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发展历程
1851年,比利时工程师加特林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挺机枪,该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则是大规模用于实战的机枪。
1882年,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在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步枪射击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瘀青。这个现象表明枪的后坐力能量很大,而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认为可以对此加以利用。于是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子弹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1883年,马克沁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此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为了给连续射击的机枪持续供弹,他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1884年,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同年取得应用此原理的机枪专利。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
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很不方便。所以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1876年加特林机枪
★马克沁机枪设计图
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即开始研制轻机枪。19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命名为麦德森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千克。麦德森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成为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博物馆中展览的麦德森轻机枪
在一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的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国、英国、法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中明文规定禁止德国研制任何水冷式重机枪。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2通用机枪,并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MG-42于1942年开始生产,与MG-34通用机枪相比,MG-42造价低廉,火力凶猛,最高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中德国共生产了100万支MG-42。火力凶猛的MG-42通用机枪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号称 “二战中最好的机枪”。
士兵正在为MG-42通用机枪装子弹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机枪是过去100年间最重要的军事技术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战争大多残酷无情,除了其他各种因素,机枪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有了这种武器,每名士兵每分钟可以射出几百发弹头,短短几个回合就能消灭一个排。为了抵挡这种弹幕射击,各国军队不得不研制出坦克之类的重型作战装备。仅这一种武器就对人类发动战争的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
现代战场上随处可见机枪的身影
士兵正在使用机枪进行射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