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春秋左氏传治要(下)
【原文】譬如农夫,是穮是蔉①,虽有饥馑,必有丰年。
【注释】①是穮是蔉:除草培土。穮,音标,耘田除草。蔉,以土壅苗根。
【译文】就像农夫一样,只要辛勤除草培土,虽然难免会有一时饥馑,但必将会有丰收之年。
【原文】《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①。”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
【注释】①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出自《诗·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意谓不骗人不害人,待人以信,很少有不成为榜样的。僭,不信实。贼,伤害。则,取法。
【译文】《诗经》说:“不作假不害人,很少有不成为榜样的。”的确是这样啊。能够成为众人榜样的,就不会居人之下。
【原文】远恶①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
【注释】①远恶:罪恶遍及远方。
【译文】罪恶遍及远方,然后就会被众人抛弃。善也如此,德行远播,然后就会兴盛了。
【原文】民知争端①矣,将弃礼而征于书②,锥刀之末③,将尽争之。
【注释】①争端:争讼的依据。指刑书。孔颖达疏:“端谓本也,今铸鼎示民,则民知争罪之本在于刑书矣……刑书无违礼之罪,民必弃礼而不用矣。”②书:指刑法之书。③锥刀之末:比喻小事、微利。
【译文】百姓知道了争夺的依据(即刑书),将会丢弃礼仪而征引刑书,小事微利都要尽力争个明白,不易判决的案件会更加繁多。
【原文】国将亡,必多制。
【译文】国家将要灭亡,必然会制定很多法律。
【原文】夫礼,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①。天地之经,而民实则②之。则天之明③,因地之性④,生其六气⑤,用其五行⑥。气为五味⑦,发为五色⑧,章为五声⑨。淫则昏乱,民失其性⑩,是故为礼以奉之。
【注释】①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杜预注“经者,道之常也;义者,利之宜也;行者,人所履行”。②则:仿效,效法。③天之明:杜预注“日月星辰,天之明也”。④地之性:杜预注“高下、刚柔,地之性也”。⑤六气: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⑥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⑦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⑧发为五色:发,显现、显露。杜预注:“发,见也。”五色,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⑨章为五声:章,显示、表明。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音。⑩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杜预注“滋味声色过则伤性也”。淫,过度、无节制。
【译文】礼,是上天的常道、大地的法则、民众行动的依据。天地的常道,民众实际上都在效法。(圣人)效法上天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因循大地高低刚柔的本性(而制礼)。滋生了上天的六种气象,运用“五行”来说明宇宙的起源与变化。五行之气入人之口为五种味道,显露于眼为五种颜色,显示在耳为五种声调。(滋味声色)过分则会使人迷惑混乱,人们就会因此而迷失本性。所以要制定礼来帮助人们守持本性。
【原文】礼之可以为国①也久矣,与天地并②。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③,礼也。君令而不违,臣恭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④,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⑤,妇听而婉⑥,礼之善物⑦也。
【注释】①为国:治国。②与天地并:杜预注:“有天地则礼义兴。”并,平列。③姑慈妇听:姑,丈夫的母亲,即婆婆。妇,儿媳。听,听从、接受。④箴:规谏。杜预注:“箴,谏也。”⑤从:杜预注:“从,不自专也。”⑥婉:亦作“倇”。顺从,温顺。杜预注:“婉,顺也。”⑦善物:犹善事、好事。
