。

发射连是作战最基本的分队,但军事训练内容复杂,统筹不精细,容易出现偏训漏训。尹东开发出“训练精细化管理系统”,采集官兵训练数据,自动生成单兵训练态势曲线图,实现了科学施训精准练兵。

2015年,10多名参加过“9·3”阅兵的战士被分到连队。由于参加阅兵训练,这些战士落下了不少专业课。尹东对照连队8个岗位,绘制3类120多张图表,通过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帮带他们,4个月后很多人成了技术高手、组训能手。

“依规不守旧、创新不出格,尹东总在千方百计挖掘战斗力增长点。”旅长张杰说,在尹东的连队,士官可以当干部用,班长可以当排长用。2016年9月,旅里组织营营对抗演练,尹东大胆让两名班长充当连队指挥员,指导他们从指挥链、信息链、行动链精确控制战场,一举开创了旅队士官筹划作战指挥的先河。

为人民冲在最前,“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着赶紧救人”

人民军队不是单纯执行打仗任务的军队,还是一支为信仰而战、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面对危险,他们始终冲在最前面。“福建省部分县市严重受灾,刘景泰与战友赴前方侦察途中,在施救一名陷入泥潭的骑摩托车群众时,遭遇山体滑坡”,“台风‘电母’引发洪水,抗洪战士官兵欧阳文健在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时,不幸被洪水卷走,壮烈牺牲,年仅22岁”……这种报道早已屡见不鲜。

“在最危急的那一刻,我只想着赶紧救人。”参与东方之星救援的官东回忆生死攸关的那一刻说。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许,从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随即展开。官东,参与救援时是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潜水员,6月2日,接到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救援。抵达救援现场后,他又申请第一个下水。

“水很冷,身体发凉”。官东第一个跳进滚滚江水中。按照事先制订的方案,官东第一时间就去探摸舱门。大约用了10分钟,他才准确找到舱门,“用钢丝将门固定后,就直接进了船舱”。船舱内一片漆黑,官东只能用手摸着楼梯,刚探出舱内水面半个身子,他看见到一名老太太站在面前。“老太太一看到我,就哭了起来。”官东回忆说。在战友的协助下,他将老太太救了出来。这是翻沉事件发生后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生命探测仪再次探测到生命迹象,官东再次下水。根据探测,被困人员在机舱。他在机舱外围来回找了3圈,也没找到舱门,不知道人在哪里,直到第4圈时,才终于找到入口。

“机舱和客舱不一样,机舱内充满柴油味。”官东说,当他上了机舱二楼,就看到一名年轻男子盘坐在管道上,头发、脸上全是油污,也不说话。战友送来了自携式救援设备。由于设备需要自己操作,这名男子一时掌握不了。救人要紧!官东毫不犹豫地让出潜水设备,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出水时,他已双眼红肿,耳朵胀痛,鼻孔出血。把救生装具让出后,官东也无法确定自己能不能游上去,当时他根本来不及多想,那一刻,他只想着救人……“来不及多想,只想着救人”,可以说是每一个奔赴救援现场的战士的心声。

2017年8月,澳门遭受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的官兵们顶着当头烈日,汗流浃背地“修补”着强台风“天鸽”肆虐后留下的疮痍。澳门市民在众多社交媒体中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并深情地留言道:“最可爱的人来了!”“解放军出来救灾啦!澳门有救啦!”“感谢祖国,感谢解放军!”市民短短的话中,充满的是对解放军救灾能力的信任。

短短三四个小时内,官兵将堆积如山的垃圾几乎全部清理干净,整个过程雷厉风行而又有条不紊,全程默默无言。待身影离去,留下的是一条条干净的巷弄。市民姜小姐告诉记者:“大家一片叫好,解放军出来救灾,好劲(厉害),这是祖国强大的后盾。”

九寨沟抗震救灾,八方大协作展显中国救援力量

2017年8月11日,在九寨沟抗震救灾一线,一张“最美逆行”的照片在网上刷屏——照片中两侧的山体正在塌方,人们提着背包跑过塌方路段,而一名武警战士却向正在塌方的位置跑去。这名战士是武警阿坝州支队13中队战士张国全。

