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词搜索
作者:北宋·晏殊
题目:《浣溪沙》
亮点:清丽自然,意蕴深沉。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新词喝一杯醇酒,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与楼台亭阁,夕阳西下何时再回?花朵凋落,春光消逝,一切都无可奈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我在园中充满香气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燕子不都长得差不多吗,也能似曾相识?
其实词人只是借眼前日落、花谢、燕归的景象,抒发一种生活感悟:日落又日出,春去又春来,花谢又花开,宇宙中有多少事物,一去不复返,但又永恒地重复回归。就如同这归来的燕子,是去年在这里安巢的那只吗?词人无法确定,只能是“似曾相识”。因为美好事物的消逝,我们无法阻挡,但消逝的同时仍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只是这种重复回归,并不是原封不动地重现,而是“似曾相识”罢了。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正是因为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着含蓄的哲理意味,让人们从更高的层次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
晏殊少年时,江南安抚张知白以“神童”的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赐同进士出身,于是十四岁的晏殊开始进入朝廷。当时天下无事,允许百官各自选择美景之处宴饮,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大臣不知为什么皇帝选中晏殊,转天上朝复命,皇帝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穷。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帝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晏殊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得到的宠信越来越多。等到宋仁宗登位后,他顺利地一路做到宰相。他爱惜人才,提拔后辈,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都是他的门生。
他的词集《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其中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可见纯为抒写自己的真性情,不是为了应酬。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的仕途十分顺畅,自然没有愁苦之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