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读《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有感
一等奖
胡聪
德为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除了承担作为社会人的道德义务外,还要承担起作为领导者对组织的道德责任,即为官者的职业道德,通常人们称之为“官德”。
近来,很多学者、机构将研究的重点转为对官德的探讨,其中虽不乏佳作,但相比而言,由李成武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一书,如春风扑面,正气充盈,给读者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角度和更深的思考,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全书以简明扼要的主题和通俗清新的语言,从十个不同角度阐释了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可谓是一本为官者的必读之书。同时,此书列举了许多官德典故,给予我很多启示。依笔者之见,虽然现行社会制度和政府体制与过去大相径庭,但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群体交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是相似的,对官员道德方面的要求大多是一致的,我们能从古人官德中汲取营养,提炼出古代为官者的智慧精华,来淬炼当今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历史典故不胜枚举,归纳而言,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可初步勾勒出古今为官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一、矢志:要有苏武牧羊般坚贞不渝的信念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幽禁在窖中,以吃雪和旃毛维生,后关押在北海,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十九年如一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官德之基。丧失理想信念,必然道德沦丧,生活腐化,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像苏武牧羊、持节守正一样,领导干部一是要有始终不渝的理想。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伟大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也就有了坚持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力量。二是要有凛然不屈的意志。只要在大是大非、原则面前,不退缩、不屈服、自尊自强,就能克服各种风浪和糖衣炮弹的侵袭,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三是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能在困难、挫折面前,坚定自己的方向,不怕吃苦,不怕委屈,经受住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四是要有纯洁不染的心地。面对匈奴王的威逼、朋友的劝降、下属的出卖,苏武正气凛然,坦然面对,内心高洁敞亮。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这种内心的纯洁升华为纯洁不染的党性,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党员领导干部身负重任,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稳住心神、管住行为、抵住诱惑、守住清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党性,使心地纯净,不染尘埃。
二、秉公:要有苏章查案般公私分明的态度
东汉苏章任冀州刺史,一个老朋友在其属下任清河太守,老友得知苏章在查办其腐败问题,便设宴相请,陈述旧情,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即苏章为其保护伞。苏章答:今日叙旧,是私人关系;明日办案,是公事公办。次日公堂上他便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公私分明是为官者的基本准则。像苏章一样,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公私分明,才能刚正不阿,不受左右;相反,公私不分必然导致公事私办、假公济私。要做到公私分明,一是要事出公心。要有一颗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永远把“公”字放在“私”字之前,对下没有偏心,对上一片忠心,不搞亲疏远近。二是要办事公正。公正办事,就是按原则办事。在公和私面前,领导干部必须做组织原则的守门员,分清原则和感情的界限,正确对待亲情、友情和恩情,秉公用权。三是要防微杜渐。很多领导干部在大事上公允,小节上马虎,对公车私用等现象并不在意。“官德嘉行,铢积寸累。”领导干部遇小事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敢于对一切公私不分、损公肥私说不。
三、为民:要有诸葛治蜀般为政以德的品质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为政以德方面堪称典范,其七擒孟获,以德服人,安抚百姓,休士劝农,发展生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执政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达到为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为民的前提是爱民。领导干部必须打心底里热爱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尤其是县乡主官,他们一般是异地任职,对辖区的风土人情不甚了解,但守土有责,爱民对他们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在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的调动比较频繁,但无论是长期交流还是短期挂职,都应对辖区的群众、部门的下属充满殷切关爱之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民的关键是亲民。亲民就是要主动走到老百姓中,相信和依靠群众。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有把人民群众视为良师益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德服人,才能一呼百应,让群众心服口服。为民的目标是富民。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大政德。领导干部应始终把老百姓的富裕、幸福记在心头,想办法、出主意,躬身实践,真抓实干,其他干部就会仿效,上下就能凝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从而带动广大群众踏上富裕之路,敲开幸福之门。
四、惜才:要有周公吐哺般选贤任能的胸怀
西周时,辅政的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吃一顿饭时,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接待贤士。由于其唯才是举,善于用人,天下得到大治。历史告诉我们,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领导干部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推荐、选拔人才,而这项工作又考验着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领导干部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容人之量对一名领导干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心胸不开阔,妒贤嫉能,吹毛求疵,片面看人或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以“这个干部对我尊不尊重、亲不亲近、有没有用”的标准去选拔使用干部,甚至拿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二要有伯乐相马的眼力。善于识人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要善于在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中发现人才,人才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善于扬长避短,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三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人梯精神不仅限于组工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同样要具备这种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的精神,为各类优秀人才的成长进步引路子、压担子、搭梯子。对年轻干部,要细心观察,发现苗子,从不同角度去磨砺,全面分析,用心培养,大胆举荐。
五、律己:要有羊续悬鱼般清正廉洁的操守
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爱吃鱼,下属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下属执意要送,羊续却之不恭,收下鲜鱼却悬挂在庭院中。下属第二次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院子里指着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鱼干,请你一起拿走吧。”下属甚感羞愧,悄悄把鱼取走了。这种廉洁自律、不徇私利的品质正是为官的第一操守。坚持这一操守,首先要练思想信念的“内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纯,言行举止就会不洁。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内功,养浩然之气,锤炼思想纯度,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次要练坚守纪律的“防功”。要给自己立规矩、定框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从一点一滴入手防范,把好第一道关,拒腐防变,将风邪毒素预防在体外。再次要练严肃风纪的“硬功”。如果一个地区、部门的领导干部能作表率,那么整个地区、部门都能风清气正,新风弘扬;如果不以身作则,不管住自己的作风,那么歪风邪气必将盛行。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在风纪建设中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应当自觉培养自身抵御不良风气,严肃本地区、本部门风纪的能力。
六、自省:要有伯玉知非般自我反省的要求
伯玉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他谦虚谨慎,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次,伯玉派人到鲁国去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问来人:“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伯玉是选对人了。”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也找不到没犯过错的人,领导干部也是如此,无论犯错与否,都应像伯玉一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不断地唤醒自身的道德良知,通过内心的道德法则来保养、维护、检讨身心。一要常修为政之德。牢记“当官先做人,万事德为先”,自觉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提高自己的境界,自爱自重。二要常念为民之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要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恪尽职守,自省自励。三要常怀律己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应不怠其志、不失所为、不苟它利,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警自检。四要常思贪欲之害。要经常反省自己、提醒自己哪些念头不能动,哪些规矩不能破,哪些便宜不能占,坚持原则,坚守底线,永葆本色,自思自守。
夜已深,秋风瑟。读罢《官德:领导干部的道德领导力》,对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又添了几分理解,对苏武等古代为官者坚贞的操守和清正的品质又多了几分钦敬。当仰望繁星,追思古人之时,忽想起庞德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让我感动,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能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敬畏就会溢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头顶上的浩瀚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名领导干部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拥护、爱戴,并不是因为手中的权力和冠冕的辞令,而是因为他内心崇高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