张国全逆行冲锋的背影照片下面,是网友的一条条评论:“地震可以毁掉房屋、城市、美景,但它却无法毁掉军人的信念”、“一个背影也能给人民多一份保障和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绵不断生生不息”……

当时,武警阿坝州支队官兵开赴震区途中,发现大批被困的群众。张国全回忆说,现场很危险,山体不断晃动,两侧的山上一直在往下落石头。这是被地震损毁最严重的路段之一,很多车辆被砸了,一辆中巴车翻到河沟了。这一塌方路段长约百米,有的游客因为体力不支跑得特别慢,有的人因为受到惊吓不敢跑,如果在中途逗留会非常危险,张国全和战友就跑过去扶着、抱着他们,赶快过来。张国全发现一个游客跑不动掉了队,他没有多想,一边侧着头观察落石,一边加速冲过去,“背起来就走,来不及问什么”。

“山上在落石头,我们喊他们快点,但是有的人跑不动,我就冲过去,背在身上跑。”张国全说,“来回这么背游客,记不清多少回。”从下午四点,一直到晚上六点多,在这个塌方路段,张国全和战友们一直把所有的被困人员全部接过来,才撤离。

张国全的照片刷屏以后,战友们很骄傲,但不意外。“这么多年战友,背影太熟悉了”。这张照片给了陈浩很大震动,当时他也在现场,真的特别危险,山上的石头一直往下落。再看张国全背人的照片真的很感动,“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一个榜样”。整个中队的官兵都为张国全自豪。有人问张国全心里当时是怎么想的,张国全说:“我当时也没想什么,只知道被困游客、村民在那边。这是我们该干的事情。”

这张逆行照记录的只是当时救灾的冰山一角。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火速赶赴灾区,争分夺秒,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

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九寨沟景区消防大队官兵在301省道沿线先后救出3名受伤人员,转送医院救治。甘肃文县消防大队官兵连夜徒步一个半小时,于凌晨5时到达受灾严重的九寨天堂酒店,与九寨沟当地消防会合。经过13个小时的连续急行军,第77集团军“猛虎旅”首批337名救援官兵抵达九寨沟县地震灾区,开始救援。

这是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的一组救援日记——

参谋刘靖尧:

震后第三日,熊猫海救援令我终生难忘。

早饭后,我编入地面突击先遣分队率先向熊猫海“挺进”。一路上,被强震撕裂的道路旁随处可见散落的大小石块。伴着不时发生的余震,从两侧山上跌落的碎石打在我们的车厢板上“铛铛”作响,我一边叮嘱驾驶员谨慎驾驶,一边小心翼翼把头贴在车窗玻璃上观望,紧盯着崖壁上石头滚落的情况。

“路不通,只能走进去!”二话没说,我们徒步进山。所有人避开山体前进,时刻警惕周围掉落的石块。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沿途的境况还是让人提心吊胆。巨大的山体滑坡,从山顶贯穿谷底;需要三四个人合抱的大树,被拦腰折断;房子大小的石块,在山间滚出一条深沟;一段沿山腰修建的道路,彻底垮塌,只留下路面的残渣。路上,被压扁的汽车、散落的树干、起伏破裂的路面,无不描述着地震的恐怖力量。

我们一行人,沿着原有栈道隐隐约约的痕迹摸索前行,跨过散乱的树干石块,通过横跨谷底的独木桥,穿过飞石不断的滑坡带。

“小心!”话音未落,跟随我们一同进山的战友不慎踩空往山下滑去。说时迟那时快,紧跟其后的民兵一把拽住他的胳膊,这才帮助他安全获救。

13时左右,历经5个多小时我们顺利抵达熊猫海,开始全力搜救被困群众。

班长邢猛:

