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重庆:舌尖上的龙门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南山泉水鸡

以前,在主城区的数个公园中,南山风景区以山高而著称,而在这些公园中,南山风景区又最为冷清。出南山公园不远,即是梅桂园,沿山上行,是抗战时法国驻华大使的简陋别墅,再上行是英国、美国等国家使馆的别墅。说是别墅,其实是抗战时为躲避日本飞机空袭而建的避难所,都很简陋,只有苏联使馆的别墅,显得独具特色。到了桂花飘香的季节,南山风景区的工人会收集飘落的桂花,或酿酒,或用糖渍起。

但这些,没有令南山扬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受南山风景区之邀,创作了雕塑《大金鹰》。风景区请来石匠,将此雕塑放大,制成石雕鹰,放在法国使馆别墅对面的鹞鹰岩上。后来景区索性在鹞鹰岩上用水泥浇铸一座高50米的大型塔楼,外敷金箔,塔上塑一“大金鹰”,上设观景台,可使游客从塔内直登顶层,凭楼远眺,周围数十里景物尽收眼底。

这也没有使南山扬名。

谁也没有想到,令南山扬名海内外的,竟然是一道南山人祖祖辈辈的家常菜——泉水鸡!

在泉水鸡最火爆的日子里,每天总有结伴成群的人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驱车直奔南山,不观风景,不看夜景,只管朝着自己心中定位了的餐馆赶去,以求痛痛快快、无牵无挂地享受着这一田园之食、菜根之香。

泉水鸡,说到底,就是由普普通通的红烧鸡演变而来。南山是山,山上多泉,依山而居的南山人晨炊晚食,用的是随处涌出的泉水。家里来了客人,宰一只鸡,切成块后用油爆,爆时下些辣椒、花椒、姜、葱、蒜等物,然后加两瓢泉水,烧熟即吃。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常菜,在初始,没有人拿出来张扬,甚至开在南山上的餐馆都羞于将这道菜写在菜谱上。

但泉水鸡广为人知是有这样一个转机。就有这么一年,几位走得饥肠辘辘的“驴友”,途经路边的小店,高叫店家来几个小炒下酒。可灶上已空,什么都没有。他们累了、饿了,不想再走了,非要在这吃点东西不可。店家无奈,只好捉了两只正在院中觅食的仔公鸡,草草打理干净,心想就按家常红烧鸡的做法做。不想“驴友们”闲得无聊,对饮食也有那么点儿了解,于是一群人,你说加点儿红辣椒,他说加点儿花椒,那个再喊添点儿蘑菇。总之,店家就在这群“驴友们”的指挥下,东弄西整。须臾大功告成,但见此菜色红似火、奇香满室、味透于髓。于是“驴友们”众筷齐举,开怀大嚼,霎时把这道菜吃的精光,走时还同店家约定,下周再来吃!

至此,火遍一方的南山泉水鸡由此诞生。精明的店家顺势推出泉水鸡一菜,随后跟风者多如过江之鲫,一时间南山由此声名远播,红透重庆。

泉水鸡的主料是半岁仔鸡,此鸡还未开叫,骨爪皆嫩,实属佳品。泉水鸡的烹饪手法属于以麻辣为主的基本川味。烹制时,先将仔鸡宰杀洗净,剁成大约3厘米见方的块,加盐、料酒拌匀码味,用油爆干水分后起锅待用。锅内再加油,烧至五成热时,下郫县豆瓣、干辣椒节、花椒,炒香上色,下姜米、葱段和用泉水熬制的鲜汤,放入鸡肉、香菇及其他调料同煮。起锅时加入香油、辣椒油即成。虽说泉水鸡的味型是麻辣,但辣得妩媚,麻得舒畅;烹煮时还加有香菇,吃起来口感丰富;加泉水成为半汤,显得润泽。整道菜大有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

此菜看似普通,但有几个成败的关键因素。先说花椒,烹制泉水鸡选用的是那种一闻就让人觉得麻的花椒,如茂汶椒、汉源椒或云南大红袍一类。而辣椒就更为讲究了,朝天椒、七姊妹、二荆条、小米椒……总之是越辣越好。烹制前,还要先用盐水将辣椒浸渍,消其凶焰煞气,使之变辣为香,化刚成柔。也有的店家,会对辣椒进行更深层次的特殊处理——泡后的辣椒要炒干炒香,加入若干调料,油浸装罐,盖上红糖,密封发酵,待存放数日后方可启用。而油辣酱的有无,加入调料的多少,调制过程的繁简,发酵时间的长短等,都对泉水鸡的成品影响至为重大。最后是泉水。南山一脉,林木深秀,花香四季,掘池成井,其水必甘,用以烧鸡,必是甘润无比。

通常,食客在吃鸡的同时,往往会配以几味鲜活水灵的野菜,如折耳根、红苕尖、马齿苋、萝卜缨、蕨菜尖之类。这样的搭配,令人顿生“食大自然之精华”的可亲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