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注今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十章

绝学无忧〔一〕。唯之与阿〔二〕,相去几何?美之与恶〔三〕,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四〕

荒兮,其未央哉〔五〕

众人熙熙〔六〕,如享太牢〔七〕,如春登台〔八〕

〔九〕独泊〔一〇〕兮,其未兆〔一一〕,如婴儿之未孩〔一二〕

儽儽兮〔一三〕,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一四〕,而我独若遗〔一五〕。我愚人〔一六〕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一七〕,我独昏昏〔一八〕

俗人察察〔一九〕,我独闷闷〔二〇〕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二一〕

众人皆有以〔二二〕,而我独顽且鄙〔二三〕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四〕

【注释】

〔一〕绝学无忧:谓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无忧”,即无扰。

按:“绝学无忧”,郭店简本接“为学日益”章,但与通行本同,置于“唯之与阿”句前。

〔二〕唯之与阿:“唯”,恭敬的答应,这是晚辈回应长辈的声音。“阿”,怠慢的答应,这是长辈回应晚辈的声音。“唯”、“阿”都是回应的声音,“阿”的声音高,“唯”的声音低,在这里用以表示上下或贵贱的区别。

成玄英疏:“‘唯’,敬诺也。‘阿’,慢应也。”

〔三〕美之与恶:“美”,王弼本作“善”,傅奕本作“美”,简本及帛书甲本正同,今据改。

易顺鼎说:“王本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正与傅奕本同。注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是其证也。今本非王本之旧。”(《读老子札记》)

高亨说:“易说是也。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亦‘美’、‘恶’对言,此‘善’当作‘美’之证。”(《老子正诂》)

张舜徽说:“此言唯与阿,美与恶,皆对立事物,究竟相去不甚远,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美恶,未必皆可为准式也。”

〔四〕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刘殿爵说:“今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甲本以上二字残缺),亦不可以不畏人(甲本‘可’字以下残缺)’。下句句首多‘亦’字,‘可’下又多‘以’字,而‘畏’下多‘人’字。今本的意思是,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却是,为人所畏惧的——就是人君——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人君者所说有关治术的道理。”(《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初探》,一九八二年九月号《明报月刊》)

张舜徽说:“各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语意不明,显有缺夺,今据帛书乙本补正。此言人君为众人之所畏,人君亦不可不畏众人也。”

〔五〕荒兮,其未央哉:精神包含广远而没有边际。“荒兮”,广漠的样子。“未央”,即无尽的意思。

吴澄说:“‘荒’,犹广也。‘央’,犹尽也。”

高亨说:“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其无极耳。”

王弼注:“叹与俗相反之远也。”

〔六〕熙熙:纵情奔欲,兴高彩烈的样子。

河上公注:“熙熙,淫放多情欲也。”

王弼注:“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

〔七〕享太牢:参加丰盛的筵席。“享”,作飨。“太牢”,指牛、羊、豕三牲。

〔八〕如春登台:好像春天登台眺望。

王弼本“如春登台”,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

高亨说:“‘如登春台’是也,与‘如享太牢’句法相同。”高说有理,然当从毕沅与俞樾之说。

毕沅说:“‘如春登台’,王弼、顾欢并同。明皇、易州石刻亦同。明正统十年《道藏》所刊明皇本始误作‘登春台’,陆希声、王真诸本并误,今流俗本皆然矣。”

俞樾说:“按‘如春登台’与十五章‘若冬涉川’一律,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非是。然其注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是亦未尝以‘登春台’连文,其所据,亦必作‘春登台’,今传写误倒耳。”按俞樾根据河上注文,说明河上本原作“如春登台”,证之帛书甲、乙两本正作“春登台”。

〔九〕我:这里老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他的心境和精神意境。

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我’是跟‘道’对话的‘我’,不是跟世俗对话的‘我’。老子便以这个‘我’做主词,盘坐在中国历史的山谷间,以自语着人的忧愁与欢喜。他的自语,正像山谷间的松涛,格调高越,也像夜海的荡音,清澈如诗。”