落日余晖洒在回营的路上,泛起层层金色的光芒,震后的九寨沟依旧处处是美景。

当我回头望向车内时,发现大家早已睡得东倒西歪。也难怪,连续9个小时持续搬运60多吨救灾物资,对于任何人都是体力和毅力的巨大考验。

救灾帐篷、饮用水、食物和御寒棉被是我们今天搬运的主要物资。当一台台大卡车不断驶进卸载点时,我们意识到搬运的任务似乎并不如预料得那么轻松。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把人分成多个组,搬运不同类型的物资。有的组卸车、转移、存放,分工细致、井然有序;有的组排起长长的队伍接力传递;还有的就近堆放,快速腾空车辆,缩短搬运周期。5车、10车、15车……我们也不知道搬运了多少物资,湿透的衣服完全没有要干的意思。

“班长别担心,我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劲儿!”中午轮到我们组吃饭时,班里体能最弱的卢云辉对我说,只要想着快点把东西搬下来,灾区群众就能尽早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这样就不会累了。

九寨沟的阳光比我想象中要凶狠,长时间暴晒,让大家脸上、胳膊上都烙下黑里透红的印记。最后统计完搬运的物资后,我撸起袖子指着手臂上黑白“分界线”说:“今天的‘军功章’到手了!”

列兵黄建国:

返回宿营点的路上,我低头看着手中余温尚存的土豆,眼睛再一次湿润。

今天在转移受灾群众时,一位藏族老阿妈把煮好的半袋土豆硬塞到我怀里,让我分给大家吃,完全不给我机会拒绝。

老阿妈家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地震时只有老老小小在家中。见到我们来帮助她转移家里的物资财产,老阿妈热泪盈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帮她转移完物资我才发现,老阿妈的家里只剩下一袋米、一箱矿泉水和已经送到我们手中的那半袋土豆。那一刻我鼻子一酸,泪水瞬间在眼眶里打转。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回想起老阿妈塞给我土豆的一幕,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久久萦绕在我心头。

离开前,我和战友不约而同地把随身带的食物和饮用水都悄悄留在了老阿妈住的帐篷里。

地震发生时,四川雅安消防鄂州路中队副中队长罗川滨正在九寨沟度假,震后,他第一时间投入营救工作。黑暗中,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受伤了,不知道还能救几个人,能救几个是几个!”

除了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医务人员以外,各地各界也纷纷大力支援和奉献爱心。

在震后不到两小时,九寨县城和黄龙景区便已经恢复供电。震后仅20分钟,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已经为3682户停机用户恢复通讯功能……生命为号,灾情为令。党中央、国务院心系灾区群众,中央部门、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科学指挥,当地群众和游客守望相助,一场紧急救灾行动展示出了祖国和人民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走出去,彰显大国军队担当

2017年4月1日,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25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就在第25批护航编队即将完成护航任务之际,中国海军有关部门4月9日透露,当地时间9日上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营救1艘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16名中国特战队员乘小艇登临该船,将19名船员解救出安全舱。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营救遭海盗登船袭击的外籍船只。

自2008年以来,海军已连续不间断派出的25批护航编队、70多艘次舰艇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圆满完成了63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成功解救、接护和救助遇险船舶60余艘,访问了6大洲60多个国家,充分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说,中国海军成功营救外籍货船说明随着中国军力增长,中国军队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能力不断增强,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是一个福音。

2017年7月,我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解缆起航,远赴非洲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亚洲东帝汶等地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执行为期150余天的“和谐使命-2017”任务。

“中国首个援助巴基斯坦医疗队入驻瓜达尔港”“中国首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运抵古巴”“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出征”“中俄海军在日本海展开多课目实兵演习”……一则则报道,中国军队海外行动的新闻跃于眼前。对于今天的人民军队,这样的新闻已不新鲜。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共有2500余名中国军事人员在联合国8个任务区及维和部执行任务。

