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求人需思忖,办事方周全
——求人办事,布好局是关键
心态摆正,办事逍遥
现实中,许多人哀叹:求人办事难,做人更难。人的一生,要把人做好,把事情办得圆满,这就需要一些“心机”和“手腕”来达到成功的目的,但无论做人做事,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做事成功的起点就是你积极的心态,做事成功的开端就是要认识你的心态。没有谁能够决定整个世界,但人人都能决定自己的心态。你自己的心理、思想、感情、精神完全由你自己的心态创造。好的心态是你做大事的资本。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谁不想实现自身的价值?谁不想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尤其是有抱负的人,更加渴望着轰轰烈烈的辉煌人生。然而,人生成功的起点在哪里呢?究竟什么才是做事成功的开端呢?
无数成功的范例告诉我们,做事成功的起点就是你积极的心态,做事成功的开端就是认识你的心态。心态即人的心理状态。任何人的心理状态都有两方面: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那么,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各有什么作用呢?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一个实验。塞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悲观的病人中有16人因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而在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发作夺去了生命。这说明,如果一个人有了积极健康的心态,就能调动全身的积极因素抵御疾病,如果消极、悲观,很快就会被疾病击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之后,他就树立起了人生的信念。有了信念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会觉得工作时很有信心,也很快乐,在工作中一旦有了小小的成绩,他的信念则会越发坚定,他的心态也会随之更为积极。这样,心态——信念——工作,工作——信念——心态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当你的心态处在消极一面的时候,你会对你自己和你的工作失去信念,没有了信念也就没有了干劲,身上原来拥有的能力也会因你的信念的消失而无法正常发挥,这时的工作也就会越来越不好做,人生也就会越来越不顺心,工作越难做,人生越不顺心,信念就越不坚定;信念不坚定,“手腕”就差,心态就越差,这样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两种循环都是情绪和行为相对应的一种反应。两种循环都取决于人的心态。前一种循环通往成功,后一种循环铸就平凡。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做事成功的起点就是你的心态,做事成功的开端就是认识你的心态。
如果你还未认识你的心态,你就将滑到落伍者的行列。
许多人在没有做事之前,常常会感到恐惧。要知道,恐惧,是阻碍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要想成功,你就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这是有“手腕”的人做事的惯例。
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了,我们没有充分的时间适应这种变化。面对生活,每个人都会产生某种恐惧。
我们恐惧没有钱,恐惧没有出路,恐惧没有人理解,总之恐惧有很多,但主要有7种:1.恐惧贫穷;2.恐惧批评;3.恐惧健康不佳;4.恐惧失去爱;5.恐惧失去自由;6.恐惧年老;7.恐惧死亡。
恐惧的理由有无数种,但最可怕的是对贫穷和衰老的恐惧。
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奴隶一般来驱使,因为我们对贫穷十分恐惧。所以,我们希望积聚金钱以备年老之需。这种普遍的恐惧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促使身体过度劳累,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我们所极力要避免的困惑。
大多数人都了解,只要运用想象力,就能发挥创造力。他们都曾经阅读过一些伟人传记,这些伟人本来也都是普通人,都是在克服重大的缺点与障碍之后,才成为伟大的人物。但他们却无法想象这种情形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使自己安于平凡或失败,并在希望与嫉妒中度过一生。他们养成了回顾过去的习惯(加强了失败的意念);并且幻想同样的情形会再出现(预测失败)。他们受制于别人所定下的标准,因此经常把目标放得高不可及。他们既不相信梦想能够真正实现,也未充分准备有所成就,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失败已固定在他们的自我心态中。就在事情似乎已有突破或真正有进展的时候,他们却把它弄砸了。事实上,对成功的恐惧感,使他们拖延了成功所必需的准备工作以及创造的行为。而为失败找出了合理解释,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微妙的感觉:“如果你们也经历我的遭遇,你们也不会有所进展的。”
那么怎样排除恐惧呢?
