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做个不打骂孩子的好妈妈

我国有几句古谚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直到今天,体罚孩子仍是许多父母的“法宝”,甚至还有父母将其奉为真理。

有些家长一生气,劈头盖脸地就照孩子打去,打时只顾解气,没轻没重。用手还嫌不足,甚至抓起身边的扫帚、树枝、尺子等工具。这些家长常常是心理自制力较差者,故而往往逮哪打哪。孩子认错或有其他人或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好,打几下完事,但如果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

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稍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者,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手掌和拳头?

父母打骂孩子不仅会给孩子留下身体上的伤痕,最重要的还会给孩子的心理落下阴影。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

奶奶一愣说:“胡说!怎么是捡的?”

孩子竟然说:“小华的妈妈不打小华,说她是亲孩子,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有的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留下较深的创伤。故事里的这个孩子便是在妈妈的打骂下,产生了被遗弃的心理,觉得自己真的是捡回来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有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原来,他的妈妈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妈妈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可是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给孩子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

事实上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的情况。

打孩子、恐吓孩子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听话,但问题是,孩子心里并不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妈妈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让孩子记住“如果我这样做,妈妈就会打我。”这样如果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发现父母发火的样子很可怕,就会害怕。结果就成了条件反射。大人声音一高,孩子就开始哆嗦,结果这样的孩子一出去什么都怕,见到谁都怕。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其实,不打骂孩子一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孩子,每个妈妈都应该牢记这个教育理念,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

所以,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妈妈必须拒绝打骂孩子,改变以打骂施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一片快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