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特点和问题
广东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新需求,得益于市场竞争、政府政策导向和与国际接轨先行一步。因此,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创新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依托于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产业需求旺盛、发展基础良好、支撑条件优越、创新能力增强等显著特点。
1.市场空间广阔,行业投资力度加大
截止2017年12月,广东常住人口11169万人,比2016年增加170万人。人口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人口的8.0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是全国的4.29倍。由于人口规模大,健康服务的市场需求非常强烈。此外,广东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总体特征。
按年龄段分,2017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962.6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8.62%;2016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8.55%。若按国际通用标准衡量,广东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时期,人口老年化程度正逐步加大。据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有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省家庭户的22.22%,平均每5户就有1户有老年人生活。
表18 2017年广东人口结构类型及其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由于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对健康服务特别是医疗、养老等的需求会快速增加,带动健康服务业的各个业态快速发展,行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范围内共发生投资案例152起,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为80起,披露金额约104.91亿人民币,平均单起案例投资金额超过1.31亿人民币。投资金额超过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案例数量有24起,投资总额超过94.49亿人民币。其中有2家企业获得超过10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分别是:POCT检测产品制造商—瑞莱生物被润达医疗以11.79亿人民币并购;综合型医疗服务机构—博德嘉联获得新风天域10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表19 2017年广东省投资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案例情况(部分)
按投资阶段统计分析发现,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的152起投资案例集中在A轮阶段,共计31起,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13起,披露总额约10.65亿人民币,平均单起案例投资金额约8193.08万人民币,其中医药电商平台—健客网融资5000万美元,成为2017年广东地区A轮投资阶段融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
天使轮阶段的投资案例数量为27起,数量上仅次于A轮阶段,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有14起,披露总额约7930万人民币,平均单起案例投资金额约566.43万人民币,其中精准医疗智能平台—安吉康尔获得丹华资本领投的1500万人民币融资,成为2017年广东地区天使轮投资阶段融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
图14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阶段案例数量及金额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共有7家企业被并购,涉及金额约15.47亿人民币,金额最高的一起并购事件是POCT检测产品制造商—瑞莱生物以11.79亿人民币被润达医疗并购。据统计,2017年广东地区共有3家医药流通领域的企业被并购,占广东省并购总案例数的42.86%,分别为中成药及生化药品批发商—康百纳被碧生源以600万人民币并购;医药销售连锁店—好信医药被唯品会以228万人民币并购;药品及医疗器械零售商—奥利新被碧生源以150万人民币并购。此外,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领域各有一笔并购。
图15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并购案例情况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共有10家企业成功IPO上市,共计公开募资约50.31亿人民币。其中,医药集团大参林公开募资9.89亿人民币,是2017年广东省IPO事件中募资最高的企业。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药品领域有4家企业IPO上市,占总数的25%,共计公开募资18.3亿人民币;医疗器械领域有2家企业IPO上市,募资总额7.75亿人民币;医疗服务领域有2家企业IPO上市,募资总额10.23亿人民币;体外诊断领域有1家企业IPO上市,公开募资4.14亿人民币;医药流通领域有1家企业IPO上市,公开募资9.89亿人民币。
表20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IPO上市案例情况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投资中,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细分领域为医疗服务,包括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等领域,投资案例总数达62起,约占总案例数的40.79%;其次是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医疗影像、植入/介入器械、医疗机器人、医用电子仪器设备等领域,投资案例总数达31起,约占总案例数的20.39%;再次是体外诊断领域,投资案例总数达19起,约占总案例数的12.50%;之后是药品领域,包括化学药/制剂、生物药/制品、细胞治疗、基因治疗、CRO/CMO服务等领域,投资案例总数达17起,约占总案例数的11.18%。此外,医药流通领域投资案例数为15起,约占总数的9.87%;医疗美容领域投资案例数为2起,约占总数的1.32%。
图16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案例分布(按案例数/起)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投资中,投资案例总额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是医疗服务,占总量的29.84%,其中投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是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博德嘉联获得新风天域投资的10亿人民币战略融资。其次是药品领域,占总量的22.25%,其中投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是医药集团—一品红公开募资6.82亿人民币IPO上市。再次是体外诊断领域,占总量的20.06%,投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是POCT检测产品制造商—瑞莱生物被润达医疗以11.79亿人民币并购。之后是医药流通领域和医疗器械领域,分别约占总量的14.36%和12.69%。
图17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域投资案例分布(按投资金额/亿人民币)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VC/PE事件中,融资金额TOP 10的案例总融资额约27.35亿人民币,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A轮和B轮,融资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例是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博德嘉联获得新风天域投资的10亿人民币战略融资。
表21 2017年广东省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金额TOP 10案例情况(部分)
2.民营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多元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11年,民营医院363家,公立医院762家,二者比例基本为2∶1,民营医院占全省医院的约1/3;2017年,民营医院719家,公立医院745家,民营医院数量迅速增加,公立医院略有减少,二者比例基本为1∶1,民营医院占全省医院的近一半。
广东省的养老机构中,政府公办养老机构占了绝大多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东全省共有养老机构2680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28.6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仅有316家,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1.8%。截至2016年底,养老机构共有2725家,养老床位数38.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0.4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654家,民办养老床位10.4万张,占养老机构数量的24%,占养老床位总数的27%。民营养老机构数量一年实现了翻倍,占比一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随着《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的推出,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建民营方式及运营模式,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