首先,你要进行自我激励,不断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恐惧的,我一定可以做好。
自我激励就是鼓舞自己作出抉择并且付诸行动。激励能够提供内在动力,例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或者想法,能够使人行动起来。
其次,行动起来,用事实克服恐惧。很多人在事情没有做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恐惧,一旦做起来,就不会恐惧了。特别是事情做成功了,就可以克服恐惧,树立起信心。
再次,把事情的最坏结果想象出来,如果最坏的结果你能够承受,那么就没有必要恐惧了。比如,下岗了,又能怎样?我还可以有基本生活保障,不至于活不下去。我可以干自己能干的事情……
认识到我们现在对生活的恐惧是早期没有受到信心的鼓励,这种恐惧不克服就会严重影响我们今后的发展,在恐惧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达成任何有价值的成就的。所以,一个做事有“手腕”的人要想成功,就要改变自己,克服恐惧,肯定自己。把心态摆正,求人方能顺利,办事才可逍遥。
“未成曲调先有情”——求人的备战阶段
求人办事的初始阶段,其实就是与人沟通感情的交际阶段。
在交际中寻找共同点的说话术,俗称“套近乎”,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认同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
认同,是要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首先一点,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得近乎,并且套得瓷实,套得牢靠。
让我们以记者为例。记者采访,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有时还不得不面对冷面孔,坐冷板凳,他们是如何与采访对象套近乎的呢?
初次见面,彼此陌生,有个熟悉的过程,有经验的记者能够把这个过程缩短。通过观察和分析谈话对象,能够迅速地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尴尬局面。
有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儿,老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扯上了构图呀,色调呀,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自己的相册,俩人便侃侃而谈起来,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一次,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女教师,行前有人说她很倔,说不好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记者到学校去找她,她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记者一听她说话的口音是江浙一带的,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也是浙江人。后来,他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也为正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记者在跟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接触中,开动脑筋,注意观察,迅速找到这种共同点,以此作为一种契机,与采访对象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以进行和谐、投机的谈话。
有时候,采访和求人简直就是一回事,记者的经验足够各位求人者借鉴。
有些时候,我们所请求的对象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事先无法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这怎么办呢?下面就介绍一些与陌生人交谈、套近乎的技巧。
首先,你要把与陌生人交谈看成是一件乐事。应当想:这是获取新信息的好途径;是扩大横向联系的好机会;是求知学习的好渠道;是锻炼口才的好办法……只有这样,你才能珍视与陌生人的交谈,变畏途为乐境,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交谈时,你才会热情、诚恳、娓娓动人,“未成曲调先有情”;心中的话,才会源源涌到舌尖。
初次见面,素昧平生,有人感到周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感到无从启齿,“没有办法”交谈。他们或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所以在与人交谈时首先要坚信自己是能够把话说清楚的。有无这种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陌生人交谈的勇气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其主要方法是:
1.自我暗示
交谈前,可作自我暗示,适当默念:“慌什么?一句一句说!”“急什么?自有办法可想!”“要勇敢,镇定地说出第一句!”
2.自我信任
相信自己能说会说。做到:该说则说,该笑则笑,该问则问,自然大方。
3.用警句给自己打气
牢记一些帮助你战胜胆怯、鼓足勇气的警句,常常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如“勇气是男子汉的主要品性”、“大胆横行天下,小心寸步难行”、“永不听信你的惧怕”、“自己先有一种坚信,然后用你全副的精力去做——成功的基础十有八九建筑于此”。
4.转移紧张情绪
别老想着:“要和陌生人谈话了,怎么谈呢?真急死人……”要把这种紧张情绪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如看看室内的陈设,鉴赏一下墙上的名画、挂历等。紧张的心情消释了,交谈就能较轻松地进行。
其次,要善于寻找话题。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寒暄之后,常会出现可怕的冷场。这时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找话题的问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找话题的方法有多种:
1.中心开花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题,围绕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许多人的议论,导致“语花”四溅,形成“中心开花”。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中心开花”法选话题,要在陌生人多的场合,把话题对准大伙的兴奋中心。
2.即兴引入
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3.投石问路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和主人是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了。假如是北京老乡,你可和他谈天安门、故宫、长城,也可与他谈北京的新变化;如果是福建老乡,你可与他谈荔枝、龙眼、橘子、沿海的水产等等。
4.循趣入题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生发,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谈、最乐于谈的。如对方喜爱摄影,便可以此为题,谈摄影的取景,胶卷的选择,各类相机的优劣,钻研摄影艺术的甘苦,等等。如果你对摄影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摄影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的方法也有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一番议论。引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最后,伺机而动,慢慢地拉近距离。陌生人之间的交谈,必须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
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这也有不少方法:
1.适时切入
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2.借用媒介
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好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3.留有余地
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欢迎探讨。
有些求人者生性腼腆,性格内向,登门求助时慌里慌张,好不容易谈完话,留下礼物便夺门而出,长吁一口气。回头一想,连个名字也没给人家留下,白费心思,徒劳无功,叫苦不迭。
初次见面时让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就出师不利,要挽回这种劣势,那就必须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还不见得有用。
因此,和别人见面时,作为开始的“自我介绍”,绝不可马虎。那么应该如何“自我介绍”呢?