来自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的一份资料显示,从1990年至今,中国军队实现了派遣维和人员从无到有、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17年8月31日,我军累计派遣3.6万余人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新建、修复1.3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运送各类物资120万吨,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公里,接诊病人17万余人次。27年来,先后有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中央军委围绕实现国家外交战略、安全战略,加强军事外交整体设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推进国际军事合作转型升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往格局。在此过程中,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驰援尼泊尔地震……放眼全球,中国军人参与的海外行动越来越多。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军队将加大参与国际维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力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某部一位长期从事军事外交工作的参谋表示:“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郑重承诺,中国向来说到做到。”

随时保护海外公民安全,危急来临时,祖国带你回家

除了在国际上更有担当,中国对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的安全利益保障方面也更加有力度。

2015年,一张照片感动中国:一名海军女战士牵着一个小姑娘准备登上军舰,小姑娘手里拿着一瓶水,一脸幸福。有人给照片配了解说词:“别害怕,姐姐带你回家。”

这被相机定格的一幕,是中国出动军舰从也门撤侨的生动缩影。2015年初,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战火迅速蔓延。3月26日,沙特等国开始对胡塞武装展开大规模空袭,在也门的中国公民处境日益危险。撤离,刻不容缓。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接受采访时透露,在也门空袭发生的当天晚上就启动了外交部的应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果断命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这是我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来执行撤侨的任务”。

3月26日深夜,接到上级命令后,海军立即组织正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潍坊舰、微山湖舰向也门亚丁港海域机动。同时完善舰艇靠泊、人员核准登舰、舰艇安全警戒、生活保障、卫生防疫等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一切准备。舰艇编队含2架舰载直升机、50名特战队员。

在也门撤侨任务中,我国驻也门使馆和海军的配合“天衣无缝”。此次是中国军舰第一次靠泊外国港口执行撤侨行动。军舰从申请到靠岸一般要一个月时间,而这次我们只用了4天。

3月29日中午,海军临沂舰抵达也门亚丁港。在临沂舰第一批撤侨任务中,撤离124人总共只用了39分钟,平均每人19秒。其中包括人员甄别、行李安检,人员离港、清关。第二批撤离了455人,用时81分钟,平均每人不到11秒。

从3月29日到4月6日,我国分四批从也门安全撤离了613名中国公民,并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也门撤侨后,“我们八个菜,战士吃咸菜”的消息一时成为热点。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海军大校梁阳介绍,为了确保过往船只的安全,战舰每月只有一次靠港补给休整的机会。原计划,这支编队4月1日要进行靠港补给休整。编队接到任务的时候是3月26日,接上第一批人员上舰已经是3月29日。也就是说,船上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已经非常少了。

“能够把好的饭食让给这些饱受战火惊吓的中外侨民,”梁阳认为,“这一点就说明了,我们组建的这支军队的光荣传统没有变。”

“维护海外利益和中国公民安全,中国军队责无旁贷。”回忆当时的场景,2015年时任海军临沂舰舰长高克语气坚定。高克坦言特别欣赏成功撤侨后广大网友纷纷转发的那句话:“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仅在于它能帮你免签去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更在于危急时刻来临时,祖国能带你回家!”高克说,这是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也是对中国军队的褒奖。正如《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国的撤侨行动是在告诉该国公民: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会受到保护。”

还在2013年4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将“维护海洋权益”和“维护海外利益”单列成节。在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的一位领导看来,“我们的国防,已不仅仅是那条长长的边境线,必须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战略主动”。

撤侨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在我国海军已在也门执行撤侨任务之时,俄罗斯、印度等国才开始撤侨。

4月5日,一架搭载约160名从也门撤出的俄罗斯和他国公民的伊尔—62飞机抵达莫斯科。鉴于也门当地安全形势恶化,世界各国陆续从也门撤侨。吉布提、埃及、苏丹等国以及两个国际援助组织于5日展开撤侨行动。另外,加拿大、德国也于当日提出撤侨请求。印度军舰本已于4月1日驶抵亚丁湾,但随后遇到当地武装交火被迫停泊在港外,人员只能通过摆渡船多批次登上军舰。早在2015年2月,美国关闭驻也门使馆。4月6日,美方公开承认无法帮助在也门的公民,美国希望在也门的公民从海上乘坐外国船只离境。被困于也门的数十名美国公民控诉美国政府,强烈要求美国帮助他们撤离这一深陷战乱的地区。