表22 2011—2017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对比
图18 2011—2017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对比
3.产业体系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广东省健康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大,产业支撑能力很强,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和保险等服务类产业蓬勃发展,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制造类产业优化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领军企业与知名品牌。
医疗服务产业的基础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健康医疗快速发展,特色中医保健服务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6亿人次,与2016年相比,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393.6万人次,增长2.9%。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3542.2亿元,与2016年相比,全省医疗收入总量增长11.5%。
健康养老产业的养老服务设施和能力不断加强,医养结合新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启动创建,中医药养生养老特色突出。从养老机构来看,相比2016年,2017年广东省新建民办养老机构数57家。
医药制造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逐步增强、核心企业不断壮大,化学药和生物药品制造正在兴起,医药衍生品制造方兴未艾。2017年,广东制药工业总产值达1646.31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医疗器械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全省医疗器械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5%左右,2017年广东省医疗器械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健康运动产业的康体运动产业蓄势待发,户外运动基地逐步丰富完善,精品赛事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教育培训产业逐步兴起。2016年,广东省健身休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已达到3570亿元,这一产值约占全国健身休闲产业总产值的18.78%,占同期广东省GDP的1.46%,广东省健身休闲产业总产出位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此外,健康管理产业的管理(体检)机构快速成长,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健康监测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健康旅游产业的温泉养生旅游、体育健身旅游蓬勃发展,医疗养生旅游初见形态,森林康养旅游优势显著;健康药食材产业的中药材种植不断规模化和集聚化,药食材产品不断多样化和品质化,市场流通体系不断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主体不断集聚化和丰富化。
4.初步形成集聚,培育健康产业集群
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健康服务业,打造出互动循环和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广州市健康及养老产业实现总产值(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健康及养老全产业链格局初显,医疗、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健康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蓬勃发展,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贸易等产业比较优势突出,辐射能力强。
珠海已形成以药品制造业为主体,医疗器械为支撑,保健品和化妆品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2018年上半年,由于丽珠制药、联邦制药的产值高速增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31.8%。
江门通过全力打造保健食品与饮料、医药制造、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化妆品和健康服务五大产业板块,在突出产业特色、形成发展层次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惠州充分发掘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形成“健康+”联动效应,通过业态创新、技术提升、品牌塑造等方式推动“健康+旅游、体育、文化、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韶关围绕新材料在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做文章,以广东萱嘉医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发挥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链。南雄南药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围绕“产业特色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带动中草药全产业链开发。
揭阳以康美药业“智慧+大健康”产业模式为样本,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健康小镇”,抢占“健康中国”和“卫生强省”发展契机,形成揭阳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湛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南方药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医药等产业集群优质发展水平。
5.发展环境优化,政策支撑力度较大
健康服务业政策体系逐步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科学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5年,出台《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健康服务知名品牌和融合发展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目标是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总规模达10000亿元左右,成为新常态下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5年2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2018年初,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
2016年,出台《广东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强化要素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监管、深化对外合作,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降低医药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全环节的成本,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努力实现产业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7年,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充分激发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创新活力,探索数据新应用,创新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为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提出《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依托广东完善的医疗体系,整合南药、中医药、温泉和气候旅游资源,对接国际标准,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膳食养生、温泉疗养、保健康复、夏冬候鸟式旅游等大健康旅游品牌。
2018年,出台《广东省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二)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尽管广东健康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很多创新特征和亮点,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顶层设计和指导方向不明确等原因,总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少顶层引领,发展导向不明
