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发展特征
一、年龄结构
东南亚各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各异(表3-5)。其中,新加坡和泰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而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的年轻人口比重大,人口红利显著。抚养比注6方面,老挝、菲律宾的抚养比非常高,都超过了60,而新加坡和泰国的抚养比较低,分别为35.6和38.6。其他部分国家虽人口红利特征显著,但人口红利具有减少趋势。
表3-5 2012年东南亚各国年龄结构差异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4);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 The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2014. ASEAN是东盟的简称,全称是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isan Nations”。
1. 新加坡和泰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按照联合国最新的老龄化社会标准(即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统计,新加坡、泰国的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9.9%和8.4%,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文莱、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相对较低。
在新加坡,由于老年人到60岁没有一定数额的存款,政府将不提供某些保障,所以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坚持工作,以达到政府的标准。此外,新生儿的出生率太低,年轻人不愿意生小孩,导致老龄化非常严重。但由于法律限制,新加坡老年人不能从事全职工作,因而常常可以看到出租车司机、大厦管理员等大部分是老年人,不像其他国家,食堂和快餐店收拾盘子不是打工的学生,大部分是老年人。
在泰国,老龄化趋势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泰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以及家庭的基本结构,正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逐渐变化。过去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渐渐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进而又被只有夫妻、没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分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成家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随着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日趋沉重,“子女赡养父母”开始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泰国政府向来主张,赡养老人的责任应由家庭、社区和社会承担,而不应仅仅依赖政府机构。然而,家庭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使这种观念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当前泰国政府养老福利措施的缺失也日益突显。由于秉持传统观念,泰国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并没有做好准备。政府直至1992年才出台《国家养老长期行动计划(1992~2011)》,拟定了一些保障老年人福利的政策措施,包括培养老年人“自立谋生”的意识和技能,向老年人传播预防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鼓励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尤其是低收入或无人赡养的老人提供服务。
2. 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的年轻人口比重大
老挝、柬埔寨、菲律宾19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8.6%、42.4%、42.4%,属于年轻型人口结构,而新加坡和泰国的这一指标仅分别为23.2%和27.2%。
以老挝为例,老挝目前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社会抚养负担正在减轻,人口红利“两低一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少儿抚养负担及老年赡养负担低,适龄劳动人口比重高。目前老挝的人口结构明显属于“年轻型”人口结构,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显示,老挝将在2058年进入所谓“成年型”人口结构,而老挝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处于“人口机遇期”。当一个国家大部分人口都处于可用劳动力阶段时,一个国家将会获得人口红利。老挝也不例外,在未来10~15年时间内大部分人口都将处于工作年龄段,正确的人口劳动力配置无疑将使得国家繁荣发展。对于老挝来说,未来即将到来的人口红利的机遇期能否被顺利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看老挝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撑。鉴于老挝国内目前的现实状况,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动力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欠缺。因为社会抚养负担呈下降趋势的老挝,国内劳动力却处于紧缺的状况,而这种紧缺,并非是劳动力数量因素造成,而是由教育结构和职业培训的落后,以及经济发展未能释放出大量的匹配性劳动力需求导致。老挝国内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及劳动参与率都不算太低。但是据联合国发布的2014世界人口报告显示,近年来老挝工人的收入却下降了50%。因此,老挝国内的实际可利用劳动力应该比上述所公布的数据要少,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较多,而工业劳动力较少,另有一部分劳动力迁移到泰国等工资收入较高的国家注7。
菲律宾的年轻人口比重主要源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近几年,菲律宾人口数量保持高速的增长,同时这种人口增长趋势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有85%以上的国民信奉天主教,反对堕胎。尽管政府积极地推动健康教育,提倡使用避孕套以减少非计划内怀孕的概率。同时,单个家庭子女的高出生率也是刺激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菲律宾人口委员会调查显示,菲律宾总生育率为3.2人,意味着一对夫妇平均有3~4名子女。但调查指出,数量庞大的贫困家庭平均每个妇女育有6名子女,而富有的民众反而平均只有2~3名子女。根据菲律宾2012年人口普查的数据,这个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大约是23岁,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之一,15~65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并不能有效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人口增长较难转化为人口红利。菲律宾海外劳工占到总人口的10%,说明菲律宾国内市场狭小,很难有效地消化庞大的就业压力。在享受人口红利之前,人口增长带来的教育、就业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压力,是菲政府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3. 部分国家人口红利特征显著,但人口红利具有减少趋势
东南亚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人口红利正处于收获期。研究认为,人口红利已成为影响东南亚经济未来走向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东南亚提升制造业水平,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注8。但是人口结构有利并不必然导致人口红利,还需要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保障。随着东南亚劳动力产出和收入的提高,人口红利也将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消费市场。外资受东盟地区人口红利的吸引,未来十年进入东盟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不断增加。人口红利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对吸引这部分外资是有利的。
孟令国和胡广(2013)通过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五个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及其产生的人口红利情况进行研究表明,东南亚的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的转变密切相关。他们指出,东南亚主要国家人口抚养比现在都进入了一个下降通道,其中,各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幅度都很大,但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各不相同,有的已率先进入老龄社会,有的则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因为人口结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各异。
表3-6 东南亚典型国家优化人口结构的政策
尽管东南亚人口老龄化水平相对较低,但人口老龄化趋势依然增强,人口红利减少的趋势逐步凸显。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减少是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东南亚主要国家也不例外(孟令国、胡广,2013)。以印度尼西亚为例,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主要因为少儿抚养比的较快下降,抵消了老年抚养比的逐年攀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出生率的降低,老年人口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印度尼西亚也进入了老龄社会,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同样地,菲律宾的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其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而其老年抚养比则基本没变;马来西亚的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其中老年抚养比增长缓慢,而少儿抚养比却下跌较快;泰国的总抚养比也呈下降趋势,但这主要是靠少儿抚养比的较快下降形成的,因其老年抚养比在逐年攀升;越南的人口抚养比无论是少儿抚养比,还是老年抚养比,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表现较明显。人口红利的减少是东南亚地区人口发展的趋势,并将对经济增长减速或停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家庭负担过重。
二、性别结构
东南亚各国性别比差异较大,性别比值为95.6~107.0(表3-7)。其中,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缅甸、越南的女性人口多于男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的男性人口多于女性,老挝的男女人口数量基本一致(图3-4)。
表3-7 2012年东南亚各国分性别人口数及其性别比
资料来源:ASE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 The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2014.
