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青羊巅1
俗话说,山羊走岩麂走冈,青羊是这里住得最高的动物,长得像山羊,只是颈毛很长,下巴上没有胡须,颜色也不是普通山羊的黑色,而是青灰色。
青羊爬悬崖的功夫了得,不要说狼、猎犬追不上,就连土豹子也经常毫无办法。只有到了冬天,山顶上积满了雪,它们才下到低处生活。
青羊的血,具有治愈外伤的奇效,当年的辽国,在每次打仗前,都要派军队来长白山捕杀青羊。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有平台的悬崖上,是一个当兵的长辈亲眼所见,并将这个故事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两座悬崖并列在那里,中间的大裂缝,最宽处只有十米,远远地看上去,好像一条线,当地人便称为“双子崖”。
双子崖四面都很陡,特别是大裂缝的那一面,简直像刀切出来的,表面很平整,基本上没有什么褶皱,没有供青羊立足的地方。
青羊一般生活在有平台的那座崖上,一旦遇到危险,就在陡崖上奔跑如飞,很快就爬到平台上去了。
早春和秋末,天气晴和的日子,它们还经常躺在崖顶的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反嚼。
青羊群只能从三个面上下,从来也没有人,见它们在大缝隙那面出现过。
长辈所在的军队,主要是负责后勤和食物的,经常跟着长官,在长白山地区猎捕青羊,然后将羊血收集起来,送给打仗的军队治疗刀伤。
不过,每一次来双子崖,他们都空手而归,因青羊很快就爬上了崖顶的平台,长官和一群士兵只能望而生叹。
这里的青羊,基本上是无法捕杀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三十多只,这对于生育能力差的青羊来说,不算是小群了。
这年春末,由于军队要的青羊血太多,一时难以凑齐,长官在双子崖前,又一次遭遇失败之后,决定派人冒险爬上崖顶,将这群青羊全部杀死,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于是,他动用了全部士兵,砍来树木,做成了长梯子,搭在无法攀爬的地方,并将梯子捆在一切可以固定的大石头上。
摔死了十四个士兵后,攀爬陡崖的路,终于通了。
为了一睹崖顶的情况,长官亲自督阵,跟着二十五个士兵准备爬上平台,长辈也在其中。
大家有时在陡峭难行的悬崖上攀爬,有时在近乎笔直的木梯上爬行。由于崖上有很多松动的石头,稍不注意,前面的人带动了石头,石头变成了滚石,后面的人很容易被砸下悬崖摔死。
爬了近一个时辰,又有九个士兵被滚石砸死,只有十六个人,顺利地爬上了悬顶的平台。
崖下的士兵,见他们爬上去了,都欢呼雀跃,以为就可以杀死全部青羊了。
所谓的平台,其实大约只有十二步长,阔近七步,上面铺着厚厚一层羊粪蛋,人走上去一步一陷,不知堆了多少年。
三十多只青羊,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人接触,立即像炸了营似的,拥到了陡崖边,随时准备通过跳崖逃跑。
到了崖边,这些可怜的青羊才发现,除了中间的大裂缝,三面都被契丹人团团围住了。
最后,在头羊的带领下,羊群全部挤到了大裂缝一边。
在长官的带领下,十六人都手持长刀,开始向青羊靠上去。由于脚下全是羊粪,非常不好走,他们走得很慢。
这时候,崖下的士兵,都开始惊呼起来,大家站在崖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长官依然带着一群士兵,向青羊群步步紧逼。
眼前的青羊,数量却在慢慢地减少,平台上的十六个人,都以为那些不见了的青羊,已经跳下悬崖摔死了。
后来才知道,崖下士兵惊呼的是,头羊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向对面的陡崖跳了过去,一对后蹄先触到对面的崖面,随即借力一蹬,凌空迅速地旋转掉头,一对前蹄又向下折回原来的崖面,它采用这种“之”字形的轨迹,像表演空中的绝技一样,不断在两个崖面之间腾跃,最终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头羊成功后,后面的青羊竞相仿效,整个大裂缝布满了它们急速弹跳的身影,使崖下的士兵眼花缭乱,惊呼不已。
当然,还是有好几只青羊,一不小心,从陡崖上掉了下去,从而摔死了。
这个时候,崖顶的平台上,青羊数量在急剧减少,当长官带着人到崖边时,已经见不到青羊了。
长官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以为青羊全都摔死了,开始让大家稍事休息,再从原路返回崖下。
——摘自我的作品《成吉思汗的动物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