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风雪夜归人
——小峪至翠华艰难穿越
追梦人
下雪登山是驴友们最向往的事。千姿百态的雪松,雾松,天然冰雕,这些平日里只在镜头里,画面里见过的景便可以尽收眼底,满藏心里。那是何等神往,又何等令人企盼的事。自然美景无不以最高的姿态营造山中的美丽,缔创又一份自然的奇迹。
天是一直下了整天的,虽然城里是雨的动作,然山中必定是雪的世界。没有强硬的心境风雪中登山,还是几次三番去了论坛。论坛的公告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坚定不移的贴在那里,铁了心的叫人琢磨。没有取消,应该就是照常行动吧,忐忑着心境准备了野炊的东西。然心情究竟不实,连睡眠都七醒八醒的,操了一夜的心。及至到了集合地点,看到依然轰轰烈烈的背包人群,才幸庆自己的英明与果断,坚定的驴是义无返顾的。
了解中大多数人都怀着同样的心境。那是冒着扑空的想法奔来集合点的,这样更鼓舞了登山的士气。连那位在家里折腾了一夜想法,又没有足够勇气的女士,在朋友电话的召唤下以出租近四十元的代价赶到中途上了车。这情节像是从电影里剪切的,从迎来的一片掌声中,大家彼此更加明白了自己以及他人的激动和高昂。
想象中的事总是比现实里更容易,更完美些。从接下来的行程里我们便尝到了一开始的艰难。先是车打滑,又是跑错道,总之经过三拐四弯的耽误才于十点钟赶到山下。我们是三辆车的老末。据说,第一辆车快了我们近一个小时。这又给今天的行程增加了特别的韵味。
本来是风雪中前行,脚下的磨擦一脚一脚的加大。新鲜感在行了不到半个小时后便成了步伐沉重。慢坡的雪地考验着每个人的耐力和意志。知道自己力量的欠缺,每每登山,我一定是赶先的,以便在心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不喜欢落伍追赶的感觉,就像现实里做其他的事,占去主动优势比被动的劳力更让人积极进去又容易取胜。
为了不落在后面,我和先生加快了步伐冒着风雪前行。说实在,这时候,除了两腿奋力的机械运动,来自山中的冷空气清爽的催醒着我们的心灵。眼前的雪地密密麻麻的躺着前行者的足迹。一个小时的时间赶了多少路,无人计算,终究望不见前行者的背影。一种进取的力量催促着我们加快步伐再加快步伐,向前追去。目标的心里定位只是朋友们热情洋溢的背影。当终于看见尾随的前进者时,我们几乎在心里是喊了万岁的。这也正是正式进入山路崎岖的开始。我们的追赶用了整整两个小时。
美景之约
雪中的山透着一股素雅的静谐,银装素裹,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
天苍苍,雪茫茫,
风吹雪花舞群芳。
我们凭借着依然追赶的力量,越过一队一队三五成群的色彩,游刃有余的徜徉在雪海雾色里。这时候的雪似乎小了很多,风也稀少了,天变得亮了些。心情的松懈使我们放慢了脚下的步伐。抬头仰望,山是躺在一片茫茫洁静中的,眼前所见无不充满了梦幻,充满了迷离,充满了奇迹。远观近赏一处一处的景色纠缠着脚下,迷漫着心境。没有人会在如此美景下还一如既往低头潜行,山友们几乎都在双双两两三五成群的摄影留念,试图把这人间的奇迹,素雅,洁美,装满镜头,永存心境。
有美景相伴,行走变得异常趣味起来,除了留神脚下,剩下的就是一览无余的欣赏了。
昨天还沧桑的山仿佛一夜间消失了,替而代之的是一页全新的世界。这世界似乎由一种颜色成就,然在这似乎无色的世界里人们更多的感受,是纯洁的简单,又完美的景致。山驴的色彩是此时山中唯一的点缀,这点缀像画家的笔一墨一墨的喷着,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人从画中来,画中人为色,画里有景,景下是人……