当你们见面,目光相对,互露微笑之后,接下去就是“我叫……”的自我介绍,这种介绍的要点就是要讲清楚。如果对方因没有搞清你的名字而叫错时,彼此一定会觉得很尴尬的,很容易造成不愉快的场面。因此,自我介绍时,除了要讲清楚外,最好能附带一句,比如说“王,就是国王的王。”这样不但不会使对方发生误解,还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自我介绍当然是要使对方记住自己的名字,但同时你也必须记牢对方的名字。如果你没记清楚的话,不但会让对方感到失望,而且也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有效使自己记住对方名字的最好办法就是找机会说出对方的名字,这样能帮助记忆。
再者,如果在讲话中时常提到对方名字的话,对方一定会觉得你很重视他,而感到愉快,因此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这是在英国及美国社交中常用的方法,值得借鉴。
要使自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抓住机会推销自己。这在那些登门求人者身上,显得格外重要。
“曲径通幽处”——求人的进攻阶段
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节奏加快了,所以在套近乎阶段一过,为张口求人作好了铺垫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进攻阶段:提出你的要求了。
表达求人意愿的首要之点,是要委婉。
孙犁在《荷花淀》中描写几位妇女:“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俺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几个青年妇女的丈夫都参军走了,她们的共同心理是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由于害羞,不好当着众人直接说出来,就各找了一个借口来表达本意,仿佛到驻地去理由是充分的,非去不可。这就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愿。
这种假借他人之口的表达方式,常常是从侧面切入,暗中点明自己要说的最主要的意思。
曲径通幽,就是对话时不直接了当,而是曲曲折折地表达内容,让对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说的意思。
委婉的语言表达了求助者一种谦和的态度。这种情感必须是真诚的,在表现上是庄重的,既要讲究礼貌,又要注意分寸。过分狂热肉麻的话只能令人腻烦,过于凄凉的话又令人感到冷漠。
委婉是与隐晦、含混有区别的。它虽然不是直露地说出来,但仍要求表意明确,叫听者脑子一转就能明白,或依靠语境的提示、暗示等很快领会本意。
表达的意思应是明确的,语言的表达应是迂回的。有些人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是说话者本身思维不清晰;有些人拐弯抹角、含沙射影,首尾两端,是说话者心术不正。好的委婉语言,应当是隐而不晦、柔而不弱,闪而不避、曲而不涩。用这样语言表达的含义可能会比直接表达给人的印象还要深刻。
开口求人毕竟是件难为情的事,不像喝口水、吐口唾沫一般轻松。搞不好,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对于容易造成尴尬局面的话题,有些人往往是避而不谈。但一味消极逃避未必是最佳选择,况且有些事情关系重大,无法逃避,这时就不得不面对,这就必须讲究策略,使尴尬话题巧开口。
1.近话远说
如果把两个人面对面地置于一个尴尬场面中却又不留回旋的余地,显然是不适宜的。近话远说就是人为地拉开话题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带。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就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对方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
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便借着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
2.明话暗说
战国时期,齐、魏两国长期争战。有一次,齐国想讨伐魏国。淳于髡觉得此时伐魏,对齐国很不利,于是想极力阻止此次交战。
他对齐威王说:“韩国的黑犬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了;东郭的狡兔是四海之内最敏捷的兔子了。韩国的黑犬追逐东郭的狡兔,围着山跑了三圈,腾越过五座山,兔子尽力往前跑,狗竭力在后面追,狗和兔都跑得筋疲力尽,双双死在那里。一个农夫见此情景,不费吹灰之力,独占其果。如今,齐、魏两国已经相互争战了很久,双方实力相当,长期争执不下,长年的战争使土兵们困苦不堪,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我很担忧,我们两国长期交战的结果,就会像那狗和兔一样,双双死于疲命,而那强大的秦国却来坐收农夫之利。”
淳于髡的一席话令齐威王若有所悟,他觉得淳于髡说得有理,于是取消了伐魏的想法。可见,巧妙地运用隐语不但可以避开与对方的正面交锋,也可以间接维护对方的自尊。尤其在向领导进言,或是在批评别人时,最好不要采取直来直去的方法,多婉委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把明话尽可能往暗里说,往巧里说,这种说话方式才更受听,更容易服人。
3.实话虚说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李某刚刚托好友张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进去了”的传闻,又不知真假,就到张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李某开口道:“老张到底是怎么回事?”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胃病又犯了,昨天送的医院……”
原来如此!如果李某实话询问张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李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张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如果张局长一切平安,她会莫名其妙地反问:“什么怎么回事?”他则可转而掩饰:“听说他想调动?干得好好的,又何必……”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4.庄话谐说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在当今,谁都希望自己有个高工资、高职务。可如果向老板公开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不是有点太尴尬?一个青年打工者成功地克服了这一点,为我们做了个示范。
他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儿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
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5.己话他说
尴尬与否,有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话,对方说出来却可以自然而然。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难大吗?要干的话,早一天好一天。”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可以讲究分寸,让对方不经意间,向你敞开心扉。
