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岁月如歌。《我在深圳当市长》这本书是我在深圳5年半的工作回忆。
1994年10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调我到深圳工作。当年11月5日,我南下深圳,由化工部副部长转身成为一名深圳人。199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第二次创业”。回顾5年半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深圳经济特区的拓荒牛精神、创新进取精神。
真实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质,也是这本书的生命力所在。5年市长任期,不短也不长,身为一任市长,我很幸运也感到自豪。在党中央、广东省委领导下,我们这一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地推动深圳经济转型;以先行者的姿态敢闯敢试,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深圳让全国刮目相看,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基于我在5年半工作期间留下的26本工作笔记、讲话和会议纪要等珍贵资料,我完成了《我在深圳当市长》这本书,再现了深圳的那段历史。为深圳未来的改革创新鼓劲,以史为鉴,创造出更大的辉煌,正是我撰写这本书的初心。
1995年开始的“第二次创业”,关系到深圳经济特区能否继续发挥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关系到能否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这个使命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以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深圳未来的希望所在、形象所在、发展后劲所在。我在深圳工作期间,明确提出了深圳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我们这一届市政府在5年时间里,着力构建七大体系,系统地支持和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深圳经济第一增长点。首届高交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深圳经济成功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篇浓缩了当年深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种种创新探索,并且首次披露了当年“解救”华为的故事。
书中记录了我们这一届市政府的自我革命。在全国率先进行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部门从繁忙的审批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全国率先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和政府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大胆探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全国的国企改革和发展发挥探路作用。“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篇、“深化国企改革”篇的关键词是“改革”和“创新”。
“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篇记录了我们这一届市委、市政府铁腕治理社会治安和“黄、赌、毒”。社会治安问题严重,一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又非常头疼的大事。当时深圳的杀人、绑架、抢劫和涉枪犯罪案频发。一个歹徒发往家乡的电报上只有6个字——“钱多人傻速来”,一度成为全国人民调侃深圳人的流行语。从两年内实现社会治安基本好转,到再用三年时间实现社会治安更大好转,这背后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铁腕整顿社会治安,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的庄严承诺——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现代化城市建设”篇记录了我们这一届市政府的5年艰苦奋斗,奠定了一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本格局。进行第六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修编,用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创造无愧于深圳经济特区、无愧于时代的杰作。建成环状快速交通路网,“生命线工程”东江供水一期竣工,获国务院特例批准地铁工程立项并于1999年开工,机场二期工程、盐田港二期工程相继竣工……5年投资521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完善了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国际性城市“国际范儿”的追求——即使岁月流逝也经典永恒。
在深圳5年半的工作时间里,还有许多珍贵的记忆。比如换届之时,为选一个理想的副市长,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班子,最终惊动了国务院领导同志;“8·10”事件后,深圳重启证券市场的那些人和事;历经7年,莲花山顶广场竖起了小平同志铜像;点点滴滴,都令我无法忘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38岁的深圳经济特区,由“南国小县”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范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深圳人的骨子里浸透着勇于担当、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果本书的出版能进一步激发后人再做先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创造更大的辉煌,于我便是最大的欣慰。
祝福深圳!祝福中国!祝福改革开放!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