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与量化考核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1 什么是绩效

常见的绩效的含义有3种。

(1)绩效指的是完成的工作或任务结果。

案例

销售部门领导张总对下属销售人员小李说:“小李啊,你上个月的绩效完成得不错呀,销售业绩指标超过了月初制定的预算值的10%。我相信经过你的不懈努力,这个月你也能够很快达成绩效!”

上例中的“绩效”,单指完成的销售工作或任务。

(2)绩效中的“绩”指的是业绩,也就是工作的结果;“效”指的是行为,或者效率,也就是工作的过程。绩效指的是企业或员工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某一项或多项任务,通过展示出来的各种工作行为而取得的工作结果。

案例

生产部门负责人刘总对分管安环工作的小马说:“小马啊,咱们来看一下你上个月的绩效吧。我注意到,你上个月做了10场安全培训,共培训了500人次。可是为什么在上月的安全检查中,工人的违规数量却比前一个月上升了5%?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

上例中的“绩效”,其含义是工作结果和行为过程的分开。

(3)绩效=有价值的成效÷行为代价。

这里“有价值的成效”,指的是工作或任务结果,可以理解为业绩。绩效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一定的行为代价。如果只看结果的成效,不看可能为此付出的行为代价,那么几乎所有的业绩都能够实现。这里的绩效指的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有时候,企业想提高1元的销售额,很可能为此要付出2元的成本。从表面上看,业绩是增长了,但是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增加了。实际上,效率反而降低了,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降低了。

案例

曾经有个企业的领导层在绩效管理的大会上提出“从成本中要效益”的理念口号。这家企业某个基站产品的工程师响应企业绩效管理的号召,积极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点。后来,这位工程师发现这个基站产品上面的一个元器件是个机会点。

虽然这个元器件的单价不是很高,但是使用量非常大。于是,这位工程师就更换了这个元器件。这个行为使得这个基站下一个批次产品的成本降低了200万元。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批次产品出厂后,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的售后服务费用竟然高达2亿元。

要实现“从成本中要效益”的大目标,不一定是成本的绝对数降低。有时候可能成本降低了,效益反而下降了;有时候成本的绝对数增加了,但是效益增加的绝对数却可能比成本增加的绝对数还要大。所以,上例中的“绩效”,其含义就是有价值成效和行为代价的比值,也就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有时候企业或个人过分追求绩效结果的达成,倾尽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可当回过头来评估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实际付出的可能远比得到的更多。只有当投入产出比提高,也就是效率提升时,才真正表明了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