【译文】礼制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已经很久了,可以说是和天地并兴。君王美善,臣下恭敬;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哥哥友爱,弟弟恭顺;丈夫和蔼,妻子温柔;婆婆慈祥,媳妇顺从,这些都是礼的内容。君王美善而不违礼,臣下恭敬而无二心,父亲慈爱而善教子,子女孝顺而能规劝父母,哥哥爱护弟弟而亲近友爱,弟弟尊敬哥哥而能够顺从,丈夫和蔼而合乎义理,妻子温柔而端庄正直,婆婆慈祥而不独断独行,儿媳听从而又温顺,这些都是礼中的好事啊。
【原文】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译文】举荐没有别的,只在于贤能,无论关系亲疏,一视同仁。
【原文】近不失亲①,远不失举②,可谓义矣。
【注释】①近不失亲:杜预注:“谓举魏戊。”②远不失举:杜预注:“以举贤。”杨伯峻注:“举其所当举,或以功,或以贤。”
【译文】举荐近处的人不遗漏亲族,于远处而不错过应当举荐的人,这可以说是符合道义了。
【原文】无始乱①,无估富②,无恃宠③,无违同,无敖礼④,无骄能⑤,无复⑥怒,无谋非德⑦,无犯非义⑧。
【注释】①无始乱:贾逵云:“无为乱始。”②怙富:依仗财势。③恃宠:依仗宠爱。④敖礼:杨伯峻注:“敖同傲。谓勿向有礼傲。”⑤骄能:因有才能而骄傲。杜预注:“以能骄人。”⑥复:杜预注:“复,重也。”⑦无谋非德:杜预注:“非所谋也。”杨伯峻注:“谓不合德义者勿谋之。”⑧无犯非义:杨伯峻注:“不义之事,勿触犯之。”
【译文】不可成为祸乱的源起,不可依仗财势,不可依仗宠爱,不可违背大众共同的意愿,不可傲视有礼之人,不可因才能而骄傲,不可对同一件事再次发怒,不可图谋不合道德的事,不可图谋不合义理的事。
【原文】违强凌弱①,非勇也;乘人之约②,非仁也;灭宗③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④,非智也。
【注释】①违强凌弱:避开强暴的,欺凌弱小的。杨伯峻注:“强指平王杀其父时。违,回避也。”②乘人之约:杨伯峻注:“约指昭王此时正处困境。乘今作趁。”③灭宗:杜预注:“弑君,罪应灭宗。”灭,灭绝。④令名:美好的声誉。
【译文】避开强暴欺凌弱小,不是勇敢;趁人在困境时相要挟,不是仁德;灭人宗族废人祭祀,不是孝敬;做事没有美名,不是智者。
【原文】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①。故用其道,不弃其人。
【注释】①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弃其邪可也:杜预注:“加,犹益也。弃,不责其邪恶也。”孔颖达疏:“国之臣民,诚有可以加益于国家者,取其善处,弃其邪恶可也。虽知其邪,当弃而不责,所以劝勉人,使学为善能也。”
【译文】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有益处,就可以不责备他的邪恶之处。所以采用了一个人的主张,就不要抛弃他。
【原文】树德莫如滋①,去疾莫如尽。
【注释】①树德莫如滋:树德,施行德政、立德。滋,增长;增加。【译文】树立德行莫过于使其不断增长,去除疾病莫过于竭尽彻底。
【原文】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
【译文】臣下听说一个国家的兴盛是由于有福德,其灭亡是由于有灾祸。
【原文】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①,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②,是其祸也。
【注释】①视民如伤:看待人民就像看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或者解释为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只可抚慰,不可惊动。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②土芥:泥土草芥。比喻微贱的东西,无足轻重。
【译文】臣下听说,国家兴盛时,看待百姓就如同看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这就是国家的福德;国家要灭亡时,看待人民就如同泥土草芥,这就是国家的灾祸。
【原文】盈必毁,天之道也①。
【注释】①盈必毁,天之道也:杜预注:“越人朝之,伐齐胜之,盈之极也。为十三年越伐吴起。”盈,骄傲、自满。
【译文】自满骄傲必定会失败,这是自然的规律啊!
【原文】君子之行①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
【注释】①行:杜预注:“行政事。”
【译文】君子推行政事,要用礼制来衡量,施舍要力求丰厚,事情要做得适中恰当,赋敛要尽量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