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笔墨写山川丘壑寄深情——?龚贤及“金陵八家”的绘画艺术
龚贤,字半千,号柴丈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生,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卒。祖籍昆山,幼时随家迁往南京。年轻时与复社文人有很深的交往,清兵攻入南京后,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晚年在南京的清凉山筑屋隐居,其地名“半亩园”。龚贤少年时就开始学画,此后几十年中,他没有放下画笔。如果说他参与复社的活动,一生都在为开明的政治以及反清复明奔走奋斗的话,那么他留下的那些优秀作品则是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来寄托情怀,表达爱憎。我们在他的画里,既能感受到诚挚的爱,又能体会出他那种苍凉的心境。他画高山峻岭,画平岗浅峦,画树木芳草,画江流苇丛,画飞瀑流泉,画云雾霞霭,都深深地打上了他自己的印记。
清初的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迭出。南京正处在绘画繁荣的中心地带,西近芜湖、宣城、徽州,有萧云从、梅清、弘仁,东邻扬州,有查士标、石涛,南边的常州、太仓、常熟,有恽寿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客居南京的有髡残、程正揆等,这些都是留名画史的人物,他们的画风各异,都具有很高的水准。龚贤在如林的强手中卓然自立,以他独特的风格树起“金陵画派”的旗帜。
龚贤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他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他认为:“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奈何?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周二学《一角编》乙册)“至理无古今,造化安知董与黄。”(《半千课徒画说》)和师古派的看法截然不同,在造化面前,今人和古人是同等的,古人用眼去观察自然,用心去体会自然,今人何尝不能呢?基于这一点,他的立足就高出他的同辈人。然而,他也承认优秀的传统,他最佩服的是五代的董源,这也和他师造化的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董源受南京地区山川风景的感染,创造了“江南画派”,董源的山水画,画的正是他所熟悉、所热爱的地方。他学习董源的笔法,有着很深的造诣,但终究掩盖不住表现真山真水的欲望。他的山水画成就,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在笔墨中注入大量写实性的因素,除了线条之外,他十分重视烘染和干擦的技巧,增加了山石的厚重感,烘染使之清润,干擦使之苍茫,这种厚重感和留白结合起来,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出现了光影的效果,山水形象恍若眼前,很贴近自然。
师法自然,表现自然,是龚贤绘画艺术的核心,他总结自己的创作实践,归纳为四大要素,即笔、墨、丘壑、气韵。他说:“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虚斋名画续录》卷三)龚贤山水画在“墨”和“丘壑”上构成他的特色。一般都把笔和墨合在一起,龚贤强调“墨”,并非有意要使笔墨分家,而是要突出“墨”的作用,把“墨”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前面提到的烘染和干擦,即为具体的实施方法,它们有效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表现出较强的立体感,更重要的是,为描写真实服务。南京地区的山多土,树木茂密,一派苍茫滋润的景象,透过“墨”,龚贤把南京地区山水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反映出来。树叶的层层烘染,苍翠欲滴,山石反复染、擦,显得愈加浑厚幽深,另外,在墨气的映衬下,一切露白的东西,诸如云雾、泉涧、江湖、树干等皆楚楚动人。“丘壑”是龚贤的艺术术语,虽然他说“丘壑者,位置之总名”,似乎是指构图,但其实它还有一层意思,即山石树木等山水形象的造型。龚贤把自己创造的这些山水形象在师法造化的前提下进行形体的艺术加工,刻意修炼成自己个性化的模式,他笔下树木的造型多半是下粗上细,淡枝浓叶,丛树的安排和俯仰参差都极富个性特色,山石也多呈下阔上窄状,层层迭起,沉稳凝重。至于“位置”,也即构图,正是龚贤的长处,他善于调配安置山水形象,他认为:“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见《虚斋名画续录》卷三)这是一段很辩证的论述,和他的创作实践是相一致的,龚贤山水画的构图在稳健中求奇特,于险绝中见平整。他把中国画“三远”的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打破了单一的空间透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这也是俯视角度带来的构图上的创新,他的画通常很“满”,但却“满”而不塞,并且恰到好处地用云带、水流等作空白透气,在“满”的构图上作纵深的刻画,用密密沉沉的笔墨造成一种幽深神秘的气氛,笔墨深处似乎隐隐约约还有更深、更大的空间,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气韵。
龚贤以南京地区的山水为本,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他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所谓的“金陵八家”,即把龚贤列入首位。其实,“金陵八家”只是生活在南京的八位风格不尽相同的画家,他们的成就高下不一,但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对后世的影响,其他几位都无法和龚贤相比。
樊圻(1616—?),字会公,更字洽公,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山水、人物、花卉皆擅,笔墨沉稳敦笃,画面穆然恬静,王铎称其画“若厚德醇儒,敦庞湛凝,无忒无恌”。
高岑(生卒年不详),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居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善作山水和水墨花卉。初师同乡朱睿,中年以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的面目。
邹喆(生卒年不详),字方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主要活动在南京。早年从父亲学画,深谙古法画理,所作山水工谨沉稳,古气盎然。亦善画花草,勾勒傅染,人称有王渊风格。画松树尤为奇绝。
吴宏(生卒年不详),一作吴弘,字远度,江西金溪人。久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善山水,能于纵横放逸中,见规整法度。喜游历,渡黄河游雪苑归来,笔墨为之一变,纵横森秀,能尽诸家之长,运以己意。所作墨竹飞舞绝俗,不落窠臼,自辟一径。
叶欣(生卒年不详),字荣木,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一作江苏无锡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山水学赵令穰,复参之以姚允在,曾为周亮工作陶渊明诗意小景百幅,断草荒烟,孤城古渡,令人有秦关汉月之思。
胡慥(生卒年不详),一作胡造,字石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所画山水苍莽浑厚,笔力雄健恣肆。尤工画菊,多至百种,时人评其画菊“极备香艳之致”。
谢荪(生卒年不详),字湘酉,一字天令。江苏溧水(今属江苏南京)人。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深研经籍,学养广博,善作山水、花卉,尤以花卉最为著称,造型敷色,独有匠心,惜作品流传甚少,当时与龚贤、樊圻画名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