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小白大婚
秋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们浑身舒坦。随着阵阵秋风,吹散了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临淄城中。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亲自任命隰朋为特使,出使洛邑。隰朋来到洛邑,上下打点,一切进行的很顺利。在众人的劝说下,周庄王同意下嫁女儿予齐桓公;同时,命令徐国、蔡国、卫国三个同姓诸侯国国君的女儿作为陪嫁,一同嫁到齐国。接着他又命令同姓的鲁庄公作为大婚的主婚人主持齐桓公的大婚。
曲阜城中。
“主公,姜小白大婚在即;临淄之行,您是主婚,不可不去啊。”施伯劝谏道。
“寡人不去,寡人定要当着天下人的面,让姜小白颜面扫地。”鲁庄公愤愤不平的说。
“主公,姜小白论理来说也是主公的亲娘舅,更何况咱们现在和宋国还在开战。主公,鲁齐边界驻有重兵;如若和齐国和解,大部分鲁军就能从鲁齐边界撤出,咱们就有强大兵力掌握在手中。主公,两面树敌是兵家大忌;主公,三思啊。”施伯接着说。
鲁庄公思考着施伯的话,接着又看看施伯,半晌泄气着道“寡人去齐国主婚。”
临淄城中。
傍晚时分,红红的太阳挂在西天,围着它的是一大片云。云儿们上面拉着下面托着不让太阳下坠,以至于累的脸上都泛出了红晕。太阳不能为此而不落,只有面有愧色的让黄昏长一点,让天气更清凉一点。其他的云儿高兴了,舒展了,穿上了最白的衣裳,两个一组,三五成群,你推我拥的逛到了天边,然后在蓝蓝的苍穹中静静的看着下面。
今天是齐桓公的大婚的日子,街上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各个诸侯国侍者来回于道,不绝于途。鲁庄公面无表情的坐在车上,齐都临淄比他当公子时更繁华了,街上商家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看到此,眼见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更加繁华,鲁庄公心生恐惧。“今天,一定得和齐国达成和解才是。”鲁庄公默道。
不知不觉中,已到宫门外。隰朋早已上前迎接。
双方行礼后,隰朋将鲁庄公迎入内殿。
大婚之时,齐桓公身着正装,庄重的步入大殿。鲁庄公整整衣冠侃侃说“今天,寡人心情十分兴奋,很荣幸的担任了此次婚礼的主婚人,在这庄严的婚礼上,能为新人作主婚词寡人非常荣幸,能够见证有情人终成眷属。从今以后,无论贫富、疾病,都要爱护对方,白头偕老。相信你们一定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成风笑盈盈的看着场内的齐桓公,一名小吏快步走来,贴在成风耳边小声说“管相,谭国没派人祝贺。”
“谭国?”成风知道“谭国”就是鲁国的附庸,自持有鲁国给他撑腰,故尔故意不来祝贺。
“知道了。”成风点头道。
成风看到鲍叔牙在微笑着看着场内,走过去对鲍叔牙耳语道“我兄,谭国没派人祝贺。”
听到谭国没派人祝贺,鲍叔牙问“管子,你怎么看?”
“我兄,谭国是鲁国的附庸,自持有鲁国给他撑腰,故尔故意不来祝贺;现在谭国给了我们给鲁国立威的好时机,灭了谭国。”成风平静的说。
鲍叔牙想了一下,说“好。”
“你打算派谁去?”鲍叔牙又问道。
“王子成父。”成风道。
听到王子成父,鲍叔牙点点头表示赞同。
婚宴上,只见王子成父急匆匆的走向宫外。成风环视着场内,他看到鲁庄公在看他,成风礼貌性的报以微笑回应;鲁庄公看到成风对他微笑,也尴笑着回应着。
婚礼在成风的安排下进行的很顺利。
天空中风轻云淡,原野上一派丰收的景色。天很蓝,花的香气扑鼻,又夹杂着果实的味道,神清气爽。天宽地阔,秋天的气息从容豁达,瓜果蔬鲜,阳光明媚。
临淄城中。
成风乘着马车在驿馆拜访鲁庄公,鲁庄公听闻成风来访,早早就迎在驿馆外。
“庄公,别来无恙。”成风笑道。
“管相,鲁齐两国世代修好,不能在寡人和管相手上断送了。”鲁庄公苦笑着说。
“国君,齐鲁两国世代修好,将来还会继续通好。”成风平静的说。
“有管相这句话,寡人就放心了。”鲁庄公笑道“管相,你看齐国近年来侵夺鲁国的土地,是不是能还给寡人。”
“国君,土地是齐国的将士们一刀一枪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风说。
两人正唇枪舌战间,只见小吏快步走来,躬身说道“报。”
“什么事?”成风问。
小吏看看鲁庄公欲言又止。成风问道“是不是王子成父的事?”
“喏。”小吏躬身说。
“齐鲁两国亲如一家,鲁庄公不是外人,但说无妨。”成风说。
“王子成父已攻破谭国,三州六郡已归我国所有。”小吏说。
“喏。”成风点点头示意小吏退下。
小吏作揖而退。
这么快拿下谭国。成风心道。
成风抬头看向鲁庄公,鲁庄公的表情怎么看都不那么自然。
“国君,谭国不派遣使者祝贺我国国君大婚,有轻视我国之意,与礼不符。故而派王子成父攻伐该国。奈何王子成父攻伐的太快,本来只是给他一个教训,小小的惩戒他一番,不曾想,王子成父三天就把谭国给攻灭了。国君,不会有什么意见吧。”成风笑问道。
“管相,哪里的话。谭国国君不亲自前来祝贺贵国婚礼,与礼不符。王子成父攻伐谭国,说明贵国武运长久,可喜可贺呀。”鲁庄公尴笑着说。
“国君,两国通好一事交给隰朋去谈。齐鲁两国世代修好,一定能谈出成果的。”成风笑着说。
“好,好,就依管相。”鲁庄公尴笑着应和着。
周庄公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鲁两国盟誓于临淄,双方捐弃前嫌,相互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