以泰国为例,国内人口女性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长期下去会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产生影响。通过对泰国国内人口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泰国国内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约一百万。研究表明,泰国社会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持续已久,从1960年起,国内女性人口数量就开始比男性多。国内女性单身趋势加大,出生率下降,每对夫妇平均生育率只有一个小孩,势必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影响注9。
图3-4 2012年东南亚各国男女人口比重
资料来源:同表3-7。
三、健康水平
基于婴儿死亡率和预期寿命两项健康评价指标,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的总体健康水平较高,而缅甸、老挝、柬埔寨的健康水平较差(表3-8)。但总体上,2000年以来东南亚各国的婴儿死亡率都有所降低,人口预期寿命普遍增长,各国的健康状况普遍提升。
在婴儿死亡率方面,2012年,新加坡仅为2.3‰,文莱、马来西亚也较低,分别为6.7‰和7.3‰。而老挝(54.0‰)、缅甸(41.1‰)、柬埔寨(33.9‰)的婴儿死亡率较高。但柬埔寨的婴儿死亡率降低较多,由2000年的81.6‰降低到2012年的33.9‰,印度尼西亚、老挝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在预期寿命方面,2012年,新加坡为82.1岁,文莱为78.4岁,普遍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缅甸(64.9岁)、老挝(67.8岁)、菲律宾(68.6岁)的人口预期寿命较低,表明其人口健康状况较差。总体上,新加坡的健康状况最好,在2015年度“全球最健康国家”排行榜中名列榜首注10。新加坡人口的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都排在很多国家的前面。新加坡的健康风险惩罚分很低,也是因为新加坡政府注重人民的健康,鼓励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3-8 东南亚各国婴儿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4)。
从医疗卫生的视角来看,东南亚各国健康的主要指标也有很大差异。一岁以内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比重方面,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的疫苗接种比例较高,而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比重较低;HIV病毒感染方面,泰国15~24岁人口感染HIV病毒的比重最高,高达1.2%,柬埔寨、缅甸、越南也普遍高于0.5%,而文莱、菲律宾、新加坡的比重低于0.1%;饮水安全方面,文莱、新加坡、泰国的安全饮用水比重达到100%。而印度尼西亚仅为43%,柬埔寨也仅为51%,饮用水安全隐患较高(表3-9)。
表3-9 2012年东南亚各国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3-7。
四、出生与死亡情况
在出生率方面,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的出生率较高,普遍在24‰以上,新加坡、泰国的出生率较低,在10‰左右。如表3-10所示,2012年,死亡率方面,缅甸死亡率最高,为8.5‰,泰国死亡率也较高,为7.6‰;文莱的死亡率最低,为3.1‰,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对较低,分别为4.5‰和4.7‰。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2012年,老挝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达21.2‰;柬埔寨、菲律宾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非常高;泰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2.9‰;新加坡、缅甸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6‰和8.9‰,在东南亚国家中属于较低水平。总体上,泰国人口呈现“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特征,老挝、柬埔寨、菲律宾人口呈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特征,新加坡人口呈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特征。
表3-10 东南亚各国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3-8。
2000年以来,各国的出生率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则有降有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的死亡率有所上升,其中泰国和新加坡上升幅度较为显著,柬埔寨、老挝则死亡率降低较为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动方面,文莱、马来西亚、缅甸、泰国都有非常显著的下降。
五、其他社会特征
受教育水平和收入状况是人口的其他两个重要特征,前者反映人口的文化程度,后者反映人口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从受教育程度看,东南亚各国教育水平差距明显(表3-11)。 2012年,新加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2年,而缅甸仅为4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相对较高,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期受教育年限方面,新加坡、文莱较高,而泰国、印度尼西亚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泰国预期受教育年限显著高于当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显示出其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
表3-11 2012年东南亚各国人口受教育基本情况单位:年
资料来源:同表3-8。
从人口的收入水平看,东南亚各国差距巨大(表3-12)。人均国民总收入最高的新加坡(72 371美元)是最低的柬埔寨(2 805美元)的25.8倍。东南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可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新加坡和文莱,人均国民总收入都超过了70 000美元,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等级包括马来西亚,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1 824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第三等级包括泰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3 364美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第四等级包括东帝汶、印度尼西亚,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五等级包括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人均国民总收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较为贫困的国家(图3-5)。
以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作为贫困人口标准,老挝的贫困人口比重高达66%,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贫困人口也都在40%以上;以日均收入不足1.25美元作为极度贫困人口标准,老挝的比重达到33.9%,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的这一数值也都超过16%,贫困问题非常严重。
表3-12 东南亚各国收入与贫困情况
资料来源:同表3-8。
图3-5 2011年东南亚各国人均国民收入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资料来源:同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