据中国驻也门大使馆武官刘永选透露,我国也门撤侨行动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对以往撤侨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包括在机制、沟通、时机的把握上,方式的选择上,做到了有预案、有准备。

经过历次的撤离海外同胞的考验和磨练,中国政府保护公民的海外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这一机制包括了协调、预警、应急、服务等方面。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中国政府即刻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民航包机将游客接回国内。一名亲历者说:“地震发生后,中国飞机第一个到尼泊尔接回中国游客。只有中国的飞机到了,而且是国航、南航、东航的飞机都到了。”

2016年11月24日,以色列发生特大火灾,第三大城市海法遭严重威胁。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及时出动,当晚即组织大巴,将海法大学中国留学生全部撤出。25日一早,不少欧美留学生还在想办法投亲靠友,中国留学生则在酒店里享受早餐。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写到,学校统一把我们接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使馆就来人啦,把我们中国的学生全部接到了特拉维夫酒店,包吃包住。外国朋友们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感恩节,感恩祖国,感恩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

五年来,中国政府在海外共实施9次紧急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从发生战乱的中非、利比亚、也门,到发生地震的尼泊尔、新西兰,1.3万多名中国公民被安全撤离。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领馆还成功处理涉我境外公民遭绑架、袭击案件逾百起,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近30万起,涉及中国公民近百万人。五年来,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海外领事保护力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张闪亮名片。

胸怀世界风云,锤炼一流士兵,向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奋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士兵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一支军队的士兵怎么样,这支军队就怎么样”,走向世界的中国军队,必有胸怀世界风云的眼光;建设世界一流的军队,必有素质一流的士兵。

2017年3月,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应尼日尔战斗营请求,深入恐袭频发的梅纳卡地区执行联马团一旧营地复建任务。按照联马团工程部门估算,复建这座残破不堪的营地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们每天全副武装作业10余个小时,仅40多天就高标准完成11套39间板房建设任务,初步完成供电供水线路规划,初步实现新营地“拎包入住”。联马团民事工程处主任史密斯赞叹道:“这样的奇迹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创造!”中国警卫分队是加奥地区唯一一支独立驻守的安全部队,负责联马团民事人员的安保工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随时的恐袭威胁,全体官兵均做到“3秒识疑、10秒设障、遇险立即规避”。

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蓝线”地区因埋有数以十万计各种地雷而被视为“死亡地带”。2006年至2016年,中国军人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累计发现、排除各种地雷及未爆物近万枚,创下扫雷“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伤亡、零事故”的优异成绩。

今年3月,中国赴黎维和部队通过了联合国排爆资质认证。在联黎部队40个出兵国中,只有5个国家通过了排爆资质认证,而中国军队是唯一一支通过扫雷、排爆和战场区域清排3项资质认证的维和部队。

工程建设、排雷清爆、安全护卫、联合反恐、医疗救治……中国军队在执行任务区各项使命时都体现出“中国质量”“中国水准”“中国速度”,展示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能力,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并被树为标杆和典范。

“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水平最专业、效率最高、训练最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报告如此评价。中国军队在充满危险、困难和挑战的环境中,完满执行维和任务,积极帮扶当地民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用发展来实现和平、维护和平,赢得当地民众由衷的信任和赞许。在海外维和行动中,中国军队践行大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愧“和平使者”的称号。

袁晓清是中国第3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女兵。尽管当地局势动荡,但作为和平使者,她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帮助当地人民,也因此被任务区的人民亲切地誉为“蓝色玫瑰”。

4月13日,接到联南苏团通知,维和步兵营要派遣部分官兵同联合国维和警察赴难民营执行武器清查任务。自去年以来,经常有武装分子持枪潜入难民营,抢劫财物、骚扰妇女,严重威胁着难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情况复杂,我先上!”作为女兵负责人,袁晓清再一次主动请战。进入难民营后,她走在全副武装的女兵前面,握着简易探测器,弯腰半蹲搜查每一处角落。在一户难民家里,袁晓清发现了藏在角落里的大量子弹。一时间,空气似乎凝固了,现场顿时变得异常紧张。

