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作战形态和作战内涵的变化

人类战争中的作战形态经历了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向机械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变迁。每一种作战形态在时间、空间和效能上均有不同的特征,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作战形态变化的背后,体现了作战内涵从单兵单平台作战、信息赋能的协同作战到信息化作战的变迁。伴随着作战内涵的变迁,作为作战指挥重要组成部分的态势感知的概念也逐渐成型,其作用、过程、方法和技术也在持续演化。

1.1.1 作战形态的变化

冷兵器时代一般是指经过仅通过改变了外形后的物品,使其更适合搏斗、对抗,如石头、竹木、骨头、蚌壳及青铜、钢铁等。冷兵器时代是指使用冷兵器而不是使用火药、炸药等热能系统制作武器装备的战争对抗时期。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以近身搏斗的刀剑、棒矛、盾甲和远射打击的弓箭及抛投器等为主,用武器本身在有限的距离内直接杀伤敌人或保护自己是这个时代对抗的典型特征[1]。由于受武器有效距离、兵力移动速度、物资运送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战争活动的进程缓慢且易于观察。例如,公元前261年的秦赵长平之战[2],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战争历时20多个月,投入兵力80余万人,双方伤亡人数超过60万人。在长平之战前夕,双方的兵力调动、阵地部署,以及兵器配备和兵将任命等情况均已被侦察、刺探得近乎透明;在作战期间,双方正面对抗的战场信息都可以直接被侦察并掌握,而攻防变换的进程也是以月为时间单位变化的。可以说,决定长平之战胜负的关键是双方的兵力素质以及国内资源的储备情况。

热兵器是指依靠燃烧、爆炸或类似化学反应所提供的能量而产生杀伤效能的武器,例如较早的火药枪、毛瑟枪、来复枪及较新的机枪、火焰喷射器、大炮等。热兵器时代主要是指在机械化装备投入战争之前,以热兵器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争对抗时期。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从武器效能和致伤机理上相比冷兵器时代有了较大的改变,使作战样式从骑兵战发展为火力战,但从作战方式而言仍然是以单兵独立作战为主,从战争组织形态而言仍是大规模兵团对抗。例如,1815年,法国与英、德等多国联军在滑铁卢展开的滑铁卢战役[3],法国集中了7.4万人、250多门火炮,对抗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由于拿破仑对联军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法军支援军团延误不能就位等原因,导致联军在兵力、火力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成功逆袭,赢得了战役的主动性。滑铁卢战役的主要对抗活动仅持续了一天,造成法军伤亡3万人、联军伤亡2万人。滑铁卢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敌对双方对兵力、火力、战力的准确评估及对作战力量的部署和调配。

机械化时代的作战形态演变为运用热效能甚至辐射效能武器,以及内燃和核能动力舰船、飞机、车辆等武器装载平台进行对抗。机械化时代又分为早期的单平台机械化和后期的信息系统支援下的机械化两个阶段[4]。前者是以飞机、导弹等单平台武器为主战兵器,辅以单一的面向作战平台的指挥通信链路,以闪电战作为典型作战样式;后者则是集成了通信、指挥、情报、侦察和战场感知的指挥信息系统,通过在作战平台与指挥控制单元间构建数据网络,从而实现陆地、空中、海上等一体化的作战系统,作战样式由集中大量部队转变为分散配置作战单元、实施短时集中突击[5]。与之前的作战样式相比,机械化时代,特别是后期的信息系统支援下机械化的作战样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器的有效距离、兵力的移动速度、物资的运送方式等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对抗目标也由之前的杀伤有生力量转变为摧毁防御和抵抗能力,战争活动进程以日或时为时间单位推进,使得战场观察、作战态势获取等的难度大大增加。例如,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6],英法联军使用了空中轰炸、地面炮火、正面冲锋作战方式,并首次投入了他们新发明的坦克装备;德军以工事防御作战为主,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多次击败英法联军的冲锋。该战役持续了4个多月,英法联军及德军共损失约130万人,变成了一场资源消耗战,最终两败俱伤。又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特工将带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嵌入伊拉克防空系统的打印机中,并在战争爆发前夕激活病毒,致使伊拉克防空系统混乱,C3I指控系统失效,为精确火力打击和陆空作战赢得制信息和制空优势[7]。海湾战争虽然使用了计算机病毒等信息手段获得信息优势,但其终极目的仍是作为支撑手段为陆空作战武器发挥机械化作战效能提供支持。

