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华简(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一个特殊的会议

2008年10月14日,这是一个金秋送爽、令人心旷神怡的日子。下午,在风光旖旎的清华大学,一个特殊的会议正在主楼327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的11位专家学者,正在展开热烈的讨论。令人奇怪的是,会场里却看不到作为会议主办方的清华大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的身影,恰恰相反,这时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全都在会议室外面的通道里,静静地等候着。这一情况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这些专家们又在讨论些什么问题呢?

原来,这11位专家是应清华大学之邀,来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的。在3个月前的7月15日,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竹简等文物,这些专家们是特地赶来对这批竹简的时代、内容及学术价值加以鉴定的。他们当中,有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复旦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教授等人,都是目前国内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学科领域最具声望的一批学者,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他们现在正在争议的话题,是用什么样的措辞来准确、客观地表述他们对清华大学所藏竹简的鉴定结果。

经过充分交流,最后专家们向清华大学提交了一份《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鉴定意见》(以下简称《鉴定意见》)。

这是一个注定会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鉴定意见》对于清华大学所入藏的竹简予以了极高的评价,其中写道:

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鉴定组认为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

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鉴定组一致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当专家们宣读完《鉴定意见》后,整个会场欢声雷动,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清华大学所入藏的这批竹简究竟是一些怎样的文物,使这些学富五车的学者为之动容,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这批文物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它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将和读者们一道,对于竹简这一特殊的文物及其研究历程做一番回顾和反思,对于清华简的入藏、保护、研究及其学术价值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不当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