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防
防,字子慎,天宝十二年杨儇榜进士①,襄阳人也②。善辞章,笃志于学。累官至太原尹、河东节度使③,人乐其治,不减龚、黄④,诏图形别殿⑤。又历福建、江西观察使⑥。丁乱,从幸奉天⑦,除礼部侍郎⑧,封东海公⑨,又迁御史大夫⑩。贞元元年⑪,策贤良方正⑫,得穆质、柳公绰等⑬,皆位至台鼎⑭,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⑮,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⑯。”权近独孤愐欲下按治⑰,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⑱,卒。防工于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⑲。与谢良弼为诗友⑳,时亦称“鲍谢”云。有集今传。
【注释】
①杨儇(xuān):天宝十二载(753)癸巳科状元。
②襄阳: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襄阳。
③太原尹:官名,为三都府尹之一,三都长官均称为牧,由亲王遥领,不视事,政务由副职三都府尹执掌,员额各一人,秩从三品。河东节度使:唐“十节度、经略使”之一,与朔方共御突厥,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④龚、黄:即西汉名臣龚遂、黄霸。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城)人,宣帝时以七十多岁高龄出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救济百姓,奖励农桑,使民归田,狱讼减少。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循吏”代表,称“龚黄”。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学律令,为政重农,任颍川太守时政绩天下第一。传并见《汉书·循吏传》。
⑤别殿:便殿,有别于正殿。
⑥福建:方镇名,原属江南东道,上元元年(760)置福建观察使,治所在今福建福州。江西:即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江西南昌。观察使:官名,为道的行政长官,掌一道的州县官考绩及民政,初设于无节度使的地区,后与节度使职互兼。
⑦奉天:县名,治所在今陕西乾县。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迫逃亡于此。
⑧礼部侍郎:官名,尚书省礼部副长官,协同礼部尚书掌管礼仪、祭祀、贡举、宴飨之政令。
⑨东海:郡名,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
⑩御史大夫:官名,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的长官,总掌监察司法之责。据学者考证,鲍防担任御史大夫,在太原尹后,辛文房误。
⑪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⑫贤良方正:全名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唐宋时为科举科目之一,属制科。贤良指有德行才能,方正指人品性正直无邪。
⑬穆质:穆宁的儿子,应制策入第,历任补阙、给事中、太子左庶子等。柳公绰:字宽,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宪宗好武功,且数出游猎,公绰上奏劝诫,拜御史中丞。讨吴元济时,自请将兵,每战皆克,官终兵部尚书。
⑭台鼎:古代用三台星和三足鼎比喻三公,故称三公宰相亦为台鼎,喻其职位显要。
⑮比岁:连年。比,接近,挨着。
⑯“汉故事”以下几句:谓汉代旧例,遇到连年干旱的天灾,曾采取罢免三公甚至烹杀桑弘羊的办法应对。此谓值此天灾,应责罚辅政大臣。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为军政最高长官。汉代多有因天灾免三公之事。弘羊,即桑弘羊,汉武帝时大臣。出身商人家庭,实行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商品流通,平抑物价,与民争利,民怨沸腾。有一次,关中大旱,数月不雨,御史大夫卜式提出来说:“请烹弘羊,天乃可雨。”
⑰独孤愐(miǎn):洛阳人,独孤及从弟,德宗建中年间,为司勋员外郎。按治:古代法律用语,审查处理。
⑱工部尚书:官名,为尚书省工部长官,掌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正三品。
⑲国音:一国诗歌的音乐节律,代表国家正声,此指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诗歌。
⑳谢良弼:原脱“弼”字,据《唐诗纪事》卷四十七补。谢良弼与谢良辅兄弟,皆与鲍防酬唱,谢良弼代宗大历间在越州与鲍防等三十多人迭唱联和,编成《大历年浙东联唱集》,谢良辅大历初与鲍防等人同作《忆长安十二咏》《状江南十二咏》等,疑“鲍谢”之“谢”或兼指谢氏兄弟而言。
【译文】
鲍防,字子慎,天宝十二载(753)杨儇那一榜的进士,襄阳人。善于写诗辞文章,专心致志地学习。累积做到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人们乐于他的治理,跟汉代循吏龚遂、黄霸相比也不逊色,朝廷下诏把他的形貌画下来陈列在便殿里。又历任福建、江西等地观察使。适逢叛乱,随从唐德宗逃往奉天,除授礼部侍郎,封爵为东海公,又升任御史大夫。贞元元年(785),主持策考贤良方正科,获得穆质、柳公绰等人,后来都做到重要的官职,世人赞美他能够慧眼识英才。当时接连几年大旱,穆质考试的策文回答说:“根据汉代的旧例,要免去三公,烹杀桑弘羊那样的大臣。”亲近帝王的权臣独孤愐想要拿下穆质审查处理,鲍防说:“让皇上听到以前没有听到的东西,不也是好事吗?”把穆质放置在优等,唐德宗看见策文嘉奖了穆质。除授工部尚书,去世。鲍防善于写诗,起兴构思优渥丰足,风韵格调严谨齐整,凡是有所感触发挥,都来讥刺切中世道弊端,正是《国风》这样正统诗歌的嫡传流派啊,与谢良弼是诗友,当时也称他们为“鲍谢”。有集子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