“咬定青山不放松”——求人的相持阶段
到了求人的相持阶段,此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咬定青山不放松”,针对对方表现出的犹豫、为难,甚至提出拒绝的理由,左右逢源,一一化解,直至接受你的请求。如今,已经到了大规模调动你的口才能力的时候了。
关于这个“咬”字,有位中学校长有过很深的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级中学,依附性比较大,我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常得求上级领导办事,且学校的事情大多都是些麻烦事。在我的经历中,领导热忱办事的确也遇到一些,但婉言回避的也不乏其例,更有甚者给你吃点‘闭门羹’也不足为怪。为了提高这方面的办事效率,我特别在‘咬’字上费了一番心思,一般都能按计划完成。归纳起来,‘咬’法有四。
“一,一口一口地咬。说得文雅些,叫做逼进法。就是事先设计好交谈的语势,堵住对方说话的退路,使对方诚恳地接受你的请求。有一次,我们学校针对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计划召开家长会,会上需要求书记出面。事先找到了书记,我说:‘书记,我就学校工作向您汇报一下,其中我校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这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势必带来不良影响。’书记接着说:‘是啊,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应该很好地抓一抓。’我便趁势说:‘所以,我们学校打算马上召开家长会,想请您在会上作作指示。’书记考虑片刻,便欣然答应了。后来据他透露,他已经有约在先,只是这事他不便推却,只得舍彼求此了。
“二,撮起嘴巴咬。说得文雅些,叫做圆场法。要求在对话当中,善于抓住对方犹豫不决的心理,见机说话,为他们打好圆场,使之自圆其说。有一次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校舍维修经费,我选准乡长书记在一起的时候,将报告递呈了他们。书记看了报告说:‘这你找乡长就可以了,他主管财政。’乡长看了报告是这样说的:‘只要书记表个态度,我没啥说的。’细加揣摩,我发现他们俩的谈话中,有一种推让的味道,于是我便从中打了圆场:‘这样看来,两位领导没有什么异议了,那就请两位签上大名吧。’当即他们批了报告拍了板。
“三,亮出牙齿咬。说得文雅些,叫做启悟法。这主要是指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运用合理的语言,使对方从中领悟到其中利害。现在我脑子里还留有这样一个场面:我为了学校扩班添置课桌的事找某领导交涉,起初,他一口回绝,给了我一个‘钉子’,情急中,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您不能解决,我也只好找上面求援了。’没想到这句话竟引起了这位领导的注意,可以猜测这位领导当时的心理活动,他是怕上级领导‘说’他。僵局很快被扭转了,这位领导也换了口气:‘这点小事,没必要去找上面,让我想想办法。’没有多久,这位领导果然想出了好办法。
“四,舔一口再咬。说得文雅一些,叫做迂回法。其特点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逐步切入正题,先造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曾作过尝试,一次碰上学校与社会发生了纠纷,亟待有关领导出面处理。登门拜访时,我先就以往的事情互相聊了起来。‘过去很多事情,承蒙您对学校加以关照,老师们非常感谢。’对方说:‘分内之事,不值一提。’‘经常打扰麻烦,确实不好意思。’对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这次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便顺势将话扯入了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尽管这个问题的处理比较棘手,但这位领导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下来。”
这位校长的话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在求人办事时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想去求,更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如果我是他,我怎么样才有兴趣帮他办事?我凭什么帮他办事?不了解对方的意愿,光想自己,怎么样能使他愿意去做这件事呢?在求人的相持阶段,对方可能提出一大堆理由来搪塞或拒绝。这是一场较量智力、耐力和嘴上功夫的拉锯战。有时,正面强攻不下,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身上找到不得不帮你的理由。
美国口才大王卡耐基的一次经历,可以作为游说的典范。他是这样请求一家旅馆经理打消增加租金的念头的:
我每季均要在纽约的某家大旅馆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
有一季度,我刚开始授课时,忽然接到通知,要我付比原来多三倍的租金。而这个消息到来以前,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
很自然,我要去交涉。怎样才能交涉成功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两天以后,我去找经理。
“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我说,“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地位,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盈利。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难得保住,也不应该保得住。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先讲有利的一面。”我说,“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办舞会、晚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这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现在,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撵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了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
讲完后,我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当然,最后经理让步了。
这里我要提请你注意,我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没有谈到一句关于我要什么的话,我是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的。
可以设想,如果我气势汹汹地跑进经理办公室,提高嗓门叫道:“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我把入场券印好了,而且都已发出,开课的准备也已全部就绪了,你却要增加300%的租金,你不是存心整人吗?300%!好大的口气!你疯了!我才不付哩!”
