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粤商40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杨松:一砖一瓦总关情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歌词正是众多成功企业家的真实写照和经历。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广胜达集团董事长杨松就是如此,他的成功没有一点传奇色彩,可谓白手起家,完全是靠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打拼而来的。

年少闯深圳为美好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初,17岁的杨松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到深圳。没有同乡的介绍,也没有朋友的引荐,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他自己找了一家建筑工地,便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在工地,杨松每天和工友们一起除了搬砖就是拉钢筋,起早贪黑,拼命干活,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一日三餐吃的都是没有油水的大锅饭,晚上住的是集体宿舍。在工地的几个月里,再苦再累他也不敢向父母谈起,只有默默地忍受着。手上磨出血泡,他就用钉子扎破放出血水,然后戴上手套继续干活,他承受着与他年纪不相符的艰辛和劳苦。正是这样的艰苦条件磨炼了杨松的意志,化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松人品很好,乐于助人,常常使得成功的机遇在转角处等着他。有一天,他骑自行车外出办事,在路上看到一辆拉满砖的拖拉机坏在路边,二话没说就上前帮忙。师傅很感谢他,并与他亲热地聊了起来。就是这次与拉砖师傅的攀谈,为他打开了做砖头生意的思路。

第二天杨松就来到了那位师傅所说的地方,上前与人了解砖头买卖情况。杨松心里盘算,工地上每块砖的价格要比其他地方的价格高出好几分钱,这是个机会。于是他着手联系给建筑工地供应砖。就这样,杨松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勇敢面对失败

凡事不会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和磨炼,这对于一个年轻创业者来说,太正常不过了。经验如同财富一样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

生意开始一段时间后,杨松经过一番琢磨考察,决定自己办个砖厂,请了几个师傅帮忙烧砖。谁知由于经验不足,烧制出的砖面有断裂现象。杨松一下子傻了眼,看着一窑这样的砖头,满满的希望碎了一地。

开办砖厂失败,之前挣的钱全部赔了进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之后,杨松来来回回创业,但从未放弃过,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依然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即是搞建筑的梦想。

“我很执着,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一定要把它变成现实。”杨松说。“一旦有了理想,人生便有了奋斗目标。”

进入建筑领域,创建广胜达公司

1988年,杨松以他执着的精神进军建筑领域。那时他没有公司,只能挂靠在国有建筑企业,开始与国企合作承接工程项目。1990年,杨松与他的团队承建深圳华日汽车维修大厦项目;1992年,参与了深圳市蔡屋围发展大厦项目承建。这两个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杨松在建筑界名声大噪,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由此他大踏步迈开了实现梦想的脚步。

1995年,广胜达建筑有限公司在深圳特区应运而生。公司拥有一级建筑资质,成为深圳市第一家民营建筑企业。1997年,公司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开始承建各类工程项目。200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为特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22家民营企业,广胜达公司是唯一获得通报表扬的建筑施工企业。广胜达在业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树立了社会形象。

在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之时,杨松并没有骄傲,而是对自己和团队要求更加严格,工程更加精益求精。公司后来承建的每个项目工程都是精品工程、标杆工程、样板工程,公司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和奖章,数都数不完。

之后,广胜达又相继成立了景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胜达贸易有限公司、前海胜德科技公司、华建施租赁公司、广胜达慈善基金会、景华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胜达贸易公司等子公司。

人生需要奋斗,奋斗才能成功。成功的秘诀可以总结很多,杨松常常这样告诫公司的员工:“工作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标准。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它将会产生一种正能量,会使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终生受益。”

不忘初心回报社会

财富源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报社会,这是杨松创业的初衷,也是他经营发展的核心理念,他履行着民营企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十多年来,杨松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先后为家乡广东吴川捐资600多万元,修建长达4.5公里的塘赤公路,后来吴川市政府将此条公路更名为“杨松大道”。他捐资300万元参与张炎纪念中学建设;独立出资280万元捐建赤里村小学;参与家乡多所学校及南埇管委会办公楼、白腾公路、高岭公路及塘缀镇公路的建设,合计达215万元;向深圳同心慈善会捐款100万元等。杨松每年还会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

2017年,杨松出资8000多万元建造乡村别墅,免费提供给全村乡亲居住,以实际行动参与绿色、文明、美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践行粤商精神。

2018年初,杨松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首届“南粤新乡贤”荣誉称号。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热议,10多家新闻媒体想要采访报道,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他说:“我之所以做这些,并不想为了出名和宣传企业,这只是我多年的愿望。”“我只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让村民住上新房子,让孩子们有书读、有学上。”

这就是杨松的真实心声。

(深圳市工商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