信息化时代的作战形态演变成信息战形态。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与对抗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控制,并由此实现对人、社会等实体空间的控制;②激光、微波、网络攻击等电子信息装备在攻击速度、“毁伤”范围上具有先天性优势,成为战场武器主体;③战争与对抗的人员规模将大幅缩减,参战人员、打击目标、对抗活动等方面将会平民化、广泛化、常态化。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与对抗由于具有虚拟性、实时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因此使得对攻击行为的侦察、感知和反制变得异常困难。目前较为接近信息化时代的对抗行动发生于2008年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以下简称俄格冲突)。俄罗斯采用了并行实施武装打击与网络攻击的作战样式,在武装部队攻入格鲁吉亚境内的同时,对格鲁吉亚实施了“蜂群”式的网络瘫痪攻击。在冲突期间,格鲁吉亚的电视媒体、金融和交通控制等重要信息服务瘫痪,运输和通信等信息网络崩溃,政府机构无法运转。在信息网络崩溃的情况下,格鲁吉亚政府和军队无法为军事行动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和精神支持,国家的战争潜力被削弱,社会丧失了重要的运行能力。经战后分析,大量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是由俄罗斯网民从网站上下载和安装黑客软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实施的[8]。媒体评论称,“俄罗斯打了一场网络人民战争”[9]。俄格冲突说明,网络空间的对抗与军事行动、社会活动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网络空间的对抗具有更强的全员和全方位性。另一个代表性的攻击活动是在2017年5月发生的勒索病毒事件[10]。攻击组织利用“永恒之蓝”系统漏洞,控制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以万记的个人计算机。发动上述攻击威胁组织的网络武器已经实现了系统化、平台化、定制化和批量化。可见,物理世界的对抗已延伸到网络空间,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网络空间的媒介、助力、放大等作用而影响物理世界安全。网络空间的对抗活动已关乎国家、政府、民生和民众个体的安全。

1.1.2 作战内涵的变化

作战形态的变化是战争与对抗活动在工业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在对抗主体、对抗工具、攻防目标、组织规模和形式上发生的变化,从作战内涵的角度来说,则体现了从单兵单平台作战、信息赋能协同作战到信息化作战的变化[11]。图1-1描述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工业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作战形态和作战内涵的变化。

img

图1-1 作战形态和作战内涵的变化

单兵单平台作战是在物理域展开的,以单兵或单平台武器作为作战单元,技术发展后期辅以电子设备为辅助手段,通过最大发挥己方各作战单元的机动、冲杀、火力等杀伤能力来获得相对优势的对抗形态。对抗双方的战斗力是以单元打击为基本形态的加和模式生成的。前期的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以及早期的单平台机械化时代均属于单兵单平台作战形态。单兵单平台作战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单兵作战、集团对抗、推进缓慢,兵力武器和地形地势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信息赋能协同作战是在物理域(时空空间)和电磁域展开的,以组网协同的方式确保己方武器平台“更远、更快、更准”地释放机械热能,同时通过降低或剥夺敌方信息系统能力影响敌方机械能的发挥,实现协同武器平台对抗单一武器平台的对抗形态。在信息赋能协同作战中,信息系统作为辅助支撑,大大提高了导弹、飞机、舰船等武器平台的机械与火力效能,成倍地增强了作战方的战斗力,但致伤机理和博弈在本质上仍是最大化热能效能的机械化战争。信息赋能协同作战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多平台协同作战、攻防能力不对称对抗、作战进程快速波次推进,武器平台的组网能力和战场信息获取能力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

信息化作战是在物理域、电磁域和信息域展开的,以信息武器为主,以自动化协同的机械武器为辅,以谋求控制和瓦解对方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赚取最大利益为主要目标,以毁坏有形事物或有生力量为辅助目标的对抗形态。信息化作战的战斗力来源于信息武器的软杀伤力,机械武器的热杀伤力是重要的辅助或威胁力量。信息化作战阶段的典型特点是对抗活动常态化、攻防力量小型化、武器装备虚拟化,网络安全事件感知、攻击预测和响应反制能力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国家、政府和企业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