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课 藏 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成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藏象学说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象”,一是指内脏的解剖形态;二是指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是生理和病理现象。“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两者合成藏象。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观察人体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来研究人体脏腑解剖结构、物质基础、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下表反映了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①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形态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物质代谢上相互联系,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

② 五脏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五脏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包括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两个方面。

*五脏

肝、心(心包络)、脾、肺、肾合称五脏。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主“藏精气”,即生化和储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主。

附:心包络

心包络,即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故心包络受邪的临床表现与心是一致的。在温病学说中,就将外感热病中所出现的神昏、谵语等病症,称之为“热入心包”。

肺覆盖着其他脏腑,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故称为华盖。

脾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主升清。

肝为将军之官,刚脏,体阴而用阳。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本,主一身之阴阳(肾阴、肾阳)。

*六腑

六腑,属于管腔性器官,其功能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故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

胆附于肝,内贮胆汁,为肝之精气所化生,故称为精汁。胆虽为六腑之一,但胆藏精汁,又与五脏藏精气作用相似,由于这个生理特点,所以胆又属于奇恒之腑。

胃因容纳饮食物之故称为“水谷之海”,因气血津液来源于饮食物化生的营养,故又称“气血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与心有经络相通,相为表里。

大肠为传导之官,以通为用,与肺有经脉相连,相为表里。

膀胱为州都之官,与肾相表里。

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是指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等组织,充填于脏腑之间,结构松散,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为决渎(疏浚水道)之官。体内气和水液的升降出入,是以三焦为通道,肺、脾、肾等脏腑协同完成的。

上焦主宣发卫气、布散精微。上焦因接纳精微而布散,称为“上焦主纳”。

中焦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因中焦运化精微,称为“中焦主化”。

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称为“下焦主出”。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即不同于常规脏腑的腑,形态似腑,中空管腔,功能似脏,主藏精气。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除胆外,其余既无表里配合,又无五行配属,而与奇经八脉有关。

脑,即脑髓,由髓汇聚而成,故称“髓海”。脑髓不但与脊髓相通,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通道,且与全身精微有关。

脑的生理功能:

① 脑藏元神:元神由先天之精化生,在人出生之前,随性而生,藏于脑中。

② 脑主精神思维: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提出元神与心神都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脑具有主持精神思维活动的功能。

③ 脑主感觉运动:眼、耳、鼻、口、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部,感觉归于脑。脑藏元神,神能驭气,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令之运动,故脑统领肢体运动。

髓,指的是骨头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髓以父母的先天之精为物质基础,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后天之精(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

髓的生理功能:

① 充养脑髓:脑为髓海,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不断地补益充养脑髓。

② 滋养骨骼:骨髓能充养骨骼,使之坚壮刚强。故有“骨为髓府,髓藏骨中,骨得髓养”之说。

③ 化生血液:骨髓是造血器官,骨髓可以生血。

骨,指骨腔,内藏骨髓。

骨的生理功能:

① 贮藏骨髓。

② 支持形体:骨具有坚刚之性,能支持形体,保护脏腑。

③ 主管运动:筋肉的张缩支配骨骼的收展,形成人体的运动。

脉,指脉管,与心在结构上直接相连,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合作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

脉的生理功能:

① 运行气血:脉为血之府,约束和促进气血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

② 传递信息: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称为脉搏。人体脏腑组织通过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与血脉息息相通,气血之多寡、脏腑功能之盛衰,均可通过脉搏反映出来。因此,脉搏是全身信息的反映。

(见六腑部分)

女子胞又称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两个:主持月经、孕育胎儿。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所以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血和藏血,主神志与调节精神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两个方面。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的病理状态,称为心肾不交。

心与肾之间,在生理状态下,是以阴阳、水火、精血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具体体现在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三个方面。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的关系。

脾和肺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的气机升降。

肝和肺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

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故肺肾关系称之为金水相生,又名肺肾相生。肺为水上之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所以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藏血,脾生血统血。因此,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之间的相互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消化和血液两个方面。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心主血脉,为血液循行的动力和枢纽;小肠为受盛之府,承受由胃腑下移的饮食物并进一步消化,分清别浊。心火下移于小肠,则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的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小肠在分别清浊的过程中将清者吸收,通过脾气升清而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使心血不断地得到补充。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肺和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

肺主气、主行水,大肠主传导、主津,故肺与大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和呼吸方面。

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亦随之降,以发挥其传导功能,使大便排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与大肠主津、重新吸收剩余水分的作用相互协作,参与水液代谢的调节,从而保证大便正常排泄。

呼吸:肺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其气以通降为贵。肺与大肠气化相通。肺气和利,呼吸调匀,则大肠腑气畅通。反之,大肠之气通降,肺气才能维持其宣降之性。

脾与胃通过经络互相联络而构成脏腑表里配合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纳与运、升与降、燥与湿几个方面。

纳运相得:胃的受纳和腐熟,是为脾之运化奠定基础;脾主运化,消化水谷,转输精微,是为胃继续纳食提供能源。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发挥供养全身之用。

升降相因:脾胃居中,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运化和输布水谷精微,并借助心肺的作用以供养全身。胃主受纳腐熟,将受纳的饮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传送到小肠,并通过大肠使糟粕浊秽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肠胃虚实更替的生理状态。

燥湿相济:脾性喜温燥而恶阴湿,胃性柔润而恶燥。燥湿相济,脾胃功能正常,饮食水谷才能消化吸收。

肝与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

消化功能: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肝胆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排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精神情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在五行同属水。两者密切相连,又有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主津液,开窍于二阴;膀胱贮存尿液,排泄小便。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尿液能够正常地生成,并下注于膀胱贮存;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能够正常地贮存和排泄。肾与膀胱密切合作,共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