越往山上,随着雪的丰厚,景致一页一页的更加圆润,更加迷离,脚下的步伐也越法变得更加艰难了。饥饿从心底散发开来,呼唤着力量。看看表中午一点多,屈指计算已经走了近四个小时。艰难苦行,该是吃饭的时间了。道路的崎岖限制着野炊的欲望,还是按计划到山顶用饭吧。这是我们登山惯常的思路,无可奈何,只好如此。有这样的想法,加紧了脚步继续向上攀行。谈何容易,饥饿,寒冷,脚下的泞滑一步一步的考验着,考验着,几乎是凭借着毅力支撑脚下。
有熟悉山路者:再有半个小时就要达到山梁,山梁的那边就是翠华的境地了。再努力一把,便可以挺进胜利。
山越来越陡,脚下越走越滑,陡峭的山路越来越难以攀行。树枝是唯一能支撑着前进的力量,稍不留心就有滑坡的危险。冷气从四面袭来直落心间,脚尖和手指已经僵硬如石,毫无知觉。二十分钟,十分钟,攀行的艰难使得时间像皮紧一样拉长了距离,我们无法缩短时间来完成最后的胜利,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已经无法顾及周围的美景了。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赶快登上最后的峰顶。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一定能够胜利。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热汤面,那是力量的源泉。欲望在极度的条件下变化了质量,当终于到达山顶的时候,周围的景色已经无足轻重,围炉造火,我们需要的是一阵袅袅炊烟,一股热气腾腾……。
友情常在,生命常在
小心使得万年船,安全第一,这是登山者对别人也是对自己常说的话。然事与愿违,危险常常还是光顾一二。
刚入山的时候,知道今天来此冒雪的只两个队。行进中才知晓顶风冒雪的至少有四队人马。
山顶的人越积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然寒冷并不因为人烟的增多而减少,相反寒气从周围厚重的向人群袭击着。吃完了饭,匆匆收拾行李准备下山。
下山的路是一条通往山下的雪道,喜欢滑行的驴们总是疯狂的选择了刺激。危险便在此种景况滋生了。滑行的快感伴随着艰难,使得一些胆小的女英雄们顿时卡在雪道上,一根绳索系着众多的安危。艰难的道路是忌讳人群的拥挤的,拥挤中的纷乱更是危险的滋生因素。当一阵一阵的尖叫刺激的传来传去的时候,石头与尖叫的碰撞里发出了声响,位于雪道下面的头被意外的撞击了,在一阵骚乱里鲜血映红了一大片雪……
有人受伤了,有人被石头砸了头,流了好多血……刹那间,消息向周围传了开去。
顺雪道滑行而下,那是想象里比较爽快的过程。由于下山动作的灵活,为了安全,我和先生选择了抓着绳子攀行而下。树枝自然是最好的支撑,这是长期登山积累的经验,也是山中行走最原始最根本的探险体会。
滑行的石头离我们只咫尺之远,几乎是不经意间从旁而下的。惊恐间,我们赶紧远离雪道,找寻一处安全的树茬地。
下面开始骚乱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出着注意,殷红的鲜血继续从伤者的头部渗出。时间就是生命,得赶快将伤者运下山去。事不迟疑,耽搁下去是要出人命的。冰天雪地,道路泞滑,要运伤者,几乎是寸步难行。伤者的生命危在旦夕。
骚乱中只见领队急匆匆背了绳索向伤者滑去,显然是在组织人马尽快将伤者运下山去。
山下便是翠华山滑雪场,滑雪场应该有救援队。快,赶紧请滑雪场的救援人员帮忙。凭借下山动作的灵活,我和先生闻言急忙跟随一位领队向山下行走。雪地里行走谈何容易,我们几乎是跌跌撞撞的在雪里滚打摸爬的。由于担心山友的安危,我们一路无心赏景,更无思留影,只一心向翠华山滑雪场急进。景为心生,刚才还茫茫美丽的雪景一下子变成了令人担忧的泞滑雪路,当终于找到救援人员时,我们几乎同时松了口气。