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有赖于医疗、中医药、体育、文化、养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统筹协作,需要省市县各层次共同配合推进。作为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制定合理产业政策加以引导,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广东在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还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对产业定位、目标、布局和重点缺乏统筹谋划,对产业链条缺乏梳理,缺乏融合全产业链专业发展规划,在政策引导层面尚未形成积极的发展思路,存在发展战略思路不太清晰、条块分割明显、产业化不强、协作性差等问题,未形成鲜明的产业形象。在市场准入、立项审批、土地供应、财税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保障等方面缺乏定向支持,缺少对行业发展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引领性项目,产业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
2.资源整合不足,产业主体较少
一是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总体上,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每千人口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较低,医疗卫生服务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2017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41张,其中基层医疗机构仅0.61;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6.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2人,注册护士2.76人。广东省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2.44人)。
二是资源配置不均衡。粤东西北地区人均医疗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技术人员“低学历、低职称、低待遇”问题突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专科医院发展相对缓慢,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2017年末,珠三角地区人口总量占全省的55.07%,却集中了全省71.6%的三甲医院和65% 的卫技人员。从床位数看,医院和卫生院的床位数近年来均有所增长,医院床位数增长明显,卫生院的床位数增长缓慢。从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看,平均每家三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最多,其次为县人民医院。平均每家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仍较低,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的出院人次同比下降6.3%。
三是“公强民弱”异常突出,社会力量缺乏有效调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社会办医发展空间仍受到诸多限制,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民营医疗机构规模偏小、床位数量不足、整体发展较慢。
四是产业主体发育不充分。创新能力弱,与“品牌化、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不相适应。领军企业少,现代治理能力弱,许多企业“一股独大”,研发不强,低水平“仿制”重复的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企业成本。
3.产业链条缺少,优势环节较少
一是健康医药制造产业链的核心产业还不“强”,核心力、竞争力和创新力有待加强。医药制造整体产能较小,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套能力较差,“互联网+”意识较弱,品牌公关和电子商务销售有待加强。
二是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链的服务供给还不“精”,高端化、品牌化、智慧化还不突出。农村基础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中医和特色民族医品牌不突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仍然较少,智慧医疗服务产业链还未形成。
三是健康养老产业链的产品结构还不“优”,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和高端综合性服务供给不足。医养结合创新有待完善,智慧养老服务需要持续推进,高端型避暑养老社区亟待加强。
四是健康运动产业链的主导产业还不“全”,规模小、品牌弱、配套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康体运动产业链还不健全,省内部分地区对康体运动产业认识不足,建设缺乏全局意识,领域专业人才匮乏,欠缺良好的康体运动融合项目。
五是健康管理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还不“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新不够。健康管理产业总量不足,健康管理云发展各自为政,健康管理服务缺乏规范和标准,急缺专业人才,康养等其他产业结合不足。
六是健康旅游产业链的产业特色还不“亮”,健康休闲的品牌、特色、管理服务和影响力还不强。健康旅游资源整合不够,高端建设管理理念及项目缺乏,智慧健康旅游建设滞后,健康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七是健康药食材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还不“长”,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深加工不足。全产业链的融合配套不足,科学育种育苗研发欠缺,药食材品牌成熟度不够,信息化平台利用率偏低。
4.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高端环节
一是产业供给不充分。健康服务业有效供给还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产业链延伸不足,缺乏高端环节,业态创新能力弱,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产业形式和规模难以跟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广覆盖、多层次”的健康市场需求不匹配。如医疗服务领域,主要以政府保证基本医疗、养老服务为主,专科医院以及社会办医院相对较少,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相对不足,对于满足市场对康养服务差异化需求仍有缺口。中药材优势资源产业化程度不够,许多珍稀的中医药自然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中医药制造业处于低附加值制造环节,基因药物等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医药产业所占份额偏少。在健康食品方面,产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足,许多健康食品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高技术研发应用不足,品牌竞争力较弱,未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产业融合层次低、路径单一。产业内部延伸融合不够,产业之间协同发展较弱,细分行业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与大数据、大生态等产业渗透融合还不够,融合范围不广,融合程度不深,与“融合化、高端化”的新型健康产业体系不相适应。医疗服务业侧重于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于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养老康复、营养干预等泛医疗服务重视不够且无暇顾及。这些泛医疗服务机构大都衍生或依附在各类医院中,只是其中一个专科或一个领域,特色化、专业化不明显。现有及潜在的自然、人文资源众多,但资源之间相对孤立存在,造成目前已开发项目大多处于独立、分散的状态,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并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开发成本较大,已开发的资源之间相关性小,互补性差。以康养旅游业为例,康养旅游产业要素与医疗、农业、林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与观光、度假、体育、研修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性不强,产业规模优势不明显。
三是空间集聚能力弱、特色不明显。产业集聚能力还较弱,产业发展未能以“特”制胜,资源产业化能力弱,发展趋同化,与“集聚化、特色化”的区域竞争格局不匹配。
5.配套支撑滞后,环境仍需优化
一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开放包容、宽松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不足,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项目引进、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增长和产能扩张内生动力不强。
二是配套设施滞后。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交通、商业服务、休闲场所等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发展要求,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三是人才短缺。人才短缺制约康养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高级技术研发人员、高端市场策划人员等专业人才缺乏存有普遍性。
四是产业政策不健全。政策支撑不足,新药审批、进医保、进基药、进招标等准入门槛难以突破,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体育场馆建设领域不足。由于土地、财税等配套政策本身不完善,跨部门协调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