“警戒组加强警戒,取证组拍照取证,其余人员做好战斗准备!”紧急关头,袁晓清果断下令。3名全副武装的女兵快速进入室内,控制局势。得知中国女兵成功制伏武装分子的消息后,难民营主席狄佳宁主动找到袁晓清,将自己栽种的一盆沙漠玫瑰送给了她,称赞道:“中国女兵是勇敢的‘蓝色玫瑰’,给这片动荡的土地带来了和平!”

刘先操是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的工兵。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交界处,有一条长121公里的“蓝线”,这是联合国划定的黎以停火线。在“蓝线”进行栽桩是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的任务之一。

站在“蓝线”上,环顾四周,道路崎岖、岭多山高、雷区密布。刘先操每天都要在这条生死线上穿梭,白天按照施工要求,在崎岖陡坡上桩点定位、栽桩,晚上参与施工策划,设计栽桩图纸、标定桩点。

在这条“蓝线”上,很多地段工程装备无法到达,工程材料只能靠人工搬运,十分危险。执行任务时,刘先操都是走在最前面,提着几十公斤重的建筑材料,穿梭于陡坡上。官兵们脚底踩落的砂石,还不时滚落到谷底。

刘先操是一名直招士官,大学学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伍前在建筑公司当过施工员、测量员,精通建筑施工、测量、质量验收。他曾5度出国,参加过多边军事演习、人道主义援助救灾等任务、多次承担灾区房屋重建工作,建筑经验丰富。说起刘先操,战友们满是赞美之词:“蓝盔建筑师”、“国际泥瓦匠”。

“虽有危险,但决不后退”。在海外执行维和行动,虽然是个“泥瓦匠”,但代表的是中国形象,必须遵守中国军人的纪律,保持顽强战斗作风,树立中国军人好样子。

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作出一点贡献,再苦再累,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5年来,集勇敢、坚毅、血性、专业于一身的中国士兵,纵横在中外联演联训联赛舞台,冲锋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现场,战斗在护航、撤侨、维和一线。“你们纪律严明,担当重任,是精英中的精英,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这是联合国官员在授予我维和官兵荣誉勋章仪式上发出的由衷赞誉。

2017年4月27日,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了一条消息:我军将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并承办6项赛事。“此前3年,我军都是派代表队出国参赛,今年开始承办部分比赛,标志着我军正从国际军事赛场的主力成为主角。”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的一名参谋提供了一张成绩单:在“国际军事比赛-2017”中我军参加14个比赛项目,共夺得9个团体第一名、5个团体第二名、26个单项第一名,尤其是在库尔勒赛区,我军参赛队斩获所有4个项目的团体冠军、11个单项第一。

从一“金”难求到多项夺冠,中国军队的惊艳表现赢得世人称赞。囊括“苏沃洛夫突击”比赛所有第一和最佳奖项的参赛队所在旅旅长黄庆利说:“这个赛场上的一大步,反映了中国军队向世界一流军队砥砺奋进的巨大跨越。”

习近平说过:“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努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参考资料:《奇哉,导弹兵王》《解放军报》2016年8月9日、《“大国剑士”:我为新军种代言》《解放军报》2017年7月31日、《不忘初心矢志蓝天》《解放军报》2017年9月22日、《众志成城九寨沟地震救援彰显中国力量》中国青年网2017年8月12日、《中国军队海外行动彰显大国军队的担当》《解放军报》2017年9月29日、《也门撤侨显中国护照含金量:危险时祖国带你回来》《南方日报》2015年4月13日、《守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军队海外维和故事》新华网2017年8月1日、《军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子”》《环球人物》2017年10月1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痴心不改强国梦》《人民日报》2017年07月30日等;作者:单学刚、潘海亮、梁蓬飞、李建文、刘锦洋、李治、兰济民、宋晨、张能华、杨春、胡冠、王玉、滕晓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