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高的人怎么过好这一生
记得有一阵子特别流行一句话:听过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话很具普适性,很多人表示被这句话击中了。毕竟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各种道理,在家里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到了工作单位听领导和职场前辈的。这些道理伴随着我们成长,也伴随着我们衰老,但是否有用倒是因人而异。
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呀,就是心气儿太高。言下之意,你心气高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本事,难怪你混得不好。中国人讲究个大环境思维,只要人群一扎堆,少不了议论谁长谁短,一个“混”字就是中国人成功学的总结。
事实上,好坏与否,与他人有何关系呢?但人活一张嘴,人言可畏,太多人因为左右的非议而沦陷了。
心气高还有一种说法是自尊心太强。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被长辈师友批评自尊心太强,可能那时候还不太流行心气高这个词。
还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因为内向自闭不爱说话,经常受到大人的奚落,又因为身材瘦弱,容易遭到同龄人的欺辱。那时候大人们并不懂,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鼓励才能健康成长。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男孩子需要打击、需要磨炼才能成才。
有一次去外公家拜年,大人们照例拿我开玩笑,说你要是跪下来给我磕个头就给你五十元压岁钱,那时候五十元对我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了。但我没有,我倔强地转身离开。我听到后面大人们哄堂大笑的声音,还有议论说这孩子就是这样,自尊心太强了,这样会吃亏的,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会像翅膀,越长越硬,硬得可以撞破窗户玻璃,从这间屋子飞出去。
上学的时候,我的作文一直被作为典范,一度还被语文老师表扬思想已经达到三十岁年纪的深度。那时候不懂什么叫沾沾自喜,也不懂什么叫骄傲,但内心里却是多多少少有点窃喜的,这种窃喜是长久以来压抑的结果,是那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但终于出了口气的快感。
其中有个语文老师一直对我欣赏有加,还在黑板报上亲手抄写了我的作文。但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在课堂上直接指出老师对一篇古文里的某个词语解释有误。老师没有理会我,说教材上就是这么解释的,应该不会错。
下课后,我跑到老师的办公室与他理论,告诉他这个词的解释是从前的误读,现在已经纠正过来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过来才是。语文老师十分果断地拒绝了我,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样教的,怎么会错呢?
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从此以后,语文老师对我的态度一落千丈,当然在那个年纪并不太懂为什么老师突然像变了个人,只是更多地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后来听舅舅说有一次这个老师在路上碰见他,说我心气太高了,特别容易骄傲,让他多提醒提醒我。
舅舅当然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毕竟更小的时候,他也是让我下跪求压岁钱的人之一。他自然也知道我是不会理会这些谆谆教诲的。直到毕业后,舅舅偶尔跟我提起,说你还是要注意一下的,毕竟他们是老师。
当兵后,因为表现不错,经常得到首长们的嘉奖,也经常被选中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荣誉。有一年队里新来了一位排长,同样的年轻气盛,可能他觉得自己需要表现一下,便觉得我的存在太碍眼了,经常有意无意地在众人面前贬损我。有一次,我实在忍受不了不公平的对待,没能压制住自己的脾气,结果自然是受到处分。
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便有些认命的意思了,觉得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直到现在,我仍然能听到相似的劝告,大致是智者常低头,庸人才自扰。低头是一种智慧,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坡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生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更有甚者,以情商高低来深度解读这种“不可理喻”的行为,但经历愈多,愈发觉得自己无法听从这些劝导,内心的坚持反而更加坚定了。
要不是自尊心强,得有多少不堪入目的黑历史啊,估计连自己都会唾弃自己吧;如若不是心气高,又怎么能撑到今天依然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恋爱失败,事业受挫,时光消磨,人际关系岌岌可危,若没有一点心气儿的话,怎么撑得下去?心气儿是藏在骨头里的茧,就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好歹能站得直直的,傲气不减半分。
这些年,锻炼身体,让自己不会像同龄人那样提前衰老;写书出书,让自己不至于提笔忘字;看展览看演出,让自己和年轻人一样拥有一颗跳动的心;做主持做嘉宾,积极地抵抗自卑带来的虚妄,从容面对所有值得欣赏的面孔。
这些都是心气儿给我带来的益处,没有人会比你更懂自己,也没有人会替你去完善自己。心气不是傲慢,也不是疏离,心气儿是心底的一口气,脊骨上的一根筋,是我们走在红尘里却卓尔不群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