想想,那该又是怎样的局面呢?大争大吵必然炸锅了,你会知道争吵的必然结果:即使我能够辩得过他,他的自尊心也很难使他认错而收回原意。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
俗话说,媒婆一张嘴,甜死几多郎。大凡接触过媒婆的男女,没有几个不被说动心思,最后将开头的或少或多的不满意忽略,欣欣然地与原来不喜欢或看不上的人儿走到一起的。
这是因为媒婆在游说的过程中,显然没有个人利益,她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你着想。
小李从前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朋友,但由于社会的分工不同,致使他们各处一方。尽管如此,刚分开那几年,两情依然有增无减,书信传情。
有一天,一个同事打破了小李纯洁专一的思想。
原来她为小李介绍了某处长的儿子。虽然该小子长得一般,没有真正的男子汉气概,可是同事的话给了小李无穷的勇气,让她动心了:
“他长相虽然一般,但身体却好,且朴实、大方,又是处长的小儿子。有权、有地位、有住房,收入高。同时可以给你调一个好的舒服的工作……再说不用承受两地分居之苦,女人嘛!最怕没有男人在身边……如果我是你呀!就嫁给他!”
经过同事的美言,小李动心了,一个月后就与处长公子结了婚。
有些生意人,嘴巴上好像抹了密和油,讲起话来又甜又香。他会把曲的说成直,直的也可以变为曲的。从复杂的商品销售到简单的青菜买卖均是如此,高明菜贩子的嘴巴比油瓶口还要滑:“如果我是你,我就买这种菜。虽然贵了点,但是它新鲜、娇嫩,吃时爽口、清香……”
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叫你打开原来不想打开的钱包?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站在你的角度上去分析判断问题,分析出它的好处,使你觉得很有道理。
“润物细无声”——求人的告捷阶段
求人到了最后一步,眼看就要大获全胜,鸣金收兵了。这时候,不要急着草率收笔,虎头蛇尾,还要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同时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这一步骤一般人都能做得很好,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有必要,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
1.自我数落
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应该注意先点破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你,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求助者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你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啰唆”或“我说的话虽是过分点……”
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会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自我数落会有这么大的功效?不信请看下面一段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不是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晓得在没有事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正是运用了“先行自责”的说服技巧,使警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高抬贵手,放他一马的。
2.借坡下驴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被求者可能这样说:“就照你说的办吧!”自然是赞同你的做法,并对你加以鼓励。但换个时间地点,往往就不是这回事了。他说这话时的意思,可能只是在含糊应付你,并不真心“照你的意思办”。这种时候要善于察言观色,弄清他的真实用意,才能见机行事。
一般说来,对方在非正式场合,如酒席上、咖啡厅、私人家中,如果说:“你去办好了!”“就按你的意思干吧。”往往并非真心实意地说出的话,而大多时候只是一句推托之词,尤其在酒后,这话更不可信。而你竟不辨真假,莽撞地便去做了,到头来吃亏的总是自己。所以听到此类话,必须认真想想,这只是一句酒后之言,要有心理准备,他可能是“酒后失言”。
在酒席或大庭广众之下,人们都不喜欢被人追问或批评。因此,应该抓住机会,借坡下驴,把握适当时机,与对方进一步“敲定”。
但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事先必须商量。人家同意你干什么事,当然要事先同他商量,酒席上也是如此。
第二点:中途必须报告。
第三点:事情结束后,也要作最后的报告。
必须抓稳对方的具体承诺,在日常不时提醒他加以确认,这也是把对方“抓”在手里的一个绝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