在救援人员的救护下,那位山友很快被运下山抬上车送下山去。据说那是别队的领队。然在紧急救援中,没有人在意他是谁,是那个队的,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奋力急救这位遇难的朋友。
希望那位山友尽快脱离危险,为那位山友祝福,希望他安全过关。后来听说,那位山友当时伤的不轻,开了颅,做了手术,现在已经脱离危险。友情常在,生命常在。
长路漫漫行亦难
越过滑雪场,我们以为很快就可以看到车,欣喜的心情可想而知。然望眼欲穿的搜寻结果丝毫不见车的踪迹,眼前可见只是一池清净明镜的湖面。越往前更觉湖面及周围景致的熟悉来,原才是入了翠华天池的境地。这才想起玩不够介绍的路线。看来要到车跟前大概还需个把小时,至少要走出翠华山的景区。无奈,只好重新鼓足力量,沿着依稀可见的前行者足迹向山下行进。
从天池到翠华山景区入口是需要一段路程的,虽然熟悉,毕竟雪地难行,我们只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山下走去。
翠华山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平日里,公园的景是十分迷人的,尤是雪景,所行无不令观者神往。经过刚才的一幕,游玩的心境几乎是完全被打碎了,无心恋景,只希望尽快赶到车里,尽快驶离这令人不快的境地。
越是心情急切,越是难以如愿。终于走出了翠华,一路走来,我们的眼睛寻寻觅觅来回穿梭在眼前的世界里,不断找寻着那属于我们的狭小的容身之车。希望一次一次的升起,又一次一次的破灭。如果不是前行者留下的足迹和路标,我们几乎认为自己是真的迷失方向了。因为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
出了山门的路更加宽广而泞滑,凭着坚定的信念,我们迈动着已木然的脚步继续向前行进。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这暗几乎是刹那间就加重了,慢慢变成了灰黑。山里的天说黑就黑。饥饿,寒冷,疲惫,我们凭借行走的惯性和下山的冲击力,驱赶着困扰,迈动着脚步艰难的在雪地里进行。
这是一段漫长而充满迷茫的路,虽然曾经阅历,然此时此刻的心境只觉着这路的漫长,艰难与困苦。我们无法想象车之遥远会在哪里。
天色愈来愈沉,夜色是忽然间包围上来的,寒冷夹杂在夜色里更加隆重的包围而来。这时候,我真希望骑上孙悟空跟头云立即临家,热热火火的享受居家的温暖。
山里人是很不解驴们的行为的,在他们眼里这些下雪天不待在屋子,而出来冒雪走山的城里人无非是些怪物,疯子。其实,我时常也问自己正常吗,我是疯子吗,然这些问题只询问在短暂的一刹,丝毫不影响我下次登山的计划。
迷茫中,道路两旁的农家在灰色弥留之际一户一户纷纷敞开了门,孩子们悠闲的玩起了滑雪。他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情景充满了童贞与趣味。在那爆发的阵阵爽朗的笑声里,我分明听到了童年的歌,童年的梦,看到了童年的生活,童年的悠闲和安逸。
当终于看见领队向我们招手的时候,我们几乎是欣喜的奔着上了车的。屈指一算,我们已整整在雪地里奔走了八个多小时,两腿已经麻木的成了机械运动。
我们是第一辆始发出山的车,在一片一片欢乐诉说里,车又一次驶离静谐的冬山,向那熟悉的灯火辉煌奔去。后来听说,最后一辆车出发的时候已是夜里十点多了,到家的朋友大概也临近深夜了。
窗外的雪已然飘着。茫茫雪山,茫茫城市,茫茫人生。
20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