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教育记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丽地区的教育扶持上来后,紧接着就是提高我们南山区整体的办学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我们通过教育督导的方式,对区里的各个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让基础薄弱的学校争取评上区一级,再上升到市一级,然后才有资格申报省一级学校。

那时我不仅是教育局长,还兼任了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本来按规定可以任命别的人来担任,但是我直接来抓这项工作。当时整个南山区约有30%的学校是基础薄弱学校,所以我们要下力气来攻克这个难关,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规范化学校。消除基础薄弱学校,这是当时省里制定的最低要求。

为了鼓励学校积极申报评级,我们的资金投入都是有重点的,对于评等级的学校,少则几十万,多至几百万。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动力,那时全区几十所学校都争着要上等级。

除了资金以外,我们还加大在教师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人才库战略就是为了招揽人才提出来的。建设教育强区,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话,好比这台电脑要有人操作,这门课需要有优秀教师来教。我们还要求,调入的教师要有优良的师德,业务能力也要高人一筹。

当时,我们招人才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只要高、精、尖。没有地域限制,不一定非要是北京、上海的。自1994年起,我们招了十几个大学教授、副教授、博士。有些人和我说,你们这是大材小用。但我认为,提高学校实力就需要这样一群人。例如我们当时招了一个教外语的大学教授,叫兰金仁。起初有人说,我们招大学教授来没有用。事实上,他在我们这里如鱼得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过来之后,先是在南山外国语学校担任校长,我带他去香港、新加坡等地学习别人的双语教材。以那些为参考,他自编了一套南山区的儿童智能英语教材,这套教材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北京的学校都来订购。

为了方便人才的引进,我找到南山区人事局的领导建议:现在人才引进能不能有个绿色通道,比如说只面试,不笔试。我当时列出了6个条件,说只要获得过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省级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学科带头人这些奖项中的一项,就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进来。

区人事局同意后,我们一年引进的100多个教师中至少有一半是通过绿色通道进来,那几年我们前后共引进了400多位骨干教师。他们中很多人一进来就成为南山骨干和优秀校长,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等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教研科研中心的成立。1996年2月,局党委决定成立区教研科研中心,将教研、科研、体卫艺、电教站四个部门整合起来,便于统一指挥,协调行动,资源共享。这是深圳市第一家区级教科中心,后来刘迅局长调到宝安区也成立了宝安区的教科中心。局党委决定由我兼任第一任中心主任,此后,陶广放、曾江、张效民、禹明等先后任职中心主任。他们均为中心的建设、南山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区教科中心被誉为南山教育的窗口、南山教育的作战参谋部、中考高考及各类学科竞赛的指挥中心,他们为每位学生的成长铺路,为每位教研员、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舞台。他们的工作默默无闻,但平凡中见伟大,奉献中露光芒。2006年,南山教科中心成立十周年,禹明主任要我为中心题词,我欣然题写:“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教改热潮中发展创新,在教育现代化征途中屡创辉煌。”题词不足以概括区教科中心的业绩,但却真真实实体现了我对中心的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