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友善价值观的内涵

友善的本义是指像朋友一样的友好和亲近。自2001年友善首次被纳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12年友善进一步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学术界开始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不同的解读。有学者认为,友善是谦敬礼让、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帮扶互助、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有学者认为友善可以理解为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还有学者指出友善的涵义在于尊重和宽容;等等。根据上文对友善的客体分析,这里从对他人和对自然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一)对他人的友善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是基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热爱而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关爱和帮助的道德素养。友善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关爱他人五个方面。

1.尊重他人

友善价值观就对他人而言,首先包含着尊重他人的意思。尊重是社会成员之间相处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要求,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石。尊重他人,有利于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促进发展,取得成功。人虽然有年龄、性别、外貌、职业、种族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是以社会的平等、公正为基础的,其基本内涵在于承认人格的平等性和对等性,即承认他人是与自己一样的独立个体,有着与自己一样重要的各种情感和价值诉求。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人要尊重他人,首先要把他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从根本上、人与人的价值上确立尊重他人的地位。

就当下社会而言,在同一个社会体系中的合作共生是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存在状态。人与人之间虽然可能未曾谋面,但却以各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合作,而且公民个体也正是在这种合作与共生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期待的。故而,不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处于何种社会地位,公民之间都必须学会相互尊重。故而,尊重是公民之间友善相处的最为基本的前提。

当下的中国社会已为实现个体之间的尊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对抗已经缺乏根本性的制度基础,社会矛盾更多地体现为非对抗性的性质,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已成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目标,每个人都是目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人际关系的基调和主流。这就为实现公民之间的相互尊重提供了可能。

尊重他人不仅包括尊重自己的长辈,还包括尊重陌生人。这种尊重不只是形式上的尊重,更是内心的尊重。

2.理解他人

人的本质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理解他人。理解他人,要求我们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所谓的恻隐之心,说的是人们都有理解、体谅别人的感情,特别是在他人遭受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理解他人就在于能以同情心替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而利益的对立必然引发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如果能以理解他人的姿态对待之,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子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当我们学着理解他人时,不仅能使他人感受到温暖,得到对方的尊重与理解,而且对于自身也是一种修炼与提升。

3.包容他人

友善意味着包容他人。友善不仅包含善待趣味相投、关系良好的人,而且包含善待和包容与自己不同甚至小有过失的人。人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不尽相同,但应该而且可以相互友好对待。即使偶尔被他人冒犯,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人所难免的。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是蓄谋已久、有意为之的,有时别人由于考虑不周,或粗疏大意,一时闪失,造成失误,给自己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损失。对人家的偶然失误、一时闪失,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饶人。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性,越是共生互助便越能彰显人性的完美,同时也会使人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而言,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所以社会生活中的大量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更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可以做到相互宽容。

另一方面,就中国当下社会而言,强调宽容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化,在现实生活中,因社会交往而产生矛盾已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际矛盾就成了极为重要的话题。

现代公民社会中,公共空间比起传统社会来肯定是更大了,进入社会交往范围的人也更多了,因此更需要包容。当然,包容不意味着盲目迁就,更不是姑息养奸,对道德败坏的人,不在包容之列。

人生在世,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在一个集体中,有人出于不那么高尚的理由,说了一些对不起你的话,甚至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学会将心比心,主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求全责备,学会以友善的态度对待来自别人的“对不起”,而不能针尖对麦芒,更不可冤冤相报。人际交往、待人处事,如果没有了宽容,就失去了人之初中最重要的“善”。宽容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尺码。当与别人产生矛盾时,每个人都应努力地化干戈为玉帛。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的态度,不利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宽容就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人家的难处,不与之计较。不因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更不能睚眦必报,要原谅别人的过错与不足,得饶人处且饶人,用积极的态度化解纠纷。

包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悲惨世界》,李玉民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278页。中国则用“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夸奖宽容他人。

4.欣赏他人

欣赏是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赏识他。欣赏是友善价值观中的较高层次。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优秀的品质,只是常常没有被人发现。对于那些美好的德行,我们应该加以赞赏和学习,正如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欣赏他人,不仅使他人更加自信,也会令自己感受幸福。欣赏他人,作为友善价值观的内容,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善于欣赏他人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懂得虚心接纳别人的人。欣赏他人,并非单单夸赞,还要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完善自我。欣赏他人的人能够在欣赏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因而自己也更容易成功。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就是欣赏的态度。如果我们不善于欣赏他人,认为他人不如自己,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

5.关爱他人

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彼此之间仿佛没有任何关系,但就是这些个体共同构成了社会,共同参与社会生活,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话说“五百年的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相逢便是缘分。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予与付出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得到慰藉和快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关爱,首先我们要学会付出关爱。关爱他人,也是在关爱自己。只有关爱了他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得到回报。

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助人就是要激发自己的恻隐和同情之心,与他人产生共同的情感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助人为乐是高尚的人的基本标志,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给予别人热情而真诚的帮助和关怀,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

(二)对自然的友善

友善价值观并不仅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1.关爱动植物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而人类作为自然进化中最晚出现的成员,其优越性是建立在生物进化基础上的。因此,人类应该关爱动植物,平等地对待动植物,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

2.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虽然在遭受破坏后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破坏一旦超出限度,地球生态系统就会出现危机,最终会殃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