〔一〇〕泊:淡泊,恬静。

〔一一〕未兆:没有迹象,形容不炫耀自己。“兆”,朕兆,迹象。

〔一二〕孩:与“咳”同。《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孩”、“咳”古字相同,即婴儿的笑。

傅奕本,范应元本“孩”作“咳”。

〔一三〕儽儽兮:儽儽即磥磥、磊磊、硌硌、落落,皆双声近义词。“磊磊兮”,谓落落不群,无所依傍。

范应元说:“儽儽兮,外无文饰。”

〔一四〕有馀:河上公说:“众人馀财以为奢,馀智以为诈。”

〔一五〕遗:不足的意思。

奚侗说:“‘遗’借作‘匮’,不足之意。”

〔一六〕愚人:“愚”是一种淳朴、真质的状态。老子自己以“愚人”为最高修养的生活境界。

〔一七〕昭昭:光耀自衒的样子。

释德清注:“昭昭,谓智巧现于外也。”

〔一八〕昏昏:暗昧的样子。

〔一九〕察察:严苛的样子。

释德清注:“察察,即俗谓分星擘两,丝毫不饶人之意。”

〔二〇〕闷闷:淳朴的样子。

〔二一〕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淡”,淡泊,沉静。“飂”,高风,形容形迹飘逸(王弼说:“无所系絷”)。

〔二二〕众人皆有以:“以”,用。皆欲有所施用(王弼注)。

〔二三〕顽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且”,王弼本原作“似”。王注文:“顽且鄙也。”蒋锡昌说:“‘且’与‘徛’古‘以’字,形近而误。‘以’‘似’古通,遂由‘且’误‘徛’,由‘徛’误‘似’。”傅奕本、宋徽宗本、邓锜本、邵若愚本、林希逸本、潘静观本“似”均作“且”。因据傅奕本与王弼注改正。

〔二四〕贵食母:以守道为贵。“母”,喻道。“食母”,资养万物的“道”。“食母”两字,历来各家解说纷纭,兹引数家以供参考:

王弼注:“食母,生之本也。”

河上公注:“食,用也。母,道也。”

范应元说:“食者,养人之物,人之所不可无者也。母者,指道而言也。”

吴澄说:“我之所贵者,则大道之玄德也。玄德者,万物资之以养,所谓万物之母也。故曰‘食母’。‘食母’二字,见《礼记·内则篇》,即是乳母也。”

劳健说:“‘食’音嗣,养也。‘母’谓本也。……‘贵食母’与‘复守其母’,同是崇本之旨,‘食母’‘守母’,乃所以为道。”

蒋锡昌说:“依河上训‘食’为‘用’,尚不如据《庄子》训‘食’为‘养’之尤合古谊。《老子》‘食母’与《庄子》‘食于天’谊同,皆谓养于道也。”

【今译】

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应诺和呵声,相差好多?美好和丑恶相差好多?众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精神领域开阔啊,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都兴高彩烈,好像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登台眺望景色。

我却独个儿淡泊宁静啊,没有形迹,好像不知嘻笑的婴儿;

落落不群啊,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多馀,唯独我好像不足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浑浑沌沌啊!

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暗暗昧昧的样子。

世人都精明灵巧,唯独我无所识别的样子。

沉静的样子,好像湛深的大海;飘逸的样子,好像无有止境。

众人都有所施展,唯独我愚顽而拙讷。

我和世人不同,而重视进道的生活。

【引述】

在老子看来,贵贱善恶、是非美丑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形成的。人们对于价值判断,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随着环境的差异而更改。世俗价值的判断,如风飘荡。所以老子感慨地说:“相去几何!”世俗的价值判断固然如此混淆,但岂可任意而行?不然。众人所戒忌的,也不可不警惕,不必特意去触犯!

接着,老子说明他在生活态度上,和世俗价值取向的不同:世俗的人,熙熙攘攘,纵情于声色货利;老子则甘守淡泊,淡然无系,但求精神的提升。在这里,老子还显示出和人群的疏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