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南山教育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奇迹,因为它的底子极其薄弱,教育质量很低下,可以说是在非常贫瘠荒凉的“土壤”上诞生的。当时整个南头半岛分为三个独立平行的区块——南头区、蛇口区和华侨城,蛇口区和华侨城的经济比较发达,这两个地方的领导级别比南头区委要高,是副市级级别,而南头区最落后,其中最落后的是西丽片。
1985年我来到南头中学时,看到的这所名校的景象已非常残破不堪,只有一栋很破旧的三层教学楼,一栋两层危楼,还有十几间平房教室,屋顶漏水,窗户残破,凌乱不堪。而当时的西丽片区的教育条件更差,记得有一所留仙洞小学,校舍借用生产队的仓库,只有一个正式老师和两位临聘的老师来维持教学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南头区开展的“一无两有”活动——一无是指没有危楼,两有是指有课桌和板凳,这样的活动比在内地更艰难。
究其原因,深圳受“十年文革”影响,以及自1964至1980年的“逃港风”影响,造成大量年轻劳动力逃亡到香港,中国在边境口岸拦堵,并大力宣传“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圳的经济几乎濒临崩溃边缘,百业萧条。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欠账”太多,积重难返,南头区教育基础极其贫弱,几乎两手空空,财政投入很少,教学设备少得可怜,教育质量很低。
当时很多学生也无心向学,很少学生能考上大学,能考上大学本科的更少。即使一些学生考上了大学也不去读,当时很多学生初高中毕业后,去读大学每月只有几十块的收入,去工作就业则有几百块的收入,很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读书